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2015-12-05 03:47王晓红苏传民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竞技驱动要素

王晓红,苏传民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我国竞技体育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王晓红,苏传民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采用文献资料法,阐明我国竞技体育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实现机制。借鉴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指出我国竞技体育应以文化创新为核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核心价值观;以教育创新为基础,构建以人为本的培养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营造科技引领发展的氛围;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打造“中国模式”的发展路径。同时,应树立竞技体育核心价值导向,完善竞技体育教育培养体系,加强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应用,注重竞技体育制度创新,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竞技体育;要素驱动;创新驱动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以改善国家形象为历史重任,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基本任务,以为国争光为主要目标,以缩短战线、确保重点为基本方针,以国家发展为主体,以社会补充为思路,探索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国家充分整合国内竞技体育资源,通过要素驱动,举全国之力给予竞技体育强大的发展动力,可以说要素驱动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要素驱动无法规避资源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而利用知识、技术、组织制度等创新方式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本等资源进行全新组合,可实现资源对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此,竞技体育如何实现以文化驱动、教育驱动、科技驱动和制度驱动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成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竞技体育”、“创新驱动”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等途径,检索到2001至今年文献593篇,其中13篇与本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些文献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我国竞技体育的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具有历史必然性,自身的表现形式、特点、利弊较明显;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对创新驱动的分析,阐明了我国竞技体育创新驱动的实现机制,即树立竞技体育核心价值导向,完善竞技体育教育培养体系,加强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应用,以及注重竞技体育制度创新。

1 我国竞技体育要素驱动发展方式

1.1 我国竞技体育要素驱动发展方式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学中,根据商品消费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商品分为公共品、私人品和混合品;依据资源供给主体的属性,资源供给分为公共供给和私人供给。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公共品具有的双重属性,其强调任何个体消费某商品不会排斥其他个体消费同一商品,例如,国防安全、公共制度及环境保护等,此类商品具有公益性质,采用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供给。私人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商品,意味着任何个体消费某商品排斥其他个体消费同一商品,消费同一商品的不同个体则为获得商品互相竞争,例如,食品、住房、职业体育等,此类商品注重利益的获得,在资源供给方面以私人供给为主。混合品介于公共品和私人品之间,是指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商品,例如,电、生活用水、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等,虽然属于公共品,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成本,因此,在提供的过程中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在资源供给上采用公共供给和私人供给相结合。商品的性质决定了资源的供给方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公共品、私人品或是混合品,在资源的供给方面都无固定模式,资源供给取决于机制的高效率。

建国后,体育与科、教、文、卫并称为我国的5大事业,实际上这是将体育界定为公共品,竞技体育隶属于体育,宏观上也被定性为公共品。这种宽泛的属性划分,使得竞技体育踏上了“举国体制”的道路,国家提供一切发展要素,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要素驱动是指主要依靠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源、资本等)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1],对科学技术依赖性低,适应于我国建国初期科技能力不高的现状。竞技体育的要素驱动是指在竞技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发展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以达到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相对优势。尽管以公共供给的要素驱动模式创造了世界体坛的“奇迹”,但不可否认,由于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较低而造成的决策失误、重复投入、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人才闲置等带来的各种浪费,加剧了竞技体育发展中效率与效益不高的现象。体育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公共供给的要素驱动必然是不可持续的,而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则成为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1.2 我国竞技体育要素驱动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建国以来,基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的需要,我国竞技体育选择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供给发展方式,虽然这种公共供给的要素驱动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以特殊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出现:1)竞技体育作为商品,其资源和服务由公共部门供给,公共部门以科层机制为主导,行政管理为手段,可以说只要竞技体育的性质和供给方式不发生转变,那么,竞技体育行政化管理的表现方式就不会发生本质上的转变。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其产生受制于人类的需要、需求的不同,发展的侧重点亦不相同。竞技体育也不例外,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公共品部分,资源配置依赖行政力量,而市场机制、价格信号等对竞技体育资源的配置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导致经济效益“受抑”。所以,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表现出重视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的特点。3)竞技体育作为商品,在需求和提供上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商品提供量由需求量决定,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无法得知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情况下,很难确定竞技体育的产量,更难以实现有效的公共供给,进而表现出效率的不确定性。

