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有法 生成高效

2015-12-07 01:26:05陈晓芳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会学习说题

陈晓芳

摘 要:练习讲评是“教”与“学”活动中一个极为重要,但又往往受到忽视的环节。绝大多数的练习讲评课,由于缺乏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参与,最终沦为教师教“解题思路”与讲“参考答案”的展示课。正因如此,以为练习讲评课型的探索大有可为。通过对高中历史练习讲评课现状的反思,以“生”成教学理论为支撑,尝试运用“学生说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乐学”品质,提升学生“会学”能力,从而提升这一课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练习讲评;说题;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高中历史学科课型受课程性质与学科特点的制约,一般有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在多数教学研讨与展示活动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前两者,如2014年12月某市“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暨说课评比活动”涉及必修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必修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说课展示,2015年某区优质课涉及选修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课堂展示,均属于前两者。

但事实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适当的练习往往成为诊断学生学业水平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检测手段,相对应的练习讲评课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但时常被广大教师所忽视,使讲评成为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一、现状透视:表象与实效的反差

教学案例1:练习讲评课传统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把试卷拿出来,我先把答案对一下……

师:在这次考试中错误比较集中的是以下几个题……

师:下面我们主要来讲这几个题目……

学生认真听、做笔记……

案例1是常规的练习讲评课上教师通常采用的形式,即批改后课堂对答案,就题论题,“唱独角戏”的授课方法。呈现的现象是:课堂秩序井然;教师口若悬河,分析深刻;学生“如饥似渴”地听、记,发出“会心”的微笑。结果是:学生上课分析过的题目还会问,同样的题目还会错,稍做改动的题目,思路就陷入困境。而教师常常发出由衷的感慨:“为什么讲过了还会错?”

教学案例2:练习讲评课堂师生互动场景

生: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我做错了),你能给我讲讲吗?

师:此题题干考查我们对材料的理解,所以你仔细阅读分析材料……

生:可是我还是觉得应该……感觉……

案例2呈现的是师生互动过程中常见的对话。呈现的现象是:学生积极求知、求解、求分析,教师耐心细心辅导。一番师生互动后,学生仍会脱离题干知识,凭感觉分析。

以上案例,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练习讲评存在教师主体低效经营问题。而翻开学生的一张张练习卷,一个个错题本,不难发现学生历史习题的错因主要为以下

几种:

(1)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记忆模糊,时常打架,有些甚至没见过。

(2)书本中的辅助知识关注少。

(3)题目理解错误,重点抓错。

(4)审题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欠缺。

(5)考试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细致审题、谨慎答题、思路明确等非智力因素。

细心分析,如果在每个错因前加上一个主语,自然应该是“学生”。既然是学生的做题出了错,为什么讲评时我们还会抛开学生,将主语换成“老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那么,不妨让我们做个尝试,让学生来主导练习讲评课,即“学生说题”。

二、说题演绎:实践与意图的分析

所谓学生说题,即学生当“主演”,用“说”的方式,说错题,说错因,说对策。教师当“导演”,创设情境,课前分配任务,课中及时引导点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探索。以高二第二学期一轮复习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练习讲评课为例。

(一)说题准备:依据学情分组,抽签分配任务

学生说题应符合学生学情。笔者所带教高二(16)班,班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表现自我;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团结协作的能力。

班级实行小组学习模式,即根据每个学生阶段性智力、非智力等因素,班级平均分为8个大组,每组6~7人,每人名单下有一科目简称,代表该同学的优势科目。每个小组组名由自己设定,并推荐设立历史组长,由历史学科有兴趣、能力强、负责任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合作和组外竞争活动。比如,“纵横组”由4女2男组成,性格活泼开朗,组名表达了他们希望通过多学习历史知识,能纵横古今中外的豪迈愿望。分组见图1:

高二(16)班分组图

注:人物均为化名。

教师课前将练习进行反馈统计如图2:

一轮复习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练习错误统计表

根据统计情况高错误率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作为招标问题,由各组抽签分配,允许各组间自愿交换。讲评课前将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再思考,并梳理答题思路,组长将讨论结果记载下进行课堂讨论。讲评时,每组在生生合作基础上,推荐1名同学进行说题,鼓励其他学生指出对方知识点和思维上的不足或补充。

『意图分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比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说教。因此基于学情分组,给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自命组名,在说题前就“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增强组内凝聚力。抽签分配和自愿交换,培养小组竞争之外的合作协调意识。

