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平,陈 磊
齿轮冷挤压成形影响因素模拟分析研究
姚国平,陈 磊
齿轮是广泛使用的机械传动零件,冷挤压是制造齿轮的方法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齿轮冷挤压过程的影响因素。发现坯料选择要考虑到冲压力大小,结合零件形状,最好与齿顶圆相同,或比齿顶圆大1~2mm。坯料中带孔挤压可以降低挤压力约10%,因而降低了凹模受力,可降低模具磨损,提高模具寿命。冲头含凸台时,凸台高度要小于凹模入口角高度,否则会导致内部空洞。凹模入口角尽量加大以减小受力。凹模中芯棒对冲头受力影响很大,随着直径增加而增加。采用复合挤压是一种很好的齿轮成形方式,能够降低材料消耗和后续的切削量。
齿轮是广泛使用的机械传动零件,齿轮形状复杂,加工及性能要求高。传统的加工齿轮的方法采用机械加工,一般采用插齿或滚齿法,需要专业加工设备,加工速度慢,效率低。冷挤压技术加工齿轮,能够克服机械加工的很多缺点,加工速度快,一般几秒钟就可完成一个零件的挤压,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在机械零件,特别是汽车的零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冷挤压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如挤压力、材料、模具、设备等,其中挤压力是一个主要的指标。挤压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模具受力和模具寿命,在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挤压力分析,可以得到优化的模具结构与形状。传统分析挤压力是通过一些经验公式,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结构,很难准确进行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的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成形模拟过程中,在模具设计、成形缺陷分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齿轮冷挤压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坯料、冲头及凹模三部分组成。凹模又可分为两部分,上下凹模。上凹模的作用是进行坯料导向,下凹模是成形模,包括入口部分、刃带及型腔。
齿轮是一个包含多个参数的零件,通常有齿数、齿顶圆、齿根圆、模数等。本文分析齿轮参数为:齿数11、模数2.117、压力角14.5°、齿顶圆29.6mm、齿根圆21.2mm、变位系数0.66。模具材料为20CrMo。
图2为采用CAD软件绘出的齿轮图。齿轮外圆就是坯料形状。当坯料通过齿轮模具时,力全部作用在图2中圆与齿轮线的相交的面积内,采用软件计算得到面积:齿轮501.6mm2,30mm直径的坯料圆面积706.5mm2,那么相交面积S为204.9mm2,这部分面积也就是力直接作用的面积。假设冲头作用在坯料上的力F为400kN(40t),则作用在凹模上的压强p近2000MPa。因而冷挤压凹模受力非常大,优化模具结构与材料性能非常重要。
凹模入口角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据公式p=Fcos▯/ (Scos▯)可得,当入口角度较大时,可大幅降低凹模所受的压强。
图1 齿轮模具示意
(1)数值模型 齿轮数值模型如图3所示,首先在三维软件CATIA中画出凸凹模和坯料的三维模型,然后转换为STL文件,导入到Deform模拟软件中。模拟过程中,根据对称性,采用一半或一个齿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大幅节约时间。模拟过程中,凹模不动,冲头以速度1mm/s向下运动。计算过程采用直接迭代法,采用剪切摩擦模型,摩擦因数假设为0.1,且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凹模入口角度为20°,并在所有边界倒1mm圆角。
(2)坯料形状 坯料形状主要指坯料大小,包括高度和直径,由于高度只影响最终零件大小,因而只分析直径影响。直径大小有两种,一种是大于齿顶圆直径,一种是小于齿顶圆直径。对大于齿顶圆直径,采用30mm、35mm及40mm进行分析。模型中采用一半坯料。图4显示了不同直径坯料的模拟结果。从图中可看出,不同坯料齿形前端有部分充型不饱满,经测量30mm坯料头部有4.4mm圆角未充满区域,35mm坯料有3.9mm,40mm有3.3mm。由于齿形前端还需要倒角和机加工端面,因而这三种均能满足要求。成形力是冲头所受Z方向的力,从图中可看出,30mm受力约为280kN,35mm约为550kN,40mm约为1000kN。冲头受力随着坯料直径增大急剧上升。所需压力机吨位也将增大,因而坯料不能过大。
对坯料为29mm和28mm的情况进行分析。模型中采用一个齿进行了分析。图5显示了模拟结果。成形过程中坯料在冲压力的作用下,首先发生镦粗到与上凹模完全相同的直径,然后才成形齿轮。从图中可看出,冲头受力变化不大,但是齿头部分的充型较差,均超过了5mm。说明不宜采用过小的坯料。
图2 齿轮形状
图3 数值模拟模型
图4 不同坯料的模拟结果
图5 不同坯料的模拟结果
图6 带孔坯料模拟模型
图7 带孔坯料模拟结果
由于齿轮中心有一个孔,因而可采用带孔坯料进行挤压成形。图6为带孔挤压过程的模拟模型。模型中,采用一半进行模拟,孔直径为12mm,坯料为30mm,为防止坯料变形,需要在冲头加芯棒。从图中可以看出,冲头受力为250kN,与未加孔模拟结果小10%左右。说明孔的去除,使变形坯料少了一部分,因而冲压力降低,这样也可以降低凹模受力,从而降低磨损,提高模具寿命(见图7)。
