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选材“新”境界
—— 以温暖题材为例

2015-12-05 08:05王云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选材温暖作文

◎沈 健 王云娟

寻求选材“新”境界
—— 以温暖题材为例

◎沈 健 王云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生各类作文材料的对比讨论,了解作文选材“新”的内涵。

2.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优秀作文片段的赏析、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探讨如何选取新材料。

3.在全班讨论交流中积累有关“温暖”主题的作文素材,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优秀作文片段的赏析、自己日常生活的观察,探讨如何选取新颖的材料。

教学准备:

印发资料:1. 一篇考场优秀作文;2. 本次考试作文“一丝温暖心中来”的众多考生材料;3. 与“温暖”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

1.由“国家公祭日”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最新热点话题。

2.出示课题,请学生简要谈谈对选材“新”的理解。

3.了解历代文人论述材料之“新”,初探材料“新”的内涵。

(二)透视作文常见病症

1.预计最打动人的一则考场作文材料后面打“√”,简要说出原因。

2.说出其他材料不好的原因。

3.学生总结:材料好与不好的主要原因,言之成理皆可。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选材“新”的重要性,对选材“新”有直观理解。)

(三)交流选材老的病因

学生畅所欲言:为什么我们的材料那么老套、重复?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反思作文选材时的弊端。)

(四)寻找选材良方:如何让我们的作文令人眼前一亮?

1. 教师引导。

(1)出示技巧一:弃陈选新、关注热点。

(2)学生阅读后讨论:从“微信平台”中选出与“温暖”有关的素材。

(3)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与“温暖”主题有关的社会热点。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并且初步学会如何挖掘社会热点话题中的潜在内涵,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2. 学生讨论。

(1) 先让学生交流回答:如果我们接触自然社会不多,材料范围狭隘怎么办?

(2)教师引导,总结技巧二:以旧翻新、换位思考。

(3)当堂训练:①教师举例演示。②学生举一反三,分组讨论,每组讨论一则材料,学以致用。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作文时能换位思考,尤其是做人时也能换位思考,作文与做人都能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关注他人。)

3. 学生总结。

(1)阅读一篇考场优秀作文,概括材料,找出亮点。

(2)请三位拿高分的同学概括一下自己的材料,其他学生找出材料亮点。

(3)学生尝试总结创新材料的技巧三:以小见大、巧抓细节。

(4)当堂训练:学生回顾生活中令人感到温暖的事物、温暖的细节、温暖的画面。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技巧,学会关注生活的细节,感悟生活的情理。)

4. 总结、回顾三个良方。

(五)综合训练展示

首先回顾原来材料,然后思考如何新颖,最后说出改后材料。

(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三个技巧,检测一下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布置作业

尝试用今天所积累的材料去重新创作这一篇作文。

附:课堂所用

一、我们的材料

家庭:

1.母亲在我考试失利后安慰我。( )

2.天冷时母亲给我送棉衣、送饭。( )

3.我练习体育项目,爷爷鼓励我努力锻炼。( )

4.我去参加夏令营时,父亲在车站送我。( )

5. 全家人给我过生日。( )

6.爷爷奶奶到城里来看我。( )

7.车站里一个母亲精心呵护自己的孩子。( )

8.外婆给我送好吃的。( )

9.妈妈晚上督促我写作业、并且端茶给我喝。( )

10.妈妈买手套,旧的给她自己,新的给我。( )

11.星期天妈妈在厨房煮菜、奶奶包饺子给我吃。( )

12.春节时爸爸和我坐火车,他把座位让给我,自己坐包上。( )

13.我打翻墨汁,妈妈没有骂我。( )

14.和爷爷一起骑车,听京剧。( )

15.我生病时爷爷送我去医院。( )

16.端午节爸爸陪我去采苇叶,包粽子。( )

17.母亲为我熬粥,也陪我熬过了青春期的叛逆。( )

学校:

1.我吐了,老师同学帮我打扫。( )

2.同桌为我擦桌子。( )

3.春游时同学送我东西吃。( )

社会:

1.放学时一个叔叔送我回家。( )

2.公交车上我让座给老人,然后一个阿姨叫我坐她身上。( )

3.我在邮局寄信少了一角钱,一个少年模样的小民工给我一角钱,解决问题。( )

