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荃
【摘要】吕叔湘先生有一个很精辟的观点:学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教育立足新课标,以语文教学实践为核心,从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核心,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融合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外阅读;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在语文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阅读、积累、运用的过程,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立足于前人对语文素养的提高途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初中生“三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侧重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究一些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外途径和方法。
一、让语文知识积累成为一种习惯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学不好语文。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需要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课内语文知识的积累,指导学生利用课外养成六个语文知识积累的习惯。即日正两字,日积两词,日摘两句,日读一文,日背一小段,日写一感。具体方法如下:日正两字,即每天更正自己或别人容易读错或写错的两个常用字;日积两词,每天积累两个常使用却容易出现错误的词语(包括成语),也要积累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掌握的新词语。操作时不只是写出某词的意思,更要结合语境指出该词语使用的注意点;日摘两句,摘录的句子来自于自己所读、所闻、所见,其精彩之处或是极富文采,或是极有哲理,或是极具激励作用。摘录之后注明其出处,以备日后查阅;日读一文,以时文美文为佳,每读都应有所得,用精要的文字批注在文旁,或写在每日养成训练册上;日背一小段,以古诗词曲,或以描写精彩,观点深刻简约的句子为主。以丰富学生语汇,培养良好语感;以日写一感,每天写上三五句话,几十上百个字,记录自己突发的灵思妙想,内容主题不限,形式自由灵活,个性力求鲜明。通过这六种途径,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效积累,便可养成学生亲近母语的情感,养成学生关注语文的“敏感”,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经典著作,积淀文化底蕴,培养人文素质
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还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吕叔湘先生也提出:“学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毋庸置疑,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综合性的基础学科,“阅读”则是一项基础技能。“阅读学习”是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的钥匙,也是达到与其他学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根据新课标要求阅读的经典名著的书目,积极拓展阅读视野,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进“世界文学名著”,老师指导学生与古今中外作家“对话”,与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名角”“牵手”。据此,采取如下措施。
(一)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开展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计划包括:阅读书目的选定、阅读进度、阅读交流方式、阅读笔记或阅读报告的形成、阅读评价等。如果仅规定阅读书目,没有具体实施计划,阅读目标则难以达成。阅读书目的选定参考《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允许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作家作品;同时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科学与人文视阈,不仅局限于文学。
(二)重点指导学生勤写阅读笔记
指导学生学会浏览、精读、选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有多种对话。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所以要鼓励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过就要留下积累。
(三)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
例如,定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举办课外阅读指导讲座、读书报告会等。我结合教学实际,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给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有所收获,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经常为学生提供交流自己读书收获的活动,如:读书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示、诗歌朗诵会、自办手抄报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互学、互进,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望性的自我自发行为。
(四)要用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评价时可以采用阅读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记录、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等。有人督促的课外阅读,效果一定是很好的。同时,要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纳入学生的语文课程评价之中,这样的评价才是积极的、全面的、科学的。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知识、借鉴文章表达方式、建立语感、文体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大量的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三、大力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纸、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体现,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本来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语文教学内容之—。可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许多学校和教师将语文活动打入冷宫,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干巴巴的说教。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大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这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一)完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热情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来全面了解教材。课堂教学中进行新旧知识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延伸,将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天空。
(二)拓展学习空间,指导学生对所查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
以教材为圆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行辐射性的全面的资料筛查。同时要教会学生去处理各种信息,而非一味地接受或记录。然后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进行知识的分类、整理、积累、运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具体内容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辩论会、讲演会、编演课本剧、写作竞赛、读书报告会、听说竞赛等等。开展大量系列化活动,通过系列化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立足新课标,以语文教学实践为核心,构建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养成和提高的课外模式,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成为“生活语文”。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拥有源头“活水”,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克明.以“语文养成教育”观照语言教学本位[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