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试点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

2015-12-10 12:57陈霞詹同军冷护基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2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陈霞 詹同军 冷护基

摘要: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为目的,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制订“创新能力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施途径: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实施“五个一”创新活动、加强“三个一百”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以“启迪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为内涵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三步法”,并不断循环,互相促进,阶梯式上升。实践结果表明,成效显著。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试点班;人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44-02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因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如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安徽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和人人都具有创造潜力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以将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训练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思路。自2001年始,我校每年都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制订“创新能力试点班”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十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施途径:以“创新能力试点班”为平台,创造学系列课程为载体,实施“五个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施“三百”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倡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依托创新实践基地,通过课外“创新教育实践和素质拓展学分”等相关激励机制,鼓励试点班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了以“启迪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为内涵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三步法”,并不断循环,互相促进,阶梯式上升。实践结果表明,成效显著。

一、优化创新能力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

1.切实转变观念,围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学校紧密结合办学实际,树立“大工程观”和人人皆有创造潜力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为目的,把以掌握专业知识、培育人文精神、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渗透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创造潜力开发融入教学各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教改与学改的并行推进,充分挖掘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多视角把握创新教育内涵,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在现有各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对试点班学生设置创新教育类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开设《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创造技法》、《发明与专利》、《发明案例分析》、《TRIZ的理论与方法》、《创造心理学》6门必修课程,共10学分;增加素质教育模块课程10学分(必修),包括参加6个以上创意作品或学科竞赛活动,参加“五个一”创新实践活动。

二、全方位推进试点班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实践

1.以专业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夯实学生创造素质。①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四减少四增加”原则,确保公共基础课和实践环节课时。②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鼓励教师将学科前沿知识,科技开发、工程实践、社会服务中的课题及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开设以问题、项目为中心的系列讲座课程等。另一方面根据各专业、各门课程的性质、特点,研究创造过程及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学习科学名人的创新精神,并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潜力的开发渗透到各专业课程教学中。③改革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系统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实施“导入、自学、笔记、讲授、讨论、练习”课堂教学六步法,使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研学相结合,知行统一、学做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学生创造潜力。④加强课程建设。着力建设创造力开发基础系列精品课程,其中《创造学和创新能力开发》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经过多年的改革、建设和教学实践,该课程提炼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课,2013年被选入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在全国高校推广,标志着该课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实施“五个一”创造性训练活动,启迪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开设六门创造学系列课程,以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为载体,全面传授创造学原理和创造技法,强化“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的“五个一”实践活动,通过训练,学生由“显意识行为”上升为“潜意识行为”。试点班学生全体参加6个以上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内容包括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以及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并纳入到创新实践学分的考核中。

3.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三百”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创造性人格。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第一课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课教学,夯实创造性人格基础;第二课堂以选择“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百首名歌”的“三百”活动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养成写“观后感”、“读后感”和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多作笔录的习惯,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和各类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4.以第二课堂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为主渠道,点燃创造激情,培养创新能力。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体验创新过程的平台。学校加强学科竞赛组织和建设,不断强化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一是结合试点班学生各专业特色,开展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举办各类学术讲座,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各种论坛、报告和讲座;三是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制,有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5.以专利申请为抓手,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和创新品格。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组织学生进行专利申请,每学期开设“发明与专利”选修课,每年暑假举办“大学生发明与专利社会实践队”培训班,集中时间开展发明案例分析、专利文件撰写以及创造技法学习、知识产权调查等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每日一设想”活动、各级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课题,设计新的技术方案,及时申请专利。同时,运用国家在专利申请方面的资助政策,激励学生积极申请专利。通过专利申请,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独创性与新颖性以及意志、毅力和想象力,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专利保护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和创新品格。

6.健全运行机制,保障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持续开展。①学校成立“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全校创新教育工作;②成立“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搭建学生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平台;③不断完善制度,先后制定“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安徽工业大学创新能力试点班实施方案”等,保证试点班培养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三、理论与实践成效

以“创新能力试点班”为平台,通过十四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模块课程体系”,完善并制订了具有自身特色拔尖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解决了创造工程理论的以下问题:启迪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系统进行创新理论教育和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创新能力试点班学生取得以下成效。

1.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人文精神和创造性人格明显增强。学生的创意、设想达80余万条,平均每位学生书写读后感、观后感达5万字,最多达30万字等。

2.创造能力明显提高。试点班学生已申请专利845项,获授权专利659项;在各类竞赛中有80%的获奖者为试点班学生。如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先后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等;三位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进入马鞍山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50万、30万元和20万元的无偿资助。

3.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近三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90%的同学在企业申请过专利。涌现出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如李智虎,2004级试点班学生,2009年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目前已申请专利18项等。

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取得的成效,引起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如《光明日报》(2006年5月13日)、《科技日报》(2006年6月5日、2007年1月10日、2012年10月1日)对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分别作了专题报道;《人民日报》(2010年6月30日)以“奋勇创新 永不停息”为题报道我校学生李智虎的创新创业事迹;新华社(2012年9月)以“‘三步法成就创造达人——安徽工业大学探索创新素质教育之路”为题发表专电,被国内外媒体纷纷转载。

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授,中国创造学会名誉会长袁张度,中科院严陆光、杨叔子院士和日本创造学会理事长、日本近畿大学徐方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来我校考察调研时,都对我校长期坚持扎扎实实地开展创新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