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跃忠
摘 要:20年的教学生涯告诉我们,中学生不喜欢语文,甚至厌烦的情况,这是导致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无法提高的境地。如何改变语文教学这一现状,利用这20年的时间积极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该文就是以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加以探讨,强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力于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以及操作问题进行充分而合理的研究。
关键词:长期低效无法提高 认知能力 思维水平 思考的旗帜 深层次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c)-0242-02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多少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而提出来的,为实现教育教学的进步,让我们的教育更科学,更能够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而提出来的,情景教学能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肯定,要经得住所有学生及家长的考验,那么如何落实情境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呢?
1 情境教学要求启发学生思维的
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則是教师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情绪变化予以准确的估计,针对学生情况能够产生思考兴趣和联想,以此作为引导学生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里的激情,把每节课的课题作为学生思考的旗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疑,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对课题的理解提出问题,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例如:《我的母亲》这节课,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首先会想什么呢?生:我想到自己也有一位很伟大的母亲?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生:我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母亲的什么事?师:好!同学们你们提到的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这篇文章之中,希望我们大家仔细阅读,心中的迷惑自然而解。学生读起来自然比平时更仔细认真,因为他们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在自己的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开发出深层次的挖掘知识的潜能。
2 创设问题情境
2.1 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当然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观点往往被老师们疏忽,实际上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心里思想的反应,如果针对这些错误创设问题情境,针对性很强,学生必然容易接受。当然也会在这些情境中发觉自己的错误,从而愿意去改正错误,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2 根据教学要求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就在学生身边。这就充分的把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实现情知互衬。语文情境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传递。知识的传递如果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易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学生也不会往心里去。知识的传递需要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也只有富带“感情色彩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主动接受。所以我们提倡情境教学直观形象情知对称,是在批判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冷酷无情的基础上,主张情感寓教,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以情动人,让爱在学生间传递,让学生在爱中学习,茁壮成长,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爱满天下”。
2.3 注重情境认知与学习强调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认知与学习强调情境在促进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关系上至关重要。情境包括周边氛围和环境,也包括关联事件。学生身心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左右,我们设置的情境必须有意义学生才会欣然接受。而在意义的情境中获得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活泼看,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的,而情境就成为了知识的载体,知识的传播者。2013年,好几所大学联合起来搞了一次关于情境教学的学术研讨。王丽芸老师大胆总结了语文教学情境的教学案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情境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情况,详细阐述了情境式教学的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1)教学情境设置的可靠性;(2)课堂中师生如何在情境教学中配合;(3)学生如何在情境教学中挖掘潜能。华东师范大学高峰一教授充分研究西方的教育,结合中国教育国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基于情境的教学案例的研究,并且提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首先要进行课堂改革,改成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建立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情境。
经研究认为:现代教学理念中认为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表演天赋,开发的好的孩子还会有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积极的调动孩子们强大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让学生快乐的参与,领悟其中心思想,从内心深刻的去感悟。例如:讲授《送东阳马生序》这一课,可以完全找学生自编自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表现出了充分的乐趣,非常成功的一种模式,让学生爱学。
2.4 寓趣于动的原则创设情境
良好的教学效果,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口若悬河很难实现,青少年对语文的学习和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中进行的,所以必须创设一个情趣盎然,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觉入境,自觉的配合教师,所以,情境的创设就必须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一些朗诵、顺口溜,诗词、游戏、影像资料、竞赛、竞猜、表演、参观访问等教学形式,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因为这些活动趣味性强、动感性大、参与面广、自由度高,很容易实现教学情境的直观性、舞台性、诱惑性、煽情性的特点,课堂教学才能被学生广泛认同和接受,师生的激情也往往在相互碰撞产生激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境的创设重在过程,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积极的寻找适于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课改提出了很多年,迫切的要寻找出能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课堂中去,积极的去思考,而不是被动的去接收,此时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是适应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成了学生主动接收知识的前提与关键,成为学生思维创新的源头。如果不能积极主动的创设问题情境,就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即便同上一节课,学生动脑的程度可见一斑。利用教材中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来完成问题,这种问题教学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长此以往,学生也习以为常,课堂思维固定在了一个模式上,新课程标准也就无法推行。这是对所有语文教师提出来的要求,必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主动变革,适应新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模式,适应这种新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与完善。
3 通过探究与总结创设情境
首先,通过探究与总结得知语文教学中需要具备的品质:(1)目标始终如一;(2)要有信心;(3)要坚韧不拔;(4)要勤奋努力。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从根本上抛弃等、靠、要等被动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巩固学习成果的关键是将所学所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老话说“身体力行”,意思是要以自身经历去感悟印证书中的知识和道理,才能夺得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就只能“纸上谈兵”,教师通过创设“送名言警句”等类似的活动,活化了文言文学习情境。这种创新设计会在不自觉中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在这一活动中变得更为深刻,学生在无意中汲取了精神的养料,自觉的掌握了课中的真谛,提升了品德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这种渗透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的。这样的课堂,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不是被教师“灌”进去的,而是通过活动体验“悟”出来的,就像李老师说的那样:“学生看似在送礼物,实际上是在送语文。”这样的语文活动设计的非常巧妙,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便不知不觉的达到了目标,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而实际上,教学目标就暗含其中,学生自然就会达到大纲的要求。语文学习的活动情境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学习套路,为文言文教学创造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课堂上学生的阅读往往是漫无目的的“瞎读”读完后,学生的印象不深,更谈不上理解不理解的了,所以教师要充分做到学生读就要让他“读进去”,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读,用什么方法去读。教师在阅读前,可以事先设置好阅读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去读书。教师要明白学生间的差异性很大,不要一味的求同,也及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认识到它在教学中起着“反馈与调节”的作用,是为达到一节课目标的检验活动。
最后,开放性的预设有效帮助创设合理的情境。预设越有开放性,生成的空间也就越大。魏伟胜老师的创设教学情境,极具开放性,当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唐雎不辱使命》这节课例中,魏老师设置的是说戏的教学情境。说戏看似与课堂没一点联系,但实际上说戏的过程,就是对人物的个性化理解的过程,而个性化理解,更是深入钻研文本的结果。在这样宽松的、极具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会得到尽可能的延伸,都会有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是学生心里意识状态的反应,这种状态是一旦形成很难被改变的,甚至有的同学会将这种意识形态一直延续下去。学生的心理活动带有不规律性,而且具有较强个性,往往根据自己的心里思想进行有所选择,也是让人们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原因,如何解决是一个大难题,当然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总结经验。
现代课程如何安排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標,希望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在百忙之余,总结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拿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最后预祝我们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卢海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1):232-233.
[2] 胡锡耿.学好语文重在习惯[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130-133.
[3] 张晶江,刘佳利.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170.
[4] 《中学课程标准》语文.201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