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路径分析

2015-12-10 02:25:50周明薛秀丽李琳严学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8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周明 薛秀丽 李琳 严学新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整合互动,促进了高技能专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在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利益冲突抑或是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导致校企合作中出现了“合作洼地”。因此,校企合作不仅存在双方的整合互动,更多时候是博弈中的囚徒困境。本文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单位,针对学院汽车技术工程系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合作洼地”现状,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境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这种困境的路径方法,同时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合办专业;合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44-02

前言:

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实习基地模式、工学结合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全面合作模式、实体合作模式等,但从不同的角度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归类,会存在不同的分类方法,而本质上都可归一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之中。在具体的校企合作中,因双方合作目的不同及合作层次的高低,体现出了不同的合作方式,但校企合作从实质上看都是因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关系,而出现的人才“再生产”,实现校方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真正统一。

一、研究单位概述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是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是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汽车技术工程系是学院下设系部之一,覆盖了汽车行业后服务市场所需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四个专业。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建设专业,同时是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SGAVE)建设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是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

目前,汽车技术工程系与云南雄风汽车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和昆明嘉创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雄风集团以合办专业模式进行合作,与嘉创公司采用合作企业基地模式进行合作。

二、校企合作现状及分析

1.合办专业的困境和对策。汽车技术工程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学院与云南雄风集团共同合办专业,通过合作协议及补充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短期的合作目标是合办专业,长期的合作目标是成立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雄风汽修分院。自2012年签署合作协议后,在逐步明细校企合作中各方的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双主体,一机制”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构建一体化教学运行质量管理机制、推进理实一体化过程教学、专业教师实践与企业师傅理论培训、学生与员工角色互换等四个方面的一体化管理,践行“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现代师徒职业教育运行特色。

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企业派遣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驻扎学校成立了雄风办公室,同时为校方投入了100万左右实训设备,承担校方该专业的大部分实训教学,并先后多批次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和顶岗及教师进企实践锻炼安排,践行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依据合同约定双方共同拟定了12级、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由于企业方缺乏高层次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拟定的过程中缺乏能动性和建设性意见,同时在学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实质上校方起主导作用,使“双主体一机制”沦为主体客体的主从关系,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合办专业的框架下,双方又将该专业的89名学生确定为雄风订单班,明确该批次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由企业方负责,这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但也限制了学生的就业拓展空间和自主性,使合办专业实质上沦为“订单班”;并依据合同,校方将学生学费的50%归于企业方用于合办专业企业一方的费用支出,这挤占了学校对该专业的资金投入,仅仅换来企业方部分技术人员承担实训课程和学生的就业实习,相当于校方用自有资金培养学生,和企业方似乎是一种雇佣关系。

而关键问题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就业企业属于典型的微小企业,缺乏规模化企业,像雄风集团在汽修行业已属于“大型”企业,也仅仅有200余人,要想持久地吸纳合办专业毕业生,就显得不现实,是不可持续性的,一届毕业生即可满足企业方的用人需求。当企业方失去了对人才的利益诉求,必然校企合办专业已经没有未来。

由此可见,对于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特别是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小微企业的专业,并不适合合办专业这一校企合作模式。一是,该类企业缺乏高层次人才,合作过程缺乏能动性,实质是校方主导,企业方被动参与的模式;二是,该类企业规模有限,没有足够能力承担合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顶岗实习任务,一旦企业用人饱和,企业就失去了合办专业的利益诉求,必然使合办专业名存实亡,缺乏可持续性;三是,学生的部分学费用于企业方参与合办专业的费用支出,挤占学院用于专业建设的投入,会导致教学资源匮乏,缺乏发展潜力。

与该类型企业合作,要借鉴其在实训课程、学生实习和学生顶岗等职业教育中参与合作的积极作用,但双方不适合長期合办专业,仅可在教学和实训角度互相找到利益诉求点,即少量的人才输出和吸纳。

2.合作基地模式的现状和前景。为了践行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型人才,学院为汽车技术工程系在学院开辟了合作基地,特引入昆明佳创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参与学校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学院先期投入资金和场地,购买设备,建立了汽车维修厂房,但学院不参与企业经营,只对维修厂房及设备拥有所有权,而通过合作协议将厂房及设备的使用权转让给企业使用,只需企业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即可,校企合作走入良性循环。

从企业的角度分析,通过学院的先期投入,企业再引入一定的管理和技术,即可开始营业,缩短了企业的投资回报过程,只需将精力集中于管理经营,几乎零风险地面向市场,而这一利好只需企业承担系部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安排又是一种“双赢”。一方面企业通过承担教学任务,在学生的实习和顶岗过程中,可以优先发现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人才储备,最后通过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协商待学生毕业即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有效缩短了企业招聘理想职工的周期,即可减少招聘投入,又可得到想要的人才,体现出良好的人才效应。另一方面企业有可观的经济效应,从前期的投入来说,企业不需要先期投入即获得了企业的经营权,同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习顶岗,可以就个别职位用学生代替正式职工,减少人力资本,同时又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从学院角度分析,先期投入再可承受范围之内,学院创造了真实的工作实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更利于学生的成长,真实地实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如在2012—2013学年,企业共承担实训课450学时,2013—2014学年企业承担实训课1080学时;2014—2015学年企业预计为汽车技术工程系承担实训课时将超过2000学时,这种教学融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对三方都是一种利好;同时,学院和企业共同开发校本实训教材,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训和企业经营,保证双方的教学和经营;再者,避免了学院安排学生到其他企业顶岗实习的困境,更关键的是学生的实训不再是简单的认知,而是深入的参与,提高了教学质量。

從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味的枯燥理论或实验或实训台的学习,而是真正地参与实践,使学生学有所用,学可即用,学可即知,快速反馈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双重体验职业身份,提前进入半工作状态,珍惜短暂的学习生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再者,通过企业的参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和就业去向。

但这种合作基地式的校中厂,由于学院可投资能力有限,引进企业不够规模,也会限制各方的发展,但对于高职院校开设的部分专业,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小微企业的专业,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三、校企合作路径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尽管不尽相同,实现方式多样,但对于校企双方的合作,必然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一旦双方产生排他性分歧,必然难创共赢。通过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工程系在与云南雄风汽车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和昆明嘉创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过程中分析,不难得到可靠性的合作路径。

校方应根据开设专业的层次和就业去向,开展相对应的校企合作,不能好高骛远,缺乏可行性。对于就业主要面向小微型企业专业,学校应以校中厂式的合作基地为路径,一方面校方投入有限,不乏“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目的实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可保证合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积极能动性,同时在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中校方有很大的可控性,保证了学生真正的实践性参与学习。对于校方部分就业面向中大型企业的专业,由于学校投资能力有限,校企合作不应单一取向,合办专业也是一种最佳选择,既可保校企双方同等的人力资本投入,也可保证合作办学的持久性和可行性,保证专业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韩鹏.高职“六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办学与管理,2006,(8).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3:06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