4.我捡了街上一个人的钱买东西吃,后来后悔了,再把钱还给别人。( )

二、微信平台

1.郑州26岁美女主播患癌坚持生下宝宝后去世。撇下刚过百天的宝宝,撇下钟爱的新闻事业,撇下无比眷恋的美好世界,温婉可人的主持人邱园园永远地走了。26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14年12月10日。身患恶性肿瘤的她为了宝宝放弃化疗,任由癌细胞在体内扩散,最终撒手人寰,演绎了一出感人至深的温情故事。

2.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进一步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会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于2014年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4.育才中学搬迁至新校区,毗邻美丽的南山湖。

三、考场优秀作文

一丝温暖心中来

雨,一直下着,不绝不休,坐在公交车上的我裹紧了衣裳,不由轻叹:“真冷啊!”呵手取暖,现在的我真想念家的温暖……

车上的一扇窗户坏了,无法关上,那寒风便趁机携着雨点,自窗外钻进了车中,靠窗的座位被淋得透湿。陆陆续续有人上车,却都无一例外地绕过了那个座位,这块区域成了车上的“禁区”。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车中,越来越冷。这时,一位老者步履蹒跚地上了车,环顾车厢,座位已几乎坐满。当他看见那方“禁区”时,竟毫不犹豫地走过去,撑开伞,抵在了窗户上,然后拿出纸擦干了座位上的积水,坐了上去……一时间,车中不再那么冷了,车窗上氤氲的水雾也融成了水滴,沿窗面滑下,绘出一条条痕迹,构成了一幅画……我一时间失语了,温暖充斥了整个胸腔,自心中蔓延开来。我坐直身子,抖落了一地的寒冷与埋怨。

只是好景不长,过了两三站,那老人便要下车了,他看了看伞,又望了望车外密密匝匝的雨丝,犹豫不决。这时,邻座的青年猛地站了起来,毫不犹豫将伞拿下,归还给老者,撑开自己的伞,抵住了空缺的地方。车中,依旧温暖,温暖浸润了我的身心。

雨,越下越大,车窗外寒风呼啸,雨丝如珠帘;车厢内无风无雨,一车温暖似春天。陆续有人下车,那个“禁区”却始终有人坐着;一把把伞被拿下,却一直有一把把其他的伞填补上空缺。一把把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伞在车中如花般绽放,开出了绵延不绝的芬芳、美丽与温暖……

雨,一直下着,不绝不休,我却并不觉得寒冷。这个雨天,一丝温暖心中来!寒风呼啸着,我却觉得车中与家一样温暖,大雨滂沱着,我却受不到寒冷的侵袭……

(沈 健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文山初中;226399)

名师点拨:

作文教学是许多语文老师讳莫如深的雷区,沈老师挑这根“硬骨头”的勇气实为可嘉。本节课紧紧围绕如何让作文“材料新颖”这一目标,从“考场作文流行词”到作文“常见病症”,再到“寻找良方”,教学环节安排清晰,层次分明。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板块“寻找良方”中“以旧翻新,换位思考”的技巧指导。当教师让学生对搜集到的考场作文常见材料进行以旧翻新时,学生或沉默或摇头,一筹莫展,这一步实为设疑,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需。接着教师引导大家看列举出来的材料,思考得出它们的共同点:自己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时教师趁机抛出问题:能否换个位置?并列举了一个事例:把“爸爸把小珊珊弄丢了,很着急”换成“小珊珊把爸爸弄丢了,很着急”。换位后更能体现孩子的着急,也能表现一种童趣,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一步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高妙的教师就是要在学生将懂未懂之时将问题讲透彻,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收获。在这之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利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将6则旧材料翻出新意来,并提出明确要求:组长记录,代表发言。“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得到体现,学生讨论过程中思维发生碰撞,写作兴趣得到很好的培养,学习的主体性也表现充分。最后各小组代表的精彩发言足以证明这种“换位思考,以旧翻新”方法很成功,教师简短而富有肯定和鼓励的点评,恰如画龙点睛之笔,体现了一个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力。

当然,若能在讨论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围绕一则旧材料,从多个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或许能够生发出更多的“新意”,为学生作文提供更多的思路。

(王云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语文教研员;226399)

观课有感

猜你喜欢
选材温暖作文
温暖冬夜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温温暖暖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爱·温暖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