夏 英
(四川大学科技园 610065)
国家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夏英
(四川大学科技园610065)
【摘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本研究针对我国现有科技园在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体,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经验和特点,提出了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能力对策。
【关键词】国家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提升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如何将生产力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是当今世界各国国力竞争、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现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快速融合已经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根据世界各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利用高等学校在知识、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兴办大学科技园,有效激活高校科技资源,把人才和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1]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点》[2]精神,改革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制度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实现创新驱动深化发展的关键。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3]。按照一般的技术创新观点,科技成果转化包括设想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阶段(小试、中试)、实用化阶段(进入到企业)和商品化阶段。由此可见,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大学科技园依托单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显然是不行的,需要政府、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大力推动才能将真正实现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战略目的。截止2014年9月,我国经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达115家,主要有高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公司化运行模式。截止2010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6617家,累计毕业企业4364家。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4]。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起步较晚,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不高,有必要研究国家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途径,从而建立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机制。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战略阵地,与国际成功的大学科技园相比,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起步较晚,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相关配套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科技园本身运行机制也在调整当中。就成果转化而言,从大学科技园本身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规范化管理机制。
对大多数大学而言,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并没有单独、万寿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高校所拥有的科研成果只是由科研管理部门简单地对现有成果进行登记、与有需求的企业之间牵线搭桥。由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前期缺乏完善的调查,成果转化过程中一当遇到市场环境变化等突发问题时,企业与科技园均难以应付,科研成果二次开发和中试工作均不能有序进行,成果转化风险难以控制,导致许多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在转化过程中失败。
还有一些科技成果虽然成果转化,但由于商业化模式和市场化操作方式不当,导致产品获得社会认可度低,市场占有率低,使科研成果转化流于表面,不能真正有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供需信息匮乏。
我国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很多高校在对教师进行科研考核时,重"纵向"科学研究项目,而轻视"横向"科学研究项目。在科学研究设计前期,没有对研究的市场前景进行认真调研,从而导致项目是闭门造车,所获得成果应用前景小;部分科研成果虽然技术先进,但并不是企业所急需的专利技术,进而成果转化的可能性小。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校或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不了解,对科技园所拥有的成果信息不清楚,从而企业很难主动参与到成果转化工作当中。
3、科技园运行机制不灵活。
科研成果转化需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因成果转化既涉及一系列政策和法律问题,同时还会涉及财政补贴、税收、贷款等经济手段。但当前我国国家级科技园的运营主体大多数采用学校管理模式,缺乏职业经理人对其按照企业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大学科技园的工作人员一般也按照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进行对待,工作人员缺乏市场开拓的动力,使得成果转化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从国际上来看,大学科技园一般具有很强的理工科技研究实力、广阔的校园或校园周围有发展建筑物的条件。比较典型的两个大学科技园是美国斯坦福研究园和英国剑桥科学园。
1、美国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经验。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将大学与现代工业相结合,倡导工商业与科研、大学融为一体,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斯坦福研究园。美国一般将大学科技园称之为大学研究园,并把科技园的基本内涵定义为:"一批科技型企业为了从大学积累的指示和正在进行的研究中获益而聚集在大学周边,同时大学不仅进行知识的转移,还通过入驻企业的联系更加有效地发展知识"[5]。作为世界上大学科技园最成功的范例,其成果转化主要有如下特点。
1)政府政策法规支持,营造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为成果转化提供了法律保障,1980年美国制定了《拜杜法案》,允许大学、私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中的研究人员对其由联邦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成果申请专利,拥有知识产权,并通过技术转让而商业化。该法律为因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产生收益提供了法律基础,其本质上属于保证了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剩余索取权,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提供了激励,促使大学研究园数量快速增长。其他辅助法案有《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案》、1982年颁布的《小企业创新开发方案》,1986年颁布的《联邦技术转让方案》。同样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陆续出台了鼓励投资和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极大鼓励了科研人员创办或参与高新技术企业,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转化。
2)专业机构服务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