(二)说题过程:立足学生主体,促进学生成长

【导入】课前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对“90后”特点探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发挥“90后”的自主和个性进行说题,分析高中历史两大题型。

『意图分析』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对自己作为“90后”的剖析,学生列举了很多,如自我,有个性,大胆,敢想,叛逆等。避免直接说题冷场现象的出现,营造说题前的热烈氛围,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

【第一部分:高错频选择题】

1.错题1由纵横组王楠楠说题——自我剖析,主动学习

错题1:一篇历史论文的关键词含有“社会主义运动”“妥协”“制度设计”等关键词,据此推断这篇论文的题目不可能是( )

A.《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B.《1791-1875年法国宪法频繁变更的历史分析》

C.《浅谈辛亥革命及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D.《联合国的建立与挑战》

王楠楠:这道题我也做错,我运用答案与题干牵连套取的方法,比如A符不符合、B符不符合,以此类推,但最后发现还是不能最终确定。讨论后我们组一致认为关键是理解“社会主义运动”

概念。

师:什么是社会主义运动?

王楠楠:我们查了,“社会主义运动”指社会主义实践即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还有与社会主义有关的思想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7世纪的英国这些情况并没有产生。故选A。

师:分析得很不错,本题题干考查我们对社会主义运动概念的理解,需要同学们掌握基本知识概念并运用排除法。

『意图分析』布鲁纳反对把人看成是一个在认识上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把人的认识过程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说题中,经历了自我错因的分析、小组内合作交流、主动查阅理解概念的过程,这是一个主动探究生成的过程。教师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一方面肯定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从题目考查的角度进行深化。改变传统说教模式,分体现生为讲评主体,师为讲评主导的关系。

2.错题4由趣多多组张梦怡说题—— 一题多解,思维碰撞

错题4: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张梦怡:我们组讨论后认为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只要对“分权制衡”进行理解,书本第123页内容提到美国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加强,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①选;联邦政府分为国会(立法)、总体(行政)、最高法院(司法)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②选;国会参众两院职能不同,众院提案,参院审议,双向制衡,故③选;答案选A。方法二:排除法,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向议会负责,我们学习的近代美国政治制度中并不实行内阁制,而是实行总统制,故排除④,答案只有A。

学生鼓掌。

师:大家认为好在哪里?

生1:一题多解。

生2:联系到书本,基础知识扎实。

师:充分证明他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意图分析』张梦怡同学历史学习积极性高,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无法与书本知识衔接,做题时“感性”倾向比较严重,但从课堂分析来看,她在全组的帮助下不但能有效衔接基础知识,而且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另外,本题说题中出现了一题多解的现象,这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也是学习力提升的体现。日常学习中,学生之间进行频繁的思想和方法交流,在相互学习借鉴中认识、感悟自己,对自己的解题存在的问题与优势能更好地把握,并期望与他人进行成果共享,从中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题10由立方石组李嘉瑜说题——组外求助,引导探究

错题10:(2014嘉兴桐乡模拟)1883年德皇威廉一世为“事故保险法案”说明理由:“国家应当比从前更关心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使这些阶级重新认识国家:它不是专门设计用来保护上层阶级社会的机构,而是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服务的机构。”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德国民主政治走向完善 B.福利国家的初步建立

C.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D.容克贵族走向投资

李嘉瑜:我们认为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概括理解能力,材料说德皇颁布法案来关心急需帮助的人,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国家是为他们需要和利益服务的机构。我们只能排除B、D,无法辨别A、C。所以想听取其他组的想法。

生:……(沉默)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思考几个变式问题,第一个问题材料“事故保险法”在保护上层阶级还是在保护需要帮助的人们?

生1:需要帮助的人们。

师:既然颁布法律保护需要帮助的人们,能否说明德国民主政治走向完善?

生:……(沉默)

师:无法回答是因为你们混淆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而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消除专制才能说明民主在完善,材料有涉及消除专制吗?

生:没有,哦,明白了。

师:颁布法律保护需要帮助的人能否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消除革命?

