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凡,史立峰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8)
新《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工作新思路—以青奥“南京模式”为借鉴
赵 凡,史立峰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为契机,借鉴以竞技、教育、文化交流并重的南京青奥会模式,对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思路:1)体育文化模式化;2)体育教学全面化;3)体育比赛娱乐化;4)体育训练社团化;5)体育测试规范化。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高校体育;青奥会;“南京模式”;思路
2014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以下简称新《标准》)引发了全社会的持续讨论。讨论的焦点就是新《标准》规定: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各高校又将如何执行呢?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充分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的基础下,在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教学以及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等方面加强高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95%以上的学生能真正通过测试,以上问题应该可以迎刃而解,这也是新《标准》下达后各高校体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南京已成功地为世界呈现了一届精彩、有中国特色的青年体育盛会,高校体育工作能否借鉴以青春活力、参与共享、文化融合、智慧创意等为理念的青奥“南京模式”,把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淡化竞技、重视教学、突出娱乐、普及参与、规范测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使青春与青春的相遇、青春与文化的交融、青春与体育的约会这样一种大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氛围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研究的主旋律[1]。高等学校体育工作通过借鉴南京青奥会体育竞技与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娱乐相结合的模式,来贯彻落实新《标准》的精神,并依此来指导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新《标准》为纲要,通过借鉴青奥“南京模式”,对创新发展高校体育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 是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交汇的结晶,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2]。随着我国高校建设的工作重心从规模建设发展到如今的内涵建设,各高校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都形成了共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肯定,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新《标准》规定: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创新,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体育文化模式化就是要通过借鉴南京青奥会“文化融合”这一理念,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突出文化范畴的创新精神和体育范围内的个性解放为切入点,形成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或优于其他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特征。
1.1 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建立高校体育文化的整体观如何营造学校体育文化?一个最简单的回答是:从学生热爱开始。要让学生对体育的价值有深刻的认知。近年我国大学生体质明显下降,说明学生并没有选择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这就是观念作祟,反映的就是高校体育文化的薄弱。因此,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借鉴南京青奥村文化小屋活动、文化交流互动、城市文化体验等理念与举措,在高校校园内进行富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文化互动活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认识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促使学生自觉并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间接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一是要从“人”出发认识体育,二是要建立高校体育文化的整体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与价值观、生活方式密切相连。重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像重视高校内涵建设发展、重视高校竞技体育、重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一样,这反映了一种认识、一种观念。文化可以说是在体育之上引领体育,可以说是在体育之下作为基础与土壤支撑体育,可以说它渗透在体育的方方面面滋养体育,但却不能与体育的各个分支领域独立并列,否则就把文化的位置放低了。高校体育文化不仅是体育文艺、体育文学,不仅仅是体育宣传、体育文化建设,要在基础、系统、长久问题上着眼。体育文化不是简单的体育加文化,不是一件外套,而是融入整个高校体育发展和学生生活。
1.2 侧重交流和互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说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南京已成功举办了一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南京青奥会既是一次人类体育活动的盛大节日,也是一场精彩、和谐的文化和文明的盛宴。南京青奥会期间,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共推出了77项文化教育活动,并要求运动员完成比赛后也不要离开,所有运动员除了要参加比赛,其他文化教育活动都要参加[1]。南京青奥会文化融合理念的一大特点是侧重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互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完全可以借鉴南京青奥模式,在开展丰富多彩校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校园体育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的外在表现形式,吸引着广大师生自觉、广泛、持久、积极地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3]。据不完全统计,各高校基本每年都举办运动会、校园体育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集中展示,也是学校体育与校园文化的完美结合。南京青奥会体育与文化的交流和互动理念以及一些特殊的比赛内容与模式完全可以给我们举办高校体育活动以启示。
南京青奥会的“智慧创新”理念是区别于其他赛事的一大特点,是健康第一,促进体育、教育文化的完美结合,其目的是与青年人分享青春和分享快乐。当前,体育教学和大学生人格、个性培养的内在联系,已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知识起点,引导着体育教学由简单的动作技能传授向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健全人格的全面方向发展。因此,现代体育教学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把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以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上好一堂体育课的标准,以此来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1 定位体育教学目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载体,教材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接受性对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根据学校性质、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场地器材等方面定位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能更好地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青奥会男女混搭进行比赛等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新《标准》规定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许多高校在体育选项课程上只是一味地按教师专项特点开设项目,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价值,是否可以根据学校性质、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场地器材等选用那些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特色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对于那些无法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缺乏实用性与时代感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受竞技规则的限制被动掌握甚至不易掌握的内容,应予以删除,从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和兴趣。
2.2 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建立体育教研、科研制度,形成高水平研究团队,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质量、课余训练、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项目研究,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可以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达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把人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人人参与早操晨跑、人人参加1个体育俱乐部等作为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训练方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实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3 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新《标准》规定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要从修订公共体育课程标准,制订学期授课计划入手,从宏观层面上规定好身体素质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现场教学和教学检查相结合,使每节体育课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不得少于30%,丰富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指导和督促教师上好每1节体育课,把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上好体育课的2个重要方面,双管齐下,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目的。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未来奥林匹克运动要超越竞技,竞技体育一定不是体育运动的终极目标”。不设奖牌榜、“运动员混搭”进行比赛等形式属南京青奥会独有,其理念就是“青春活力、参与共享”,目的是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获得奖牌和没有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相互交流、相互成长”。这种“增加友谊、互相融合”的赛事理念和娱乐比赛形式能否给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以借鉴和启示?
