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视野下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瓶颈”与突破

2015-12-05 03:47张丽艳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纳全体学生瓶颈

张丽艳,杜 放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全纳教育视野下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瓶颈”与突破

张丽艳,杜 放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全纳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已逐渐扩展与延伸到学校体育领域。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全纳教育思想为视角,对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的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学校体育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严重缺失,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逐渐淡化,体育交流与合作以及人际交往日趋淡漠是阻碍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的主要诱因。建议:优化学校的体育环境与发展模式,引导学生的体育期望与体育行为,强化学生的体育交流与合作能力,正视学生的体育权利与自我价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体育需求。

全纳教育;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瓶颈”;突破

全纳教育的英文为Inclusive Education,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的《World Conference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被首次提出[1]。经过近20a的发展,全纳教育理念和思想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中,成为诸多领域发展的行动指南,并形成了许多积极的教育实践成果。其中,全纳教育在学校体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数据库以“学校体育环境”为主题词,检索到相关文献19篇,文献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学校体育环境的现状调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同时,通过梳理发现,全纳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黄志成认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2]”。周满生认为,“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应对所有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对其做出反应的过程[3]”。可见,全纳教育提倡容纳全体学生、突出集体合作、鼓励积极参与、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等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的结合既符合学校体育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又得益于全纳教育理念的普遍适用性。排斥、歧视、分类和筛选是全纳教育极力反对的,民主性、平等性、合作性是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但是,学校体育环境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更是我国学校体育环境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因此,以全纳教育理念指导学校体育发展以及学校体育环境建设,通过优化学校体育环境为践行全纳教育理念奠定物质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环境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突出集体合作、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是时代发展性和教育阶段性赋予全纳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的最佳契合点。

1 新时期发展学校体育环境的本质性诉求

1.1 强调主体,面向整体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容质疑的,但在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存在学生数量和学生类别指向的,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够成为主体成员。全纳教育反对排斥、歧视、分类和筛选等方式的学校教育,全体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及优化对象指向学生,学生是学校体育环境存在的“人”的因素,而学生是一个群体,全体学生能够公平、合理地享受学校体育环境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校体育环境的组合方式是激活和促进“人”的重要因素,其组合方式直接影响教育成果和体育环境的价值[4]。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以及体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学校体育环境的平等性原则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而是相对的,并不能让所用的学生都无差别的平等使用和接受同一类学校体育环境。在全纳教育理念下,面向全体学生,以体育环境为基础,以兴趣为先导,根据学生的体育储备相对公平地、有差别地享受学校体育环境,是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和提高使用范畴和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它既符合学生体育意识的差异性,又与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的多元化相统一。因此,在优化学校体育环境的过程中,以学生主体性为初始原则,平等对待学生,给予学生使用学校体育环境的权利。同时,把全体学生纳入学校体育环境优化和发展中,不排斥、筛选某类学生,并关注体育意识较差的学生群体。以学生体育能力和兴趣的差异性为前提,为全体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体育环境氛围。

1.2 普遍培养,差异发展《Declaration of salamanca》(萨拉曼卡宣言)申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这些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歧视和排斥学习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的理由。相反,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5]”。全纳教育理念中,教育行为接纳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学校体育环境应该接受全体学生,为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体育能力服务。学生是否能够融入学校体育环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适应能力与价值实现等取决于学校体育环境在容纳学生方面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学校体育环境是否能够接纳全体学生,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学校体育环境的组合形式,这都取决于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氛围和容纳度。全面、健康、合理的学校体育环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体育环境在满足普遍学生体育参与的基础之上,对于能否接纳全体学生,还要从学校体育环境的全面性着手。在适应学生普遍性体育需求的基础上,还应正视学生体育需求的差异性,在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体育环境需求的同时,对于那些体育意识薄弱、体育能力不强的学生要从兴趣入手,在学校体育环境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帮助这部分学生获得身体与心理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全体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学校体育环境优化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学校体育环境应在满足学生普遍性体育需求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体育需求,不要排斥和歧视学生体育需求的差异性,努力实现学生体育需要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把学生体育需求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统一于优化学校体育环境的过程中,是全纳教育理念下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趋势。