1.3 我国竞技体育要素驱动发展方式的利与弊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告诫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矛盾才是事物前进的动力,只有充分、全面地把握事物的两面性,才能有效地推动事物的发展。新时期,理清要素驱动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利与弊,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新跨越的关键所在。

1.3.1 要素驱动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科技能力不发达,无论是公共供给或是私人供给,要素驱动都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受传统文化和国情的影响,要素驱动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推动者”,可以说,要素驱动的诞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必然性,而对竞技体育的功绩更不容抹杀。1)要素驱动凭借资源集中式的发展特点,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通过大量财力、物力投入,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要素驱动强调“国家行为”,这在一定层面上激发了国人对竞技体育的参与热情,“国家性质”的定位,为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由于要素驱动所奠定的物质、思想基础,才促使我国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内跻身世界前列,并成为世界级竞技体育大国。

1.3.2 要素驱动与科学发展观相悖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要素驱动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使经济发展表现出“3高3低”的特点,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效能、低产出、低效益。要素驱动虽然使竞技体育在国家特殊时期获得短期收益,但是难以遮掩项目结构失衡、发展方式落后、金牌分量低、滥用兴奋剂等社会问题。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地方利益限制体育人才的流动,形成垄断;相关主管部门或管理中心制定的“管理”制度,程序复杂,抑制了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合理竞争,运作体系封闭化;各行政主管部门,以奖牌评成绩,价值取向单一化。竞技体育表现出强烈的行政性、排他性以及功利性等特征,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原有的经济体制被打破,要素驱动与社会发展也表现出了非一致性。因此,社会经济的转型要求发展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作为经济发展分支的竞技体育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转向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2]。

2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2.1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由从古希腊竞技体育的产生来看,它是为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以及庆祝战争的胜利而进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以达到娱乐身心的功能。古希腊竞技体育提倡“体育与智慧并重、力量与知识并举”的完美育人理念[3],其实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要素驱动使我国竞技体育的物化思想根深蒂固,忽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竞技体育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观赏娱乐,运动员找到运动感觉,观众才有欣赏和娱乐的感觉,这正是竞技体育的价值所在[4],也是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自身需要。创新驱动是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效益实现的集约型增长方式[1]。通过提高自主的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科技合作实现各行业的腾飞。基于此,竞技体育应通过文化、教育、科技和制度的创新,政府简政放权,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竞赛的表演性,提高竞赛的竞技性,实现竞赛的科技性,为竞技体育踏上表演艺术化道路奠定基础。

2.2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自2000年开始,中央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部署。“十五”规划中强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十一五”规划建议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十七大”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中则再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纲领性文件的实施意味着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依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发展中的成员,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下,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反思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持续性和协调性3大特征,转变发展方式。

2.3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依据21世纪,新科技革命发展势头迅猛,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立足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竞技体育领域,各国通过不同的科技创新,提高项目的竞技水平。例如,澳大利亚Speedo公司在模拟鲨鱼皮肤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科技设计出减小整体被动阻力、增强选手氧气平衡以及减少主动阻力的“三合一体”泳装,以此提高运动员成绩;德国最早利用血乳酸监测来为运动员制订适当的训练计划,在保证运动员训练效率的前提下提升成绩。纵观世界体育强国,无论各国的竞技体育作为公共品还是私人品,其供给方式都注重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进行整合,优化驱动方式,因此,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必将引领世界竞技体育新一轮的大发展。