3.1 强调竞技与娱乐、竞技与文化交流并重,丰富大学生体育文化生活体育比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随着时代与人类观念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快乐体育、娱乐体育正越来越受到高校大学生青睐,“竞技体育游戏化、游戏体育竞技化”也渐渐成为高校改革创新体育比赛的一个方向。校内体育竞赛不仅是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4]。然而纵观高校运动会,虽然在比赛项目、形式上有所创新,如有3对3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但更多的运动项目仍然竞技性太强,超越对方、想赢怕输或不能正确对待输赢等思想仍然是当下大学生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在体育锻炼或比赛中强调体育娱乐,使大学生从体育比赛中获得乐趣,获得一种愉悦的感觉,无论这种感受是来自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抑或是来自活动的场景,都是高校体育工作者举办体育比赛的一个重要目的。可以在体育娱乐方法的多样性、体育娱乐目的的多向性上下功夫,如把拓展项目引用到体育比赛中、男女混搭集体比赛、体育文化交流与展示等创意比赛等。当然,南京青奥会中的一些比赛模式和文化教育活动有的可以直接引用到高校体育活动中去,或者可以用来指导高校体育工作。
3.2 改革比赛项目和参与方式,把学校竞技体育变成学生大众体育新《标准》规定学校每年要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体育项目,参与运动会的学生达到50%以上。经常组织校内体育比赛,支持院系、专业或班级学生开展体育竞赛和交流等活动。在南京青奥的特色项目8×100m混合团体接力比赛中,杂乱无章的队服,高矮胖瘦不一的队员,语言不通只能用手比划交流……这些都不是重点,600多人的庞大阵容让比赛变得热火朝天,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赛场中间。这样的比赛形式,这样的参赛人数,这样的赛场气氛符合新《标准》所要求的比赛氛围和参赛人数,也正是我们高校体育工作创新比赛项目和参与方式所努力的方向。高校运动会以及各项体育比赛要把比赛氛围、参与人数等作为举办活动的主要目标,要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要把不喜欢体育运动、不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吸引进来,真正把学校运动会、各类比赛办成团结、娱乐、健身、和谐的大众体育盛会,把南京青奥模式、南京青奥理念引用到学校体育活动中去。如增加体育比赛项目,特别是非竞技类项目,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加比赛;增加每个项目比赛的人数,给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机会;比赛单位可以将院系为单位改为班级甚至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等。
南京青奥会每天晚上都有一个文化娱乐节目,吸引着各国运动员积极参与。高校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也可以办成类似于青奥会的文化娱乐活动。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一种组织群体。高校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本质的体现,其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推行终身体育思想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训练社团化对普及和提高高校专项运动技术及运动水平的提高将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社团组织虽然从规模上越来越得到提升,但组织管理水平、开展效果以及学生参与率与参与热情都不太理想,导致体育社团组织报名人数多、实际参与人数少,并且开展效果与参与热情很难达到组织者预期的水平。与新《标准》规定的(学校应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采取鼓励和支持措施定期开展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还有不少的差距。
4.1 高校体育训练社团可以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新《标准》规定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而高校组织、管理、开展好体育社团完全能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因此,把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体育社团体系中来,把人人参加一个体育社团并视参与情况纳入到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中去,把各项目运动队的队员选拔、组织训练、骨干培养、活动开展等在体育社团中充分体现,将对各高校运动队水平的提高、体育社团的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2 高校体育训练社团化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体育社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如果像南京青奥会一样通过晚上举办一些活动,更能丰富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了。因为体育社团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我们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体育社团活动,能达到以点带面、以弱带强、以少带多的局面,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社团可以把一些兴趣相同、情趣相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他们积极性高,自觉性强,便于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让参与者在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乐趣,通过传帮带形式达到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既丰富了学生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又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体育观,一举两得。
4.3 高校体育训练社团化可以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体育社团按运动水平高低分成不同的训练班,并以小型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由于学生平时学业繁重,训练时间少,教师训练也很难常年开展,只有在临近比赛时才组队配合,训练时间短,配合上不够默契,所以很难取得好成绩。而体育训练社团化可以在社团活动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指导,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组织比赛,以达到训练效果,在训练的系统性和训练时间上都能得到保障,教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训练效果更加有效。
任何体育测试必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南京青奥会正式与非正式项目比赛一样,学生体育考试也一样,这是前提,是保障。教育部发布的新《标准》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如果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将按结业处理,拿不到毕业证,再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到我国大学生体质上来。因此,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特色地开展好高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规范好各项体育测试工作,即学期体育成绩评价范围扩大化,评价内容多元化,体质健康测试正规化、透明化,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课外体育活动成效(体育社团)、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都能潜移默化地得以提高。
