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娟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步入小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来讲,在发展智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的认知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的方式能够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分析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65-02
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主要抓两点,教育越来越倾向与低龄化,还有就是主张幼儿学习要从小抓起,以不断培养学习热情与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当作学前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目前学前教育的状况来看,大部分都是家长和幼儿共同的意愿,他们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幼儿往往会有从众心理。学前教育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还能使幼儿快速地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中。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则要注重选材与教学的深度,选材不合理造成幼儿对教材的理解难度加大,课堂教学方式不合理造成幼儿学习兴趣低下,双重方面造成幼儿的学习压力增大,容易形成厌学心理。现在的学前教育教学理念随时间逐渐发生变化,逐步倾向于以幼儿的学习热情为主,以达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以为幼儿奠定坚实的学前教育为主,逐步认识到幼儿在小学之前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及表现
1.逐步提高对幼儿智力的培养。教材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学习深度,但要比义务教育课堂教学的深度大,在起到提高幼儿的学习深度的同时,增加学习的任务量,以使进入小学后学习得更加顺畅。同样课外辅导的课堂教学也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的速度,要以适应幼儿学习的程度进行辅导,以达到最佳的辅导的作用。大部分幼儿园没有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盲目地追求知识的数量,学校应该把对幼儿的学前教育提升到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上,并把对幼儿的智力培养当作是教育的重心,尤其是在拼音、汉字和算术等科目上,在上小学的前段应该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培养的阶段,教学内容几乎可以和小学一年级内容相比。更加强调对幼儿的智力开发,但同时也是对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让学前教育“小学化”更加符合幼儿的真实发展。
2.以游戏活动带动教学进程。学前教育“小学化”还表现在教育形式上的课堂化,加大对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开展。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对游戏有一种天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身心方面的成长,所以游戏活动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更高层次的教育,明确提出幼儿园应灵活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游戏活动,可以当作是集体活动或个别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开发智力。幼儿园在其管理和组织上明显也应该倾向于“小学化”教学模式。这样,一方面,我国很多地区让幼儿的行为被过早地定性,让幼儿的包括身心语言与好动好问等特性得到极大的发展,使这些教学模式逐步与幼儿的生活发展规律相符,有利于幼儿发挥出学习周边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思维开发。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运用小学班级的授课模式,以课堂或者班级的形式进行上课,通过不断地课内外结合增加了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提升了学习信新事物的兴趣。
3.结果式教育评价的驱动。现行的素质教育对幼儿的学前教育提出了很大挑战,虽然应试教育的现状让他们必须去面对知识的固定化记忆,但依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传统观念也激发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结果是,家长对“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并不反对,在教育幼儿认字、背诗和计算的基础上,也督促幼儿形成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大致观念。在幼儿园的多层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应该在游戏式的教学模式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自然地,评价幼儿教育时也是提出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的思维模式。教师或者家长看到在幼儿园中幼儿获取的知识越多,那么教育模式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得到快乐的同时,多样的评价体系放松了幼儿对知识的束缚,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适当的时机逐步被激发出来。
4.逐步扩大的学前教育资源和监督力度。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布局结构逐步得到合理化改进,最重要的是设置有足够数量的教学设施条件达标的幼儿园,逐渐能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这些幼儿园在逐步将幼儿成长规律作为办学之本,努力让本园的幼儿能够出类拔萃。很多幼儿园将幼儿进入名牌小学作为办学的必备条件,逐步使家长认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性,这同时也助长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风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没有对目前存在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误区进行监督和指导。在面对学前教育呈“小学化”倾向发展时,政府相关部门几乎没有采取干预措施,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学前教育指导法规。并且由于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缺乏力度,学前教育没有受到的舆论压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风气。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1.逐渐转变家长思想观念。要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社会的监督之下,幼儿园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向家长们宣传和讲解国家幼儿教育方面的政策,让他们能够对学前教学的特点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并且要摆正事实,在宣传和讲解时多利用一些失败的学前教育例子,通过讲座和播放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展示,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彻底消除家长认识的误区。“小学式”教学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他们在为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还要学习课余之外的知识。作为辅导老师而言,课堂的内容是有限的,课堂的教学是不以幼儿的理论学习为主,主要是引导,但这些知识强加到幼儿的身上,会使幼儿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紧绷起来,时刻想着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要想着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可能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为他们的年纪还小,不能够正确区分一些知识的重要性,就这样随着精神上的压力逐渐增大,正规的教育逐渐不能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学前班的教育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作为学前班的教师则担负起较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没能以适当的方式使越来越低龄的幼儿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反而给幼儿增加了负担。
2.逐渐规范学前教育行为,避免盲目从众。幼儿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从而让幼儿能够在全面发展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以幼儿的身心健康为重点,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必须与小学教育有着严格的区分。相对来说,从作为一名学前班的教师来讲,因为有的层次比较低的幼儿不想落在其他同学的身后,主动提出课堂的多样性教学;有的层次比较高的幼儿也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或学习活动,因为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想为自己以后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课上学习的知识做一个复习。这些幼儿的心理都有些差别,但大部分都是出于家长的要求。也有些家长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想法,让有些幼儿在学校开设语言文化课之前就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领先于那些没有参加辅导的幼儿,他们没有做好吸收更多特长培养的准备却被强迫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者只是出与兴趣的培养。这些就会使它们产生厌倦感。因此,在学校课堂学习中,有的幼儿逐渐厌倦教学内容,学习积极性降低,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也有的还会扰乱课堂秩序,打扰别的同学听课,最终幼儿不爱参加语言活动类课堂,形成厌学的心理,产生了与教学相反的效果。
3.实时加大社会管理力度,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从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定性评价上来看,随着目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社会要集中力量对此进行宣传报道,创造社会舆论的关注力量。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正确幼儿教育观念,充分体现幼儿园办学的意义和宗旨,让家长对自己孩子所受的教育放心和有信心。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前制度,在督促幼儿园建设更加规范的同时,不断纠正存在的不良现象。首先,从教师师资来看,学前班的教师师资相当的强大,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后起的优秀教师,他们主要来源于大学生。也有一部分还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比较倾向于对较低龄的幼儿进行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课程安排也很随意,幼儿需要较多的时间适应一个教师的授课方式,使得幼儿受到的是不理想的教育,学习效率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从而可能会严重影响认知能力的培养。
4.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营造合理教学氛围,激发幼儿兴趣;不断加强幼儿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幼儿通过真实的物体提供动手实践机会,以实践的方式来初步探究认知类相关知识点,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够强,倘若实施的教学方式不当,也会使幼儿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创新有效教学与课堂管理在教师课堂讲授中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加强对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监督力度。以儿童视角开发素材资源,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以将素材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的问题,知识的形象转化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对幼儿而言,有效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逻辑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知识点的消化吸收,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特别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程度的角度对幼儿的整体学习状态有足够的了解,激发幼儿潜在的学习吸收能力。
三、总结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担负起引导幼儿学前教育的重任,不能过度地将小学式的教学模式搬到幼儿的教学上来,应该以幼儿视角整理教材而且与生活结合,通过兴趣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轻松的教学,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甄洪芳.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2]张喜强.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
[3]孙钰.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危害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4,(4).
[4]宿秋瑾.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