3 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架构

“十二五”规划强调以创新驱动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其实质在于以文化为核心,教育为基础,科技为动力,制度为支撑,形成以创新为主的发展方式。因此,深入了解创新驱动的内涵是实现竞技体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3.1 文化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文化的表意象征具有塑造信仰和价值的力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文化创新作为实践基础上的理念先导与文化支撑,体现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历史的逻辑和经验,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5]。胡锦涛指出:“文化创新孕育事业创新,事业创新激励文化创新”[6]。所以说,事业创新与文化创新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旦社会提倡某种文化创新的培育,民众的创新意识和观念就会在各个层面得以弘扬,逐渐形成崇尚、追求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浓郁的文化创新氛围和环境反过来会促进事业创新的发展与繁荣。

就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而言,由于文化创新的缺失,导致逐利思想的根深蒂固。管理部门急功近利的行为打破事物发展规律,获取眼前利益,失去了长远利益,例如,在足球中出现的假球、赌球、服用兴奋剂等造假浮夸的行为。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指明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薄弱,而改变这一状况的最佳选择就是进行文化创新,从本质上改变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路,转变“造物”不“造人”的培养模式,加强运动员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使运动员成为竞技体育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享受者。

3.2 教育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基础创新驱动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智力资源去开发丰富的、尚待利用的自然资源,逐步取代已经面临枯竭的自然资源,节约并更合理地利用已开发的现有自然资源[7]。“人的智力”成为第1生产要素,这类要素投入具有非稀缺性、非排他性与非消耗性等特点,其生产率远远高于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8]。教育创新是获取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核心。作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相差甚远,究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的匮乏。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勇夺金牌,为国争光”曾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才培养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人的自身发展,而教育、素质培养的偏失,使得运动员成为比赛的“工具”,运动员退役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攻坚时期,应加强教育创新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通过个性化教育,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同时鼓励创新人才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创新优先的良好氛围。

3.3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动力创新驱动,简而言之就是指经济增长依附于科学技术的创新,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即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大提高[9]。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为用技术变革创新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科技创新也必将进一步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近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实践充分证明,谁在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的战略地位并拥有国际话语权。科技创新不仅可集成或是盘活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而且可以避免技术模仿边际效益的递减,达到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史也告诫人们同样的道理,体育发展与科技相辅相成,科技创新肩负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使命,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例如,1963年,用玻璃钢制成的跳高撑杆问世,使撑杆跳成绩大幅度提升,超过前20a的总和,这让世人意识到科技在体育中的潜力;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和科技手段,对刘翔的跨栏动作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刘翔双腿力量不均衡,对此教练组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计划,最终帮助刘翔成功夺冠。在科技引领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体育科研成果在训练层面的应用,形成训练、科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合理地配置科研队伍,建立开放的科研体系等,都将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

3.4 制度创新是创新驱动的保障制度创新作为创新驱动的突破点、方向标,引领着社会的发展。从我国的发展来看,核心制度体系的存在是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格拉斯·诺斯强调了制度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高效的经济组织是社会兴起的主要原因。可以说,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高效率的经济组织,而经济组织高效率的保持则在于制度的合理化。“十一五”规划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竞技体育以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发展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成绩、金牌依然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首要量化指标,尽管管理层意识到简政放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始终无法彻底根除权利给予的顽疾。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是竞技体育实现集约发展的归宿,由于市场化的制度不完善,致使部分市场化的项目仍由政府主导。在20多年的职业足球进程中,职业足球的发展一直没能摆脱政府的干预,无法真正实现职业足球的发展。这些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主体不明显,忽视了市场规律,政府部门具有发展者和监督者的双重身份,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因此,我国竞技体育需要对现有政府管理制度、量化评价制度等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4 我国竞技体育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实现机制

基于对创新驱动内涵的了解,不难看出创新驱动中的文化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再发展,这一主旨与科学发展观相契合。就目前而言,科学发展观为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初步形成为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体制基础;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为转变发展方式奠定了物质基础;知识要素、技术要素、人力资本要素水平已经初步满足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10]。因此,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应以此为契机,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方式。

