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中的人性思考

2015-12-02 19:03张一晗
雪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

张一晗

【摘  要】上古神话是我国最为宝贵的一笔文化和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历史的最早“记述者”之一,它以自身独特的浪漫主义和神秘色彩讲述着远古的历史,反映着先民的认知能力,也引得后人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结合上古神话,从上古神话的概述和起源、上古神话中的人性善恶的体现、上古神话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也是对人性的现实解析。

【关键词】上古神话;人性善恶;普世意义;民族精神

一、神话的概况及起源

对于神话的定义解释颇多,马克思对此有个经典的阐释:“一切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也就是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对自然现象和社会形式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具体来说,神话就是原始先民用一些非有意的艺术手法,用口头创作又经后世口耳相传的神异故事。神话既是对当时社会中经济政治社会现状的一种别样反映,又体现了当时人民对自然状态及超现实现象认知的知识范畴及理解能力。故而,神话是文学的起源的同时,也是历史、宗教、艺术、哲学的起源。

二、上古神话中蕴含的人性思考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来看一看到底什么是人性,从概念上讲,人性是指人天生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下形成的人的品性。也就是说,与代表理性的神性相比,人性更偏重感情与本能,可分善恶。

(一)神性的淡化与人性的增强

中国神话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的世界和外在于人的神灵世界并没有完全分离,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天人合一”。

如精卫填海的故事就体现出大海在中国神话中代表着一种超人类力量的存在,隐秘又变幻多端的特点。女娃虽为伏羲之女,身为神的后代,却在自然的残酷力量之下难逃溺亡的厄运。在死去之后,女娃化身为一只名为“精卫”的鸟,为了报复大海日复一日的朝大海投石,永不停息。其实这则神话的意义并不在于表现突出“外在世界力量”——海的强大,而是在于称赞弱小女娃化身精卫的顽强。即使精卫日复一日的努力在强大的大海面前十分无力,因为她无论衔起多少石子也无法将大海填平,但却充分表达了精卫对剥夺自身生命存在的外部力量的愤怒。人在很多外部情况发生时是无能为力并且不堪一击的。

从上古神话的发展脉络看,先民越来越关注人类世界及人类思想,随着越来越多神的人类化,人和人性成为了先民关注的中心。

(二)上古神话中的人性之善

中国英雄神话中的神大多是“完神”,这是与西方神话中性格迥异、个性独特的神不同的地方。在古希腊神中,尤其是男神,在故事里很大程度都表现出了“恶”的品性,不仅是行为之恶,还存在道德之恶。这部分简单无能,举止轻浮,容易冲动的神所做出的事情是不能被传统中国社会理解和包容的。如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长大后奉父命去希腊接姑妈,结果对海伦一见钟情不能自拔,于是抢走了海伦,最终导致了特洛伊战争。如此等等。这在中国社会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初民所塑造的神被充分赋予了初民的期待,身上环绕着多重光环。他们不仅表现优异,举止得体,在突发情况之下还有扭转局势之能力,如骁勇善战的黄帝同时还极为体恤民情,举贤让能;再如后羿具有射日的高超本领,还嫉恶如仇善恶分明。这种“尚德”精神在上古神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上古神话中的人性之恶

与此对应的是,这些英雄角色也有一定的不足所在,这些不足体现了人性的弊端和劣根性。其实,人性是一个复杂又微妙的东西,而在利己主义逐渐凸显之后,人性之恶也就表现了出来。比如屈原在《天问》中的质疑“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为乎射河伯而妻彼雊嫔”。这句话的意思是,“帝尧派遣夷羿降临,消除忧患安慰夏民。为何却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其实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意思,是河伯被宓妃吸引,为了得到宓妃化成一条白龙将其吞没,也就是说,河伯得到宓妃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利己的产物。而后在宓妃郁郁寡欢整日靠七弦琴排遣愁苦之时,后羿来到了她身边两人产生爱情。河伯自然是恼羞成怒,于是化作一条白龙潜入洛河,吞噬了当地的许多田地、牲畜和村庄,后羿恼羞成怒之下,射瞎了河伯左眼,河伯仓皇而逃又心有不甘,跑到天帝那里告状。天帝早知此事,不帮河伯,河伯只能溜回地府。恩爱的后羿,宓妃两人也被天帝分别封为宗布神和洛神。在这个故事里,后羿的形象就脱离了单纯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敢爱敢恨不惜与世俗为敌的热血男儿,但从此神话可见,无论是河伯还是后羿,其利己主义的弊病和劣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对后世的启迪作用

(一)帮助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上古神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对先民及后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如忠义两全的爱国精神;在与自然力作斗争时表现的部落全民或者众志成城对抗自然灾害的团结统一精神;面对不可抗力前赴后继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上古神话作为原始文化的集成,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以大胆的浪漫主义想象和深刻的哲理蕴含,帮助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二)促进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健全

上古神话中体现的人的利己主义劣根性及尚武野蛮的性格是由当时的历史时期所决定的。奴隶的原始社会,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客观情况对神话人物的塑造、神话角色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当代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较强,上古神话中随意浮躁轻视生命的做法作为反面案例,给现代中国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健全提供了参考。

以近期网友关于“贩卖儿童处以死刑”的讨论为例,很多网友不经思考随意跟风的做法就是一种上古之风的“遗留”。其实贩卖儿童是一个由诸多原因引起的社会问题,仅以“死刑”来震慑犯罪分子是极为单薄的。深入思考,如果贩卖人口和谋杀的后果一致,那么在一定情况下人贩子可能会杀死被拐对象来减少被捕的可能性,因为杀人不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就如把强奸也定为死刑,强奸犯的数量一定会大幅度减小,因为犯罪分子会选择奸杀。

如量刑具有的复杂性一样,中国各项制度的健全和法律的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法律如何更切合“神性”的理性又满足人性的人文关怀情节,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如史华慈所言:中国神话是碎片化的。因为记载的缺失和文本的不足,我们对上古神话看到的是片段化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思想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在上古神话中是有所体现有所反映的,上古神话作为中国古代人性论链条上的一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这种深远不仅是对神话一次次的研讨探究,更是对未来如何发展的思考。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
《山海经》与原始宗教关系再探究
不屈的长城
抗战烽火中的文学斗争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