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岩 范娜
【摘 要】通化县是吉林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也是个有特色的文化县城,剪纸撕纸,东北秧歌,这些属于东北特色文化的民间文化样式在这里发展,如何在东北的县城发展东北地方特色文化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特色文化;东北;农民文化
我们都知道东北是以生产玉米、大豆、大米为主要农产品的农业产区。受气候和作物品种是限制,这里每年只有一次种植周期,而且生产劳作时间具有春、夏、秋的季节性。与南方一年双季、三季作物种植周期相比,东北的闲暇时间最多、最集中。特别是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承包者生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科技兴农的不断进步,耕种方式和管理手段有了重大突破,农业生产时间进一步缩短。一年中用于农业生产的时间总共三个月左右,其余的闲暇时间多集中于夏秋之间和漫长的冬季。若干年来东北的广大农村,充分利用了这两大黄金闲暇期所提供的时间大舞台开展大量的社会文化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了新的憧憬和希望,两大黄金闲暇期的文化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例如吉林省各地在挂锄期间普遍开展的“农家乐”文化艺术活动已经凝聚并升腾为一种酣畅淋漓、规模宏大的群众文化盛典,它巨大的轰动效应,带来前所未有的农村群众文化热潮。
认识文化资源优势,目的在于文化的深层次和全面性开发。我们应充分地利用东北农村文化资源的优势,确定开发的总体思路,即以活跃的整体文化心态为依托,以独特的东北风情为参照系,以时间优势作突破口,着眼现实、兼顾历史、扬长避短、抓住重点,开发和创造独具东北特色的群众文化体系。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其开发模式是:
一、着眼地域文化特色,实施定向开发
所谓定向开发就是对本地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并达到一定质量的文化事项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化“拳头产品”开发。近几年来,东北各地农村都根据自己的优势所在,在精品打造、特色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连金县的农民乐队轰动了全国,辽宁海城的秧歌走向了世界,吉林市的“雪柳”画群,长春郊区的大众摄影,吉林省榆树市的农民书画等等,无不以自己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品位饮誉一方。事实表明:定向开发不仅出人才,出成果,形成一条条文化闪光带,带动和促进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挖掘、抢救与保护并举,传承
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东北文化是多种因子融合的复合体。一代又一代的东北先民在史诗般的创业壮举中,引进、吸收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群众文化方面的遗产更为丰富多彩。但是许许多多表现当时人们生产、生活风貌的文化娱乐形式如东北大秧歌、唱蹦蹦、跳大神、驴皮影等等,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则已失传。所以,对于具有永久艺术魅力和一定存在价值的传统的活动形式必须给予保护和继承。
三、深层次开发
总观东北农村目前诸种文化现象或文化行为,不论历史传承而来,还是从外引入,往往浅尝辄止、不求精深。其结果是既损害了原有文化的精华或真意,降低了品味,造成递减式的文化滑坡,同时也是接受者的自我文化贬值。仅以作为东北农村重要文化活动形式的秧歌为例。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北秧歌,早已不伦不类,昔口的艺术光彩几近消失。所以造成这种文化倒退现象,我们不难从文化主体的深层心理结构失衡和整体文化氛围淡化等方面找到原因。因此,对东北现存的文化活动内容和文化活动形式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加工,这不仅是娱乐的需要,欣赏的需要,更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东北总体文化水准的需要。
四、集体式开发
所谓集合式开发,是指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民间多种不同的文化活动样式,统一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地点内,进行统筹兼顾的组织调度,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大汇展。实践证明,实施集合式开发,不仅能够集中地弘扬中华文化精神,还能有利于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五、冰雪性开发
漫长的东北冬季,高寒多雪,结冰期达五个月之久。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了很大威胁。然而,哈尔滨和长春冰雪文化节的崛起,则证明了冰雪乃是一种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郭晖.有关村落小康文化发展的思考[Z].中国现代社区文化建设文库,ISBN7-206-X.
[2]张新宇.农村文化特色思考[Z].中国现代社区文化建设文库,ISBN7-20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