4.1 树立竞技体育核心价值导向从社会学层面看,发展方式的转变需以思想作为先导,改变人的价值观念。所以,要实现竞技体育的创新驱动,首先要对价值导向进行改变,如果价值导向不变,所谓的“转变”也就无从说起。竞技体育饱受抨击的原因在于其价值导向和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已经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生决裂,其坚持的核心战略价值体系不足以成为支撑中国强大的外在依托[11]。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中,利益的布局和调整,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冲击,社会集体本位思想受到诸多挑战,多元化的价值趋向已成为当前不可逆转的态势[11],这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注入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重新思索竞技体育的价值导向。

树立竞技体育核心价值观导向,改革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是关键。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决定了人的行为。”评价体系的改革就是对利益的重新调整,新的利益布局将决定价值导向。而改革评价体系是对旧的评价体系的扬弃和创新的过程,扬弃“以量论发展”、“以金牌评发展”的粗放式评价,改革“金牌至上”考核体系,建立以竞技项目市场化程度、群众参与程度、竞技娱乐化程度、社会资助程度等为指标的评价体系,从思想层面转变发展导向;同时不断分化“造物”思维,弱化“重金奖励机制”,弘扬“造人”理念,回归竞技体育的“人本”观,在淡化竞技体育功利性的基础上,强化竞技体育的娱乐性,注重对人的塑造,唯有如此,才会对竞技体育的战略制定、训练体制改革、运动员培养模式的转变有所触动。所以说,树立竞技体育核心价值导向,是实现竞技体育创新驱动的关键因素。

4.2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教育培养体系受计划经济影响,从国家到地方全面奥运战略、全运会战略、省运会战略甚至市运战略,金牌是衡量各部门竞技体育实力、教练员执教能力、运动员技能的唯一评价标准,夺标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目标,“金牌至上”观念根深蒂固[12],长年累月的“时间战”和“消耗战”使得运动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学习和其他活动,“学训矛盾”不可调和[13]。而“重训练,轻文化”的培养理念不仅导致运动员退役生活难、工作难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还使我国部分项目选材面变窄,后备人才萎缩。教育的缺失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体育强国的建设。因此,完善我国竞技体育教育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1)强化教育观念。借鉴国外的双向培养方式,注重教育与训练的双主体性,转变以往“重训练,轻教育”的片面化培养思维,倡导学训并重的育人理念,在此基础上,加强运动员的道德教育,使我国运动员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竞技能力的全面性人才。2)完善教育制度。不断深化竞教结合的改革,实行管理部门运动员教育责任制,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对运动员教育的介入力度,形成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同时,学习教育系统内的监督制度,构建运动员教育监督制度和质量保障制度,形成合理的监管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3)统一教育学制。教育部门应针对竞技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制定与普通学校相融通的学制,保证运动员的学习机会,适当延长各阶段的学习时间,通过假期补习、移动教学平台等手段弥补学生因训练而耽误的课程。4)开展个性化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性格、爱好的运动员,实施不同的教育课程,并根据社会需求设定培养目标,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使所学知识与技能帮助运动员在退役后顺利地过渡到其他社会职业[14]。

4.3 加强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应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臣,在竞技体育中亦是如此。由于科技化程度不高,管理效率较低,致使竞技体育发展在关注量化投入时,忽视了质的产出。各省市为了能够在综合性赛事中取得成绩,在项目设置上采取“大而全”,这样不仅可以多招收学员,增加与相关部门谈判的砝码,而且便于争取国家的财政拨款。这种广种薄收的发展模式,虽能获取短期利益,但不顾比较优势,盲目开展,必然导致后备人才培养效益低,进而引起公众对竞技体育要素驱动的诟病。因此,深化竞技体育的科学化发展刻不容缓。

