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童化”元素的思考

2015-12-04 03:09吴登科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元素教学思考

吴登科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童化”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深切意味,从习作内容、方式和生活三个方面做了简要阐述,然后介绍了其在教学中的表现特征,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堂状态、富有个性的课堂交往和充满游戏气质的课堂风貌将“童化”元素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期对小学习作教学中“童化”元素的进一步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童化”元素;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童化”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深切意味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走向“童化”已经成为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内容,并且教师们也都一致同意这种趋势。“童化”观念,即希望学生写他们那个年纪应该写的作文,让作文回归儿童。童化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更在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习作教学有着深远意义。

(一)对习作内容的活化

目前,对于小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一般都是按照作文教材来进行的。这样的教学适当安排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以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便有欠妥当。在儿童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然而却因为受教材和教学的限制,导致他们不能表达出来。“童化”就是将儿童的生活引进作文当中,拓宽教材范围,实现生活与写作的合理衔接。

(二)对习作方式的转化

传统的习作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按照教材大纲给学生们出作文题目,然后学生听命于师,苦思冥想之后上交作文给教师批阅。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完全被教师牵引,没有自己的想法。习作教学的“童化”首先从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他们不再仅仅是题目的接受者,而是在与写作进行交往,用他们主动的姿态抒情达意,展示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对习作生活的优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与想法向学生传达习作思想,而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或者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知识。教学走向“童化”之后,教师开始融入学生的世界,老师与学生能够及时沟通,丰富了他们共同的思想内容。

二、“童化”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表现特征

(一)富有儿童情趣的课堂状态

习作素材除了来自平时读的书,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世界的起步阶段,因此不能不加思考就将所有的事情都呈现给他们。能够进入小学习作视野的生活,必须要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应该是温暖有爱的事情,应该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事情。在小学生初学写作阶段,就应该从有趣的生活出发,唤醒他们将这些美好记录下来的意识,以拉近学生与习作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此产生兴趣。习作过程“生活化”,让儿童重新回到了大自然,回到了真实生活的状态。童化的自然表现,师生之间的坦诚交流是以往的教学模式达不到的。

(二)富有个性的课堂交往

本质上,写作就是一种文字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有的个性,因此他们的角色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角色可以不仅是自己,讲述自己那年那事,也可以是“他”,站在他们角度为他人设身处地思考,还可以是“它”,用心感受生命,感受不同种生物的微妙。走向“童化”的教学让学生找到了最纯真的自己,认识到了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回归了“自我”,回归了最初那个充满个性的童年自己。

(三)充满游戏气质的课堂风貌

中国的传统课堂氛围都是充满了正式感,游戏这种感觉是万万不能提的。自古便有“玩物丧志”的说法,然而,现在却有研究者提出“教学如游戏”。这里的游戏不是单纯地指玩,而是用游戏的精神改造课堂。正如游戏与游戏者是一个整体,写作与写作者也应该融为一体,这样他们写出的文章就会更加富有童趣,也是自然的一种表达,没有违和感。

三、“童化”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忠实坚守

(一)坚守理性的习作快乐

归根结底,“童化”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目的都是希望更好地为小学习作教学服务。由于儿童文化的渗入,势必会影响到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但是“童化”并不是一味地传递儿童思想,当下有很多专家学者大肆宣扬“快乐至上”的理念,强调学习的乐趣与主动性,淡化知识学习。“童化”作文认为学生快乐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这种快乐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如果过于追求“娱乐化”,那么童化教学的最初目的一定得不到实现。因此,为了最大可能地发挥它的效用,必须坚守习作知识体系和习作意识培养这两个基本点。

(二)坚守平实的写作训练

写作是一项言语应用,对于任何一项技能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多练习,才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童化”只能在其训练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想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勤于练习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缺少了平实的练习,那么“童化”作文就会成为镜中月,水中花,有效性遭到质疑,必定会影响到日后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小学习作教学走向“童化”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应答,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又回归了童年的纯真。也许也有人觉得作文走向“童化”不够慎重,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小学习作从“小学作文”到“儿童作文”实际上是习作教学做出的理性与智慧并存的跨越。希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方式也能够与时俱进,让小学习作在“童化”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勇.“童化”:习作教学的理智跨越——对“童化作文”教学真义的追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8(4).

[2]吴勇.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童化”:让习作快乐浸入儿童生命[N].中国教育报,2011-08-26.

[3]吴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我的“童化作文”追寻之路[J].江苏教育,2010(07).

[4]吴勇.让每个儿童幸福而有尊严地写作——构筑“适合儿童”的习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1(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元素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旅游业吸引游客的诸元素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王家卫电影中的后现代美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