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特产资源在小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2015-12-09 07:46沈慧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9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小班

沈慧萍

摘要:我园地处虞山脚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别是特产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实施中又强调“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此,从活动内容上考虑,我们把贴近幼儿生活的、耳濡目染的传统特产文化转化为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在区域活动中绽放光彩。

关键词:虞山特产资源;小班;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52-02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了“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的这样一个观点。操作是幼儿通过对材料运用、摆弄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小班幼儿作为区域活动的初步探索者,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地开展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以及健康的人格。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虞山特产资源,有效地开展小班区域游戏,将虞山特产资源与区域游戏有机结合,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一、材料的选取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美食的记忆,作为根正苗红的虞山人,你是否记得那飘香桂花栗、香黏鸭血糯、软糯香甜的梅花糕、味极鲜美的叫化鸡……我们根据季节变化、风俗文化、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恰当的、适合幼儿的、具有教育价值的虞山特产作为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

二、“虞山特产”价值性——选取有教育价值的材料

“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虞山,不仅风景秀丽,充满诗情画意,而且盛产碧绿清爽、香气四溢、有养气颐神之功效的名茶——虞山绿茶;虞山上松树蕈更是一块响亮的素食招牌,有“素中之王”的美誉,以其鲜、香、糯的口感深受广大食客欢迎;在虞山脚下盛产珍品虞山桂花栗,每到中秋时节,家前屋后桂花盛开,村村寨寨浓香扑鼻;还有那形如梅花、色泽诱人的“梅花糕”,状似盘香,入口松脆的“盘香饼”,以及虞山上的银杏果、松果以及一年四季的各色水果等。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资源,让幼儿感受到了虞山的悠久文化历史和特产资源,使他们了解了很多虞山特产,由衷地产生自豪感。

三、“虞山特产”适宜性——选取适合幼儿年龄段特征的材料

由于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的,所以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进取,需要不断地对自己提高新的目标、提出新的挑战。适宜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在我们开展区域活动中要给幼儿选择适宜的、适合小班幼儿的虞山特产资源。这些材料投放既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又要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出发,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四、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的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知识的媒介,它是教师在创设活动区环境的显性体现,材料投放得适当与否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五、“有的放矢”:材料投放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有的放矢,与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将教育目的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投放的材料应有目的性。

例如:在手工坊里我们结合主题收集了虞山上的果实银杏果,幼儿尝试用银杏果滚画的方式装饰小纸盒,在活动中感受了美术活动的奇特,增加对颜色的喜爱,同时在操作中也逐步了解了美工工具的使用规范。

六、“层层递进”:材料投放层次性

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教师在选择投放前能够预先思考所要投放的材料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投放。

七、根据同一区域内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投放材料

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内,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同一区域内提供活动材料,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教师也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生活区,我们提供了虞山上的果实有大大的板栗、小小的橡栗,还有银杏果等,提供不同的喂食工具,有大勺、小勺、镊子、筷子,能力不同的幼儿可任选一种喂食工具来练习,这样既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特殊发展的需要,让缺乏自信的幼儿看到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

八、根据个别幼儿不同时期的能力差异投放材料

同一幼儿因时间的推移、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同一个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也不同,我们对此做了精心的分析,从目标要求逐步提高、操作难易程度逐步加大,将操作材料分为几个层次,并制定出投放材料的时机和步骤。

以手工坊里的“松果戴帽子”为例:

层次一:“搓汤圆”,提供彩色粘土,泥工板。

玩法:利用彩色粘土搓出大大小小的汤圆。

目标:掌握搓圆的技能。

层次二:在幼儿掌握层次一的基础上,提供大小松果若干。

玩法:将大大小小的“汤圆”变成帽子,戴到小松果的身上。

目标:能用适当的力将圆球粘土粘到松果上,并且固定不掉下来。

层次三:在幼儿掌握层次二的基础上。

玩法:将大大小小的“汤圆”变成帽子,戴到适合的小松果的身上。(小松果不戴大帽子。)

目标:能给不同的松果戴适合的帽子。

层次四:在幼儿掌握层次三的基础上。

玩法:能用“小汤圆”装饰小松果。

目标:尝试两种颜色交替,有规律地装饰小松果。

伴随着活动开展,幼儿在同一活动中如果总是反复操作重复的材料,活动兴趣降低,能力也无法提高,这是教师就应该根据幼儿能力需求,不断增添、修改材料,深入开展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提高幼儿的活动能力。

九、“一物多用”:材料投放多样性

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是,投放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但也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虞山上的特产“竹制品”。在美工坊它化身为“竹筒穿衣服”的操作材料,幼儿们通过撕、揉、黏贴皱纹纸,装饰小竹筒,让小竹筒变漂亮了。幼儿们还用竹筒进行“印章画”,感受竹筒的直径大与小的变化。

在益智区里,竹筒化身为“排排乐”的活动材料,幼儿们通过给竹筒排队来比高矮。竹筒还成为点数配对的小工具,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

在建构区里,幼儿凭借一定的材料进行想象构造,这时竹筒又化身为建构辅助材料,用竹筒搭建古城门;利用竹筒变成树干、装饰道路等。

在运动区里,竹筒也发挥了不小的用处,小障碍、小高跷等,幼儿利用一些自制体育玩具进行锻炼游戏,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动作,体验游戏玩耍的乐趣。

十、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本性藏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创造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是萌发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苗,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区域活动这一实践模式,对教师本身的教育技能特别是指导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树立幼儿是区域活动主体的观念。“以幼儿为主”,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性指导尤为重要,当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先当一个旁观者,让幼儿先尝试自己解决,当然,教师可以在旁给予一些暗示、启发。如果暗示无效,便可采取直接指导的方法。因为教师适当适时的介入能增强幼儿自信心,让幼儿体验成功。

其次,教师要对区域活动的主导合理定位。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一般都是主导性主导,而在区域活动中则不同,教师的支持性主导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学习、探索的整个过程,让教师从活动的台前走到台后,从一个引导者转变成一个支持者和推动者,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充分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让教师的指导有效并且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所发展。

第三,教师的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

最后,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分析和反思。区域活动的指导是一种双向交流,提供给幼儿交流各自的经验、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分享同伴的快乐。《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实际运用中,指导要向多元化发展,协调幼儿产生的不同观点,考虑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保护幼儿活动的积极心态,从而使幼儿始终感受到区域活动是快乐的活动,乐于参与区域活动。

虞山特产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合理选择虞山特产资源并充分运用于小班区域活动中,不仅能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品味虞山特产文化之美,承载区域活动之乐,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家乡的本土气息,这无疑将给幼儿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吴丽萍.浅谈小班幼儿如何有效的进行区域游戏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

[2]葛建平.让本土特色的游戏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绽放光彩[J].教育研究,2011,(09).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小班
谈小班幼儿入园难适应的应对策略
小班入园“慢”适应四式四法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刍议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