“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提升竞技体育科技含量,通过管理理念的加强、管理系统的完善以及科技成果与项目训练的结合,实施科教兴体发展战略。1)基于管理者和教练员的主体性,应构建针对二者的培训体系,确保管理的科学化,同时应构建针对训练的效果监控和评价体系,在充分运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2)改造竞技体育训练的管理系统,弱化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加强系统科学、生物科学、人文科学的辅助体的地位,清除主辅界限,在具体训练中应鼓励科研、医护人员介入主体训练一线,实现二者优化结合,形成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内生性发展。伦敦奥运会中,孙洋、叶诗文的成功验证了科学的训练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国内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比国外运动员差,差的是运动员的训练手段和科学理念。我们应加强与世界各体育强国的合作发展,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交流合作实现竞技体育项目的共同发展,不断加强我国在世界竞技体育中的影响和地位。

4.4 注重竞技体育制度创新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格拉斯·诺斯所说:“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高效率的经济组织,而经济组织高效率的保持则在于制度的合理化。”可以说,制度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方向标,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伦敦奥运会后,现有的制度环境是否适应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虽然改革一直进行,但根植于计划经济下的竞技体育政策、法规、章程等软件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因此,要实现竞技体育的集约型发展,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

我国竞技体育现有的制度需要从2个方面进行创新:1)转变政府职能。即从权力无限向权力有限转变,政府应强化服务功能,放弃微观的事务管理,并从具有竞争性的私人体育物品生产领域退出,加强公共物品的供给;从行政治体向依法治体转变,明确法律所规定的权力与义务,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以创新的姿态对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从无所不为转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在于管办分离,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重新调整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联系,并转向由政府的单一化管理向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多元化管理的过渡。2)应以市场规律为依托。其实质在于尊重市场规律,不应以人为方式干涉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新时期应将体育的发展完全交予社会,缩减政府对竞技体育利益的支配权,通过奖励、政策优惠刺激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同时,有效控制国家的资金投入,促进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市场化发展,不断完善俱乐部、协会式的社会型管理体制。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充分完善国家、社会、市场、个人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结构,进而实现竞技体育的多元化发展。

5 结 语

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理论架构的解读,明确了文化创新的核心性、教育驱动的基础性、科技驱动的动力性以及制度创新的保障性。基于此,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应通过价值观念的理性回归、竞技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科教兴体的战略以及竞技体育的制度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说,竞技体育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必然性和时代性,我国竞技体育只有紧随时代步伐,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世界竞技体育之林中立于不败,才能继续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体育辉煌。

[1] 李宇,张雁鸣.辽宁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J].北方经贸,2011(10):39-40.

[2] 辜胜阻,刘江日.城镇化要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J].人口研究,2012,36(6):3-12.

[3] 李刚.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选择-完人教育理想的破灭与重塑[J].体育学刊,2009,16(10):25-28.

[4] 苗治文,李伟,李勇勤,等.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及其提升路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874-876.

[5] 陈宇宙.创新文化的内涵、模式及其建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202-203.

[6] 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1):1-5.

[8] 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3(3):42-45.

[9] 尹德志.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科学管理,2013(3):22-25.

[10] 傅兆君.中国发展道路的创新驱动特征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24-29.

[11] 孙科,杜成革.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走向[J].体育学刊,2012,19(1):20-25.

[12] 何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审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13] 钟秉枢.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7(1):1-5.

[14] 黄琳,吴希林.中法运动员文化教育对比及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1,32(6):84-88.

Study o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WANG Xiao-hong, SU Chuan-m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Adopting method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this thesis clarifies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mode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Learning from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philosophy, this study points out culture innovation should be core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so as to form competitive sports core valu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people-oriented cultivation system based 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motivation, crea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ing development atmosphere. Forging development path with “Chinese Mode”guaranteed by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meantime, establishing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improving competitive sports educational cultiv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so as to realiz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 factor-driven; innovation-driven

G812

A

1004 - 7662(2015 )01 - 0031- 06

2014 - 12 - 12

王晓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竞技驱动要素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花与竞技少女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