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节奏智能的英语语音获得策略的研究综述

2015-12-08 02:48李蓉蓉
读与写·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语音策略

李蓉蓉

摘要:本文主要从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音乐节奏智能出发,探究EFL学习者的音乐节奏智能与其英语语音水平的相关性,回顾国内外音乐节奏智能辅助二语语音习得的研究成果,以期将来进一步探索基于音乐节奏智能的有效的英语语音获得策略。

关键词:音乐节奏智能;英语语音;获得;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06-02

在心理学领域,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博士在1983年首次通过其出版的《智能的结构》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同时提出了衡量人类智能的新标准,其中就有音乐节奏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人觉察音高、旋律、节奏、音色和音程的能力。拥有该智能的人对音乐的感觉十分敏锐,拥有创作、演唱和器乐表演的能力,懂得用音乐表达思想和情感。而言语语言智能较高的人能表现出言辞和语言方面的天赋,他们擅长阅读、写作、讲故事和记忆词汇。音乐节奏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分属不同智能,然而语言中的语调却大多依赖对音乐的觉察力(王珺,2012)。大卫·拉齐尔(David Lazear)在他的著作《智能课程:利用多元智能发展学生的全部潜能》中指出音乐节奏智能不仅仅局限于旋律和节奏,还关乎音高、声强、音长和音色等等与声音领域相关的所有元素(1999)。这就表明,两种智能在作用对象,如振动、音程、节奏和音色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1.音乐节奏智能与英语语音水平的相关性

在儿童认知发展领域,Carmen F. Mora证明了人类学习语言的顺序是先模仿音调和节奏的轮廓,再模仿单词发音(2000)。Joanne Loewy认为语言是基于音乐环境,而不是被广泛认可的认知环境。这是因为,婴儿最初的表达方式是哭,接着咿呀学语,最后才开口说话,正是咿呀学语的过程教会了孩子如何把握音调、停顿、音长和重音(1995)。音乐和语言是人类通过声音表达和交流的两种方式,在生命的初始,这两种方式在音长、节拍、音调、音高和节奏上浑然一体,可以说有共同的源头(Chen-Haftech,1997)。

从脑神经科学角度,Robert Jourdain认为音乐和语言是联系最紧密的两个认知领域,语音是由左脑的布罗卡区处理的,而对音高的辨识需要借助右脑相关区域,尽管不同脑区分管音素和音高,却能互相协调,产出丰富的语言。他在研究中还发现,接受过音乐训练的人掌握语言的能力普遍较高(1998)。Belin在对七位失语症病人进行言语治疗时发现,呼叫响应训练和音乐训练对恢复言语能力有显著的疗效(1996)。王珺认为音乐治疗师和语言教师应该合作,帮助存在言语困难的人们解决问题(2012)。Lerdahl和Jackendoff认为人天生有乐感,并且乐感是和语感同步发展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通用的语音规则(1983)。两位医学教授Vaneechoutte和Skoyles(1998)则根据孩子辨识和模仿音调的本能对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机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孩子是通过音乐获得机制习得语言,从而提出了语言的音乐本源假说。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利用音乐节奏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的共同点,通过听、唱英语歌曲等策略让英语语音的获得更加顺利和高效。接下来我们主要通过大量资料研究国内外音乐节奏智能辅助二语语音获得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以进一步探索基于音乐节奏智能的有效的英语语音获得策略。

2.基于音乐节奏智能的英语语音获得策略的研究综述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他表示,有两种方式会加重情感过滤:一、在学习者获得足够的可理解输入之前要求其开口表达;二、在学习者言语过程中频繁纠正错误。该假说建议通过创造低焦虑环境和保护自尊的方式提高学习者兴趣,帮助其跨越学习障碍(1985)。现实生活中,音乐和歌曲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听唱英语歌曲可以提高目标语言输入,尤其是语音输入,降低情感过滤,不失为一种适宜的学习辅助方法。在美国,纽约大学英语教授Carolyn Graham创造了Jazz Chants,提出利用学习者的音乐智能潜力促进二语习得。Carolyn Graham著有Let's Chant, Let's Sing和Mother Goose Jazz Chants等教材,为国内致力于研究同类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语音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平台,而她的教学理念也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后,Michael Kelly和Caroline Palmer通过垮学科的研究发现歌词的重音和歌曲的节拍高度吻合的特点可以帮助记忆歌词(1992)。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裴正薇首先针对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展开了调查,量化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音乐节奏智能和他们的听力理解及口语能力呈正相关(2005)。多年后,汪蕊和金泉元的第一手资料显示研究对象的音乐节奏智能可以显著预测其语音上的表现,且音乐节奏智能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帮助研究对象提高语言能力,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外语学习者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2012)。也有些研究从音乐节奏智能促进英语语音具体发音技巧的角度作了更深入的剖析:英语歌曲的节奏和英语言语的节奏存在高度相关,因此,结合英语歌曲的英语学习是可以提高英语语音的,尤其在语流技巧方面,如连读、弱读、省音和同化(徐莉,2008);对比传统的语音操练,以英语歌曲为媒介的语音训练具有优势,因为歌曲中的节奏、重音和音调与语音中的超音段音位都是它们各自的灵魂(孙元春,2011)。