生:能。

『意图分析』虽然课堂说题前学生有充分的准备,但有些问题,或者是学生存在争议,或者是难度大,或者是易混点,或者是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盲点。需要教师利用学生暴露的问题、基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评答案,说材料题——角色转变,亲身体验

师:根据事先抽签结果本部分由盗墓组、可爱多组、嗷巫组、格格组、巨人组五组说题,请五组根据分析,给答案打分,并说明理由。

展示学生材料题问题突出的第二小题练习截图,各组讨论后回答。

格格组:(1)比较《德意志帝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相同之处,应注重材料的分析概括。应注重材料的分析概括。相同之处:①建立联邦制;②国家元首受议会制约。得2分。(2)分析后人评价这部宪法是“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的原因,应注重对材料的分析并注意结合材料。“①皇帝任命宰相,而宰相管理议会;②军队受皇帝指挥,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只能得2分,概括不全。(3)概括指出该宪法对德国历史所产生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能力。意义:标志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代。得2分。

生:……(讨论)

嗷呜组:前两问的分析和评分,我们一致,但是最后一问能否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具体分析。

师:当然可以,只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说明意义,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当然可以。

『意图分析』材料题的分析,是练习讲评过程中较为困难的一个环节。以往教师为了简单化而“垄断”该讲评环节,通过教师口述或课件展示指导答题规范、材料分析、审题等,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两极分化严重。

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控制学生的思维,但可以设置一些活动,让拥有独立情感的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这部分有意创设角色转变的教学情境中,当场演练评分,学生切身体会到何种答案能让人“舒服”,并鼓励学生从中获得启迪,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非人云亦云。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教学的尝试,有利于学生走进课堂、感悟历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再次告诉我,“90后”的大家是有思想、有胆量、有个性的年轻人,21世纪是你们的时代,去拼,去尝

试吧!

『意图分析』首尾呼应,并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励学生创新探索精神。

(三)说题反馈:收集反馈意见,知晓课堂实效

课堂效果如何,要看学生的评价。课后,笔者试着让学生谈谈对这堂课的感受,这是摘抄的部分学生想法:

“今天的试卷讲评课,我都认认真真听,很多学生都能直接从书本知识中获取答案,甚至知道在书本的哪里,真了不起,今后我也要好好抓书本的基础知识了。”

“以前我做题目时根本不去细细分析材料,直接根据问题

答题。”

“排除法在做选择题时好像经常可以用到。”

“今天历史课让我们自己分析题目,我们组在下课的时候讨论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语,这样的学习氛围真好。”

“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以后能经常尝试吗?”

……

从这些反馈看,这堂课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通过 “说题”,亲身体验思考、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转化为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理性思考:成效与反思的探讨

笔者反思:“学生说题”教学模式的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历史练习讲评课堂教学,生成高效课堂。下面就实效与反思两个层面对本课题研究作简要阐述。

(一)成效

1.课堂:活力、高效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最终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成长”,即不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而是让学生“有效学习”。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是由“学生”成就的。

学生在思想自由、宽松民主的状态下发表自己的看法。打开心窗,把遇到的困难和成功的体验充分地表露出来,人人乐意参与,个个情绪高涨。整个课堂将学生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抱负,完善个体学习资源的整合,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活力高效。

2.学生:互动、发展

学生说题避免传统练习讲评课同一题反复练,反复错,反复讲的恶性循环。充分利用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在生生互动中,一些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在谈了解题思路后,伴有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棒”的感叹,伴有会心地点头。说明学生之间已经有了共鸣,在互动中将他人的智慧“为己所用”;一些同学就做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谈谈他当时是怎么思考的,反思为什么做错了,或者发出“求助”信号,其他同学在认真倾听过程中,已有的知识被激活,同时又发现了自己在知识掌握和运用中的不足,这会激励他们“查漏补缺”,增强学习成功的信心。

3.教师:更新、转变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体现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主体意识的转变。在教与学、教与研、学与研的互动中,懂得尊重与赞赏学生,拓展学习时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教学过程引导与小结,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

效性。

真正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教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反思

1.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提高

学生说题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状况层出不穷,教师若没有相应的知识技能,不可能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合理的评价,也不可能为学生发展成为具有综合学习力的人才提供有效的服务。

2.教师创新能力应当培养

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是无法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教师在练习讲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创新设计大量说题教学案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

3.教师全面把握学生学情

说题需要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有一定的知识掌握,分析能力和学习方法,语言表达能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学情有充分把握,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琰.传道,让教学更有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9.

[2]王君威.加强历史试卷分析的针对性[J].历史教学,2006(07).

[3]林燕花.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2009(06).

[4]阮巧灵.高中历史课堂若干关注点评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05).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学会学习说题
一题多变之有效说题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题能力
如何帮助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学会学习”目标的达成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3:10:42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18期)2016-07-08 16:47:34
高中数学学生“说题”活动的实践探析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在“说题”中学习,在“说题”中成长
由一题浅谈数学课的说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