5.1 学期体育成绩评价范围扩大化、内容多元化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从传统教学模式发展到自主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素质发展是学校体育改革后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而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正好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评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状况以及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就成了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新《标准》规定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将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可见国家对学生体育成绩评定的重视程度。因此,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研究将是新《标准》颁布后体育工作者必须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评价范围扩大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对促进学生提高体育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提升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即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评价内容除了专项体育成绩外,还应包含早锻炼、体育社团(俱乐部)、运动比赛成绩、参与态度以及体育理论知识等。
5.2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正规化据《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不注重体育锻炼是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本身可能很热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此外,体育资源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课程项目设置和场馆等都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原因是高校各项测试不够规范,或者说有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成绩评定上不够严肃,导致一些连体育测试都通过不了的学生都不重视体育,他们平时也很少参加锻炼,因为他们知道学期体育考试也许通过给老师说说情或找人代考等手段就能通过。还有就是有的教师从自身利益出发(因为学生每学期要给老师评价等),本来不及格的变成及格,及格的变成良好等现象在高校学生体育考试中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严肃对待学生体育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体育测试,要使那些想通过说情、弄虚作假甚至代考的学生无机可乘,进而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体育测试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格率须达95%以上的目标,为发展高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给后青奥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更为高校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改变大学生体育观念和提高体育意识提供了良机。通过借鉴南京青奥会在体育教育、体育文化方面一些成功的经验,逐步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改革课堂体育教学内容,创新课外体育活动方式,重视体育活动的交流与互动,把快乐体育、娱乐体育渗透到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依此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高校体育事业也一定能够取得健康协调发展。
[1] 南京青奥会官网.www.nanjing2014.org.
[2] 顾春先.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36(8):19-22.
[3] 程利群.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90-93.
[4] 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71-72.
[5] 何建东,骆秉全.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81-85.
New Idea of University Sports Work under Background of New “Standard”— Taking YOG “Nanjing Mode” as an Example
ZHAO Fan, SHI Li-feng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88, Jiangsu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basing on opportunity of publication of Basic Standard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Sports Work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4, learning from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mode emphasizing on competition, education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studie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sport work and proposes following relevant ideas: 1) patternization of sports culture; 2) Comprehensiveness of sports teaching; 3) Entertaining of sports competition; 4) Corporation of sports training; 5) Standardization of sports testing.
Basic Standard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Sports Work; university sports; Youth Olympic Games; "Nanjing Mode"; idea
G807.01
A
1004 - 7662(2015 )01- 0041- 05
2014-11-27
2014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R1411)。
赵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运动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