从声乐角度出发作出的相关研究发现,声乐中的呼吸和发音可以帮助纠正英语语音中的音段音位(莫亚平,2011)。一些研究对歌手进行了质性分析,发现音乐训练提高了歌手对声音的知觉,发展了他们的节奏感,这可以解释为何大多数歌手拥有较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可以轻松而快速地掌握外语歌曲(段瑞玲,1997)。其他的研究还发现:歌唱中减少辅音发音时间和延长元音是比较常见的做法,辅音无论在单词的什么位置都不能占用一个音符,由于发音方法约定俗成,英语本族语者能够自由地在歌曲和言语中切换,中国学生可以通过学唱英文歌掌握辅音的发音方法,有效避免诸如在闭音节的末尾加上元音或者在词首辅音连缀中间插入元音的错误发音。

然而,大部分基于音乐节奏智能的英语语音获得策略研究也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空间:在国内,徐莉(2008)分析当前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现状,根据音乐节奏与语音节奏存在共性,在语音教学中借用音乐节奏使学生掌握语流中的语音特点,掌握英语语音中连读、弱读、省音、同化等音变现象,但研究尚未深入探究二语语音加工和产出过程,尚未探索学习者的内部原因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习得风格。解晓妮(2013)在她的硕士论文《爵士调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到了自创的教学十步法,但是她的研究主要针对初级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对拥有自学能力的成人而言,如何通过歌曲自主学习提高语音却没有涉及。仲洁(2007)在《音乐模因与英语语音习得》研究中发现:音乐智能总值越高,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和语音语调成绩越好,其中音乐智能与语音语调成绩的相关性最突出。但是对音乐智能的了解是通过问卷形式,缺乏客观评价标准。孙元春(2011)认为Jazz Chants将有节奏的英语口语与传统的爵士乐节奏相结合,强调节奏、重音和语调,这与英语语音训练中重视超音段音位相一致,并且其超音段音位在传文达意中起重要作用。但语音实验数据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式比较单一。方岚和杨成林(2007)在《利用说唱音乐进行英语连音教学》中以一节语音课为案例详细说明将说唱结合连音教学的可行性,然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尚缺乏数据支持,另外,该说唱案例的缺点是音乐素材的节奏偏快。从小就接受了声乐系统学习,致力于语音教学的莫亚平(2011)得出了一套用声乐的呼吸及吐词方式帮助改善英语语音音段音位掌握状况的方法,具有更客观的实践价值,且由于作者的专业跨学科,其成果当属该领域比较成功的研究之一,书中涉及声乐技巧的案例能够说明音段音位的诸多问题,强化这方面的训练,美中不足的是体现音际关系和音韵关系的案例所占比例较小。综上,大多数研究缺乏个案研究和纵深研究,少有涉及二语语音获得策略,缺乏对学习者内部因素的了解,鲜见跨学科研究,缺乏二语语音获得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将来的相关研究应尽可能突破以上不足,根据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寻找更有效的英语语音获得策略,并在实践中印证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Belin, P. P.,& Van Beckhout, M. 1996. Recovery form Non-fluent Aphasia after 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 A PET Study[J]. Neurology, 47, 1504-1511.

[2]Chen-Hafteck, L. 1997. Music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Integrating Past Research in the Two Domains[J]. ECDC, 130,85-97.

猜你喜欢
英语语音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微课环境下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探索
少数民族预科英语语音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语音层面英语歧义及其消解浅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连读习得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