1.3 服务育体,全面育人发展与优化学校体育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平等享有学校体育环境的权利,以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为基础来更好地实施学校体育教育,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6]。因此,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必须为育人服务,为培养全体学生的体育意识、习惯、能力服务,以达到孕育强健身体的目的。通过优化使学校体育环境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育人打下良好的体育环境基础,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掌握各自喜爱的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育的育人本质目标是不变的,全纳教育理念下,优化学校体育环境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肯定学生体育需求的普遍性,关注学生体育需求的差异性,以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体育教育原则。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学校体育环境,进行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来实现“育人”的质与量。全纳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7]。通过优化学校体育环境,教育全体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学校体育环境,在学校体育环境中找到自我的行为方式,以实现自我价值,完成学校体育教育“育人”的本质诉求。

2 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的瓶颈

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环境与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同一性。学校体育环境是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最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处于困难阶段,学校体育环境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2.1 学校体育物质环境严重缺失学校体育环境中物质环境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部分体育运动项目的场地设施配备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8]。例如:冰雪、软式棒垒球、素质拓展等新兴项目的设施与器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与开展,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育参与是“终身体育”、“体质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一切体育目标的基础和手段,没有充足和必要的体育参与行为作为保障,学校体育以及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都是空谈。另外,学校体育环境对于学生的体育参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没有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作为保证,学生的体育参与是无法实现的。学校体育功能的“弱化”直接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体育领域的“边缘化”,学校体育环境的缺失,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与体育环境严重不匹配等问题致使一部分学生淡化了体育参与意识和放弃了体育行为。

2.2 学校体育传统与氛围、学生的体育意识泯灭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习惯与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下逐渐淡化,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体质下降、运动损伤以及体育课挪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迷失。学生、家长和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产生了担忧和抵触心理,诸如攀岩、游泳、跳高、体操等一些复杂、危险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课堂中逐渐消失,导致学生的体育心理环境也在社会价值取向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具体体现在学生的体育心理逐渐由喜欢体育活动向被动体育参与转变,学生体育心理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体育行为的健康发展,致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逐渐减弱、习惯逐渐消退、意识逐渐淡化。

2.3 体育交流与合作被桎梏以至空白在学校体育氛围和体育传统淡化、体育功能弱化的影响下,体育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出现空白,“零交流”、“零合作”充斥于体育课堂。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逐步减少,学生的体育参与缺乏必要的指导,在逐渐减少的体育活动时间中,体育参与的频度与强度逐渐减少和下降,体育课被主科挤占的现象时常发生。在有限的体育活动事件中,学生缺乏科学的体育指导,导致体育参与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增加,严重阻碍了学生运动技能和交流合作能力的获得,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习惯与能力逐渐退化。可以说,学校体育环境的缺失是学校体育尴尬境地形成的重要因素,改进与完善学校体育环境势在必行。

2.4 学生体育基本权利遭到剥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但部分学校因体育设施简陋与陈旧等理由,借机减少体育课时,挤占体育课教学时间,甚至取缔或不开设体育课,导致学生体育基本权利被剥夺。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平等”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然而由于学校体育环境恶劣,就剥夺了学生学习与参与体育课的权利,这种行为与做法实属牵强,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体育环境的重要作用。此外,由于不同学校的体育环境的差异性,促使了学生接受体育学习的不公平性,学生只能委曲求全地参与有限的几项运动项目,对于有器材限制的运动项目只能敬而远之,阻碍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全纳教育理念下学校体育环境的突破