美国成立了大学技术管理协会(AUTM),专注于技术转让的全国性组织,在研究人员与产业界之间构建桥梁,撮合成果转化。此外,通过小企业发展中心、中小企业信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信息服务机构、金融资本服务机构、财务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机构,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其最终目的就是加快成果转化流程,将技术创新变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美国的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大学与当地企业都普遍进行了实质性合作。企业主动将技术需求信息告知大学,大学组织相关科研力量攻关;大学对当地企业开放大学课堂,鼓励企业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研究生课程;鼓励大学师生到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践发现技术问题,从而更加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市场方向。通过这样的深度合作机制,企业有强烈意愿和高校合作,从高校获得人才、技术和管理知识;而高校从企业获得资金、实际商业开发经验和创业知识。
3)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提供成果转化市场动力。
资金是科技园发展的关键,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由于资本限制,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技术创新一般是争取政府或企业的专项资金进行,其额度有限且用途也有较大限制,需要引入额外资本进行成果转化。美国一些州政府允许大学科技园发行一定额度的债券用于科技成果市场化培育;风险投资业是美国高科技业获得重大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美国风险投资业在经过市场预研、风险评估等环节后,对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进行股权式投资,极大地推动了具有市场强力的高科技成果市场化、商业化。
2、英国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经验。
英国一般把大学科技园称之为科学园。1972年,英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成立,但在英国影响力最大的是1975年建立的剑桥科学园。剑桥大学在剑桥科学园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工程学院为当地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知识保障,商学院在管理经营和市场销售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
1)科学成果转化聚焦行业,园区企业形成集群。
剑桥大学在物理、计算机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这为剑桥科学园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园里许多高技术公司都是围绕一项或多项创新的科技成果,如西普数据公司的前身就是剑桥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剑桥系统公司的前身是大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据英国统计部门数据,英国科学园的主要企业聚焦于信息技术、咨询、生物技术和服务支持产业。这样的产业布局,一方面便于科学成果转化的市场集聚,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成果聚焦性从而形成成果系列谱集,便于在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产品功能互补和相互竞争,形成同类或类似产品的产业集群效应,企业之间技术支撑具有互补性,产品间也因此形成产品线,较好地对市场进行覆盖。
2)园区运行具有联合性,分工明确促进效率。
英国的科学园注重发挥不同主体和机构的作用,私人企业、大学和政府共同参与科学园区的运行管理。事实证明,私人企业的加入、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各就各位,使得园区运行更加专业化。大学的研究人员可以更加专注研究工作,服务机构及市场人员专注于高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政府专注于宏观环境与各项政策的配套。
3)风险投资参与成果转化,金融资本促活力。
英国的一些科学园不断吸引新的、特别是私人风险投资的支持,从而提供了必须的金融资本。例如,由于巴克莱银行及其他风险投资公司在资金筹措上的带头左右,IPZIPO成为一家重点支持英国大学专利转化的私人投资机构,其投资事业始于牛津大学科技产业,现已成为英国大学科技专利转化最成功的投资商,它承包了牛津大学化学系的所有专利转化项目[5]。
参考美国和英国两国成果的科技园成果转化经验,对于我国大学科技园,从科技园运行本身来看,当前提升成果转化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
1、建立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公共服务平台。
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技园、科研工作者共同积极参与。建立成果转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就成果转化的政策信息、成果需求信息、金融服务信息、人才培训或招聘等信息及时披露,削弱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作用,加速成果转化进程。
2、科技园运行机制创新,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规范管理。
通过引入专业职业经理人,专职对科技园日常运行进行科学管理,弱化科技园工作人员高校行政角色定位,采用企业绩效薪酬待遇,激活科技园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在科技园内部塑造成果转化文化氛围,尽力撮合企业与成果所有人之间的合作,加速成果转化进程,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3、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参与科技园运行。
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不仅仅参与成果转化,还可参与科技园运行管理。因为成果转化本身具有风险,由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对科技园本身进行投资,科技园让渡一部分由于成果转化成果而获得的利益,从而科技园从风险投资公司获得更多资本支持用于成果发现、市场预研和企业孵化,进而增加科技园成果转化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EB/OL].(2015-3-13) [2015-04-05].新华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323/c70731-26737740.html。
[2]高等学校科技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点[EB/OL].(2014-7-31) [2015-04-05]. 教育部 http://www.
cutech.edu.cn/cn/rxcz/2014/07/1406742041912069.htm
[3] 陈兰杰 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3):53~56
[4]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1-9-1) [2015-04-05].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1841.shtm
[5]李福生 陈瑞平.美英德大学科技园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大学科技园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1(13):216~218
Study on Promo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XIA Ying
(Sichuan University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Chengdu 610065, Sichuan, China)
Abstract: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NUSTP) is the important part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cience &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his study compare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American and England, proposals how to improve NUSTP’s promo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ility.
Key words: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 Promoting achievement
【中图分类号】F27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15)03-0074-03
作者简介:夏英(1953-),女,汉族,管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4-05 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