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倾听”与“应答”

2015-12-04 19:56陈媛捷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留白倾听语文课堂

陈媛捷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如果做到“留白”“倾听”与“应答”这三点,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留白;倾听;应答;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关键需做到三点:“留白”“倾听”与“应答”,进而诠释语文课堂的真谛。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与自己对话中感受文题的魅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文章的标题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与眼睛。它是读者融入文本的直接抓手,可以由此来整体地把握作品内容、作品情感和主旨等信息。因此,当很多教师还在为课堂伊始的导语设计而绞尽脑汁时,不妨从文题出发,让学生在与自己的对话中感受文题的魅力,往往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即“留白”。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三颗枸杞豆》一课的教学。我巧妙用“留白”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叫《三颗枸杞豆》,阅读文章前,请围绕文题,谈谈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生1:三颗枸杞豆是谁的?该生一说完,下面的学生便迅速回答:是三叔送给“我”的。不少学生如此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很显然是已经阅读过文章。原本我希望大家首先注重对文题的理解,在围绕文题提出疑问之后,再一一解答,逐层深入文本。但是学生的回答背离了我的初衷,然而,这一问题的及时解决恰恰又带来了另一契机。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下面的问题。生2:三叔为什么要送给我“三颗枸杞豆”呢?生3:作者想要通过这“三颗枸杞豆”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围绕文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其实这三个问题的提出不正是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吗?于是,我很自然地过渡: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围绕文题,大家就可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文章的标题里往往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取得就在于我们能否在与自己的对话中感知它的魅力。在解析文本之前,首先感受文题的魅力,往往能够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

二、百花齐放春满园—与同伴对话中挖掘文本的内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将话语权还给学生,鼓励生生对话,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实现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共享和情感的沟通。

例如:依然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三颗枸杞豆》一文的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了全班的思考。生1:文章讲述的是“我”和三叔的故事,为什么文章标题不是“我和三叔”,却叫“三颗枸杞豆”呢?该生一说完,全班便鸦雀无声,似乎陷入了紧张的思考。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师:这个问题大家想要解决吗?(想)既然我们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小组思考讨论之后进行交流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结束后,同学之间交流成果。生2:全文围绕的是“我”和三叔之间的故事,而这三颗枸杞豆便是串联前后故事的一条线索,三叔赋予了这三颗枸杞豆丰富的内涵,以它们来传达了生命的意义,给了“我”重要的人生启示。所以,以此为题,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生3:以“三颗枸杞豆”为题,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的兴趣。同时,作者还有“托物寓意”的目的,它们的存在暗示了三叔的命运,使生命的启示揭示得更加形象生动,为“我”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教育课。学生的热烈讨论,竞相回答,犹如“百花齐放春满园”,使语文回归本真,使学生立足课堂。

三、湖光秋月两相和—于师生对话中激发课堂的活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和激趣者。所谓“湖光秋月两相和”,师生双方需敞开心扉相互推动和悦纳,于师生对话中激发课堂的活力。

例如:课外阅读课文《歪儿》的教学,这是冯骥才先生所写的一篇小说。初读这篇文章会觉得简单,学生一读便能读通,但是能不能读懂主旨便需要教师的引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结构,使整节课变得有深度,笔者通过预设以下五个主问题的设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挖掘文本内容。

(1)浏览文章,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为游戏成员之一的歪儿,他对游戏的态度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概括(热爱);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歪儿对游戏的热爱?

(4)歪儿主观上热爱游戏,那么对于旁观者的我们,你觉得歪儿适合这个游戏吗?(自身因素、游戏规则、伙伴行为)既然歪儿不适合这个游戏,他为什么还热爱呢?(快乐)

A.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快乐呢?

B.挨妈妈骂的歪儿离开了游戏他快乐吗?(不快乐)那么因为什么举动他又回到伙伴中间呢?(歪儿扔下铁罐)

C.歪儿仅仅因为快乐才热爱这个游戏的吗?(认同)

(5)作者想通过歪儿这个形象,向我们传达什么呢?(文章最后一句暗含作者的主旨)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预设的问题的引领下,逐层深入文本。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引发教师的下一个提问,五个问题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意在让学生突破文本表层,挖掘文章深层情感。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机制,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倾听者,学生是主体、参与者。他们在与自己对话中感受文题的魅力,在与同伴对话中挖掘文本的内涵,在兴趣盎然的探索中实现与老师的平等对话,在留白、倾听与应答中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元对话,尽展课堂的活力,诠释语文课堂的真谛。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白倾听语文课堂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