(3)冲头形状 冲头形状也是一个影响挤压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冲头常用锥形,这样可降低挤压力。本部分对冲凸台结构进行分析。模拟过程显示,首先是凸台进行挤压孔成形过程,挤压孔完成后,再把坯料挤入齿轮型腔。图8a凸台高度为6mm,图8b凸台高度为16mm,从图中可看出,冲压力稳定阶段的平均值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前段部分显示了正在进行挤压孔的过程,冲压力在逐步上升,运行距离与凸台高度相同。在图8b中,凸台达到16mm时,由于凸台孔已经进入到了齿轮型腔,因而在凸台下面被拉长为一个孔洞,说明在冲头加工凸台的过程中,不能太高,否则坯料被拉长后,齿形不能完全符合模具形状,会发生畸变。凸台高度不能超过下凹模的入口角。
(4)凹模形状 凹模形状包括入口角、圆角等,此部分从理论分析即可得出,入口角度越大越好,圆角也是越大越好。本部分主要考虑凹模内部加入一个芯棒后对成形过程的影响。模拟
中只分析一个齿。芯棒圆角为3mm,直径为10mm、12mm、14mm。从图9可看出,凹模所受力基本不变(45kN),变化的是芯棒所受的力。10mm、12mm和14mm芯棒所受的力(Z方向)为16kN、24kN和35kN。冲头所受力等于凹模和芯棒所受力之和。所以随着芯棒直径增加,冲头所受力也增大,但是凹模力不变,因而齿成形所需的力是不变的。
图8 带凸台冲头的模拟结果
图9 不同芯棒直径对成形的影响
(5)复合挤压 通过上下模形状的优化设计,可对齿轮挤压过程进行复合挤压。从图10可看出,复合挤压过程集合了冲头凸台和凹模芯棒的特点,也是先挤压凸台,然后再进行挤压齿形的过程。由于齿轮心部都有孔,因而采用复合挤压可以很好地降低材料消耗,降低切削量,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具设计方法。
对典型齿轮零件进行了冷挤压试验,图11a采用带孔和不带孔挤压,可以看出,采用带孔挤压,齿形前端不饱满较少。图11b显示了复合挤压,材料节省,切削量小。
(1)坯料选择要考虑到冲压力大小,结合零件形状,最好与齿顶圆相同,或比齿顶圆大1~2mm。
(2)坯料中带孔挤压可以降低挤压力约10%,因而降低了凹模受力,可降低模具磨损,提高模具的寿命。
(3)冲头含凸台时,凸台高度要小于凹模入口角高度,否则会导致内部空洞。
图10 复合挤压过程
图11 典型齿轮零件冷挤压
(4)凹模入口角尽量加大,以减小受力。凹模中芯棒对冲头受力影响很大,随着直径增加而增加。
(5)采用复合挤压是一种很好的齿轮成形方式,能够降低材料消耗和后续的切削量。
[1] 孟令先,宋学进,张元国,等.汽车起动齿轮的高效成形方法[J].锻压技术,2005,30(1):13-22.
[2] 匡余华.齿轮轴一次挤压成形模具设计[J].锻压技术,2013,38(5):145-147.
[3] 吕琳.邓明.小齿轮件的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J].锻压技术,2008,33(4):86-88.
[4] 李建平.大尺寸内齿轮冷挤压成形工艺研究[J].锻压技术,2013,38(3):7-11.
[5] 韩豫,刘全坤,陈忠家,等.非贯通内齿轮冷挤压成形工艺研究[J].锻压技术,2009,34(6):27-31.
[6] 杨长顺.冷挤压工艺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
[7] 王斌,何柏林,江民华,等.DEFORM-3D有限元软件在冷挤压工艺模拟中的应用[J].铸造技术,2013,34(4):474-476.
[8]李建国,汤文成,刘德仿,等.内齿轮冷挤压精锻成形数值模拟与工艺研究[J].锻压技术,2008,33(3):75-79.
[9] T. Kroi, U. Engel, M. Merklein. Comprehensive approach for process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in cold forging consider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process, tool and press[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3(213) 1118-1127.
[10] P. Tiernan, M.T. Hillery, B. Draganescu, M. Gheorghe. Modelling of cold extrusion with experimental verificat7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5 (168) 360-366.
锻压专业征稿启事
《金属加工(热加工)》现面向广大锻压工作者征集关于冲压车间、冲压优化及工艺、热冲压生产线、多工位冲压及自动化;精锻生产线、锻造流程生产、零部件锻造工艺、锻造生产转型升级;钣金数字工厂、钣金上下料矫平检测、激光钣金工艺、钣金成形难点等策划约稿,文章一经录用,将在策划期次及时发表。
《金属加工》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88379798转623 王老师投稿方式:1. rb1950@126.com
工作QQ∶ 2224882613 2. www.metalworking1950.com
姚国平,康灵集团有限公司;陈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