学校教育改革是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的有利机遇。各种体育教学观不断推陈出新,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对体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9]。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全纳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深化学校体育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发展与优化学校体育环境,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3.1 优化学校的体育环境与发展模式以全纳教育理念来指导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优化学校体育环境的组合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全体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服务,不歧视、排斥和筛选任何学生,更加关注那些体育能力差的学生的发展,才是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全纳教育的诸多理念对于实施体育教学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提供了发展契机,使学校体育环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接纳全体学生、惠及全体学生,使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更具发展性、预见性和前瞻性,使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面向时代、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3.2 引导学生的体育期望与体育行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提供教育服务。全纳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完全吻合的,均是以“育人”为主要功能,以培养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己任,对于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全纳教育十分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服务。全纳教育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强化集体意识,加强合作,反对排斥和歧视个体的氛围。

3.3 强化学生的体育交流与合作能力学校体育教学行为和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应该接纳全体学生,以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为指南,促进所有学生的体育参与,促进学生体育意识、习惯以及能力的养成。调动全体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为学生的体育兴趣提供可发挥的空间。应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学校体育环境发展的方向指南,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的体育环境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体育能力的获得奠定环境基础。学校体育环境优化的目的也应为学生的体育参与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为学生的运动体验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养成创设优越的外部条件。因此,全纳教育理念对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具有指导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3.4 正视学生的体育权利与自我价值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完成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其本质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1~2项运动技能,从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体育项目选择权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接纳学生对学习不同运动技能的需求,并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和行为习惯传授学生需求度较高的运动技能。对于体育环境不允许的学校,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现有的体育环境对不同运动项目所需设施与器材进行改良与创造,从而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学习的期盼,并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4 结 语

全纳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是契合的。优化学校体育环境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体育活动环境,在有限的体育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其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学校体育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也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环境为教育发展服务的本质要求。全纳教育理念提倡容纳全体学生、突出集体合作、鼓励积极参与、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理念。在全纳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体育环境应该正视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当前学校体育环境中物质环境严重缺失,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逐渐淡化,体育交流与合作以及人际交往淡漠已成为阻碍学校体育环境的主要瓶颈。面对出现的诸多问题,应优化学校的体育环境与发展模式、引导学生的体育期望与体育行为、强化学生的体育交流与合作能力、正视学生的体育权利与自我价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体育需求。

[1] 黄志成.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J].中国民族教育,2004(3):11-13.

[2] 黄志成.全纳教育展望:对全纳教育发展近10年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3(5):29-33.

[3] 周满生.全纳教育:概念及主要议题[J].教育研究,2008(7):16-20.

[4] 田友谊.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的应然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53-57.

[5] 黄志成.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6.

[6] 李晨.全纳教育:教育思想的重大创新[N].科学时报,2008-04-30.

[7] 高士刚,李文武.论全纳教育视野下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10(9):23-25.

[8] 杜放,张守伟.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审视与考量[J].体育文化导刊,2014(7):141-144.

[9]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8.

“Bottleneck” and Breakthrough of School Sports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under Perspectiv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ZHANG Li-yan, DU F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Jilin China)

As a new education idea and process, inclusive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expanded and extended to school sports felds.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in perspectiv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thought, this research analyses thoroughly bottleneck of school sports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Study shows that physical environment is serious lacked in school sports environment. School sports tradition, culture and student sports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are gradually faded. Sports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s well as increasing indifferenc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re major causes hindering school sports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ptimizing school sport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mode. Guiding student sports expectation and sports behavior. Strengthening student sport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Envisaging student sports rights and self-value so as to meet diversifed sports demand of different student.

inclusive education; school sports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bottleneck"; breakthrough

G807

A

1004 - 7662(2015)01- 0046- 04

2015-01-0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课题(项目编号:2013TY014)。

张丽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全纳全体学生瓶颈
堵塞:绿色瓶颈如何威胁清洁能源业务 精读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审核评估背景下提升聋生全纳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中国珠宝品牌扩张后的发展瓶颈及其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