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佳
【摘 要】赫哲族,是所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在葬丧习俗方面就有着很多独特的民族特色,年轻人和老人在埋葬方式上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从遗体摆放的方向到摆放的天数都有着不同的说法,埋葬去世的人在时辰上也很有讲究。在葬丧的时,参加葬礼的人们通常要穿着规定的服装。直到现在赫哲族在埋葬习俗方面都保留着很多原有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赫哲族;葬丧时间、地点;服饰
一、人在去世后摆放的方向及
对死者的服装头饰
(一)去世后要穿服饰的颜色、死者摆放的方向
每个民族在葬丧上,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赫哲族的葬丧仪式也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土葬是他们在葬丧仪式中的首要选择,别的民族的天葬或者其它的安葬方式在赫哲族中还没有出现过。当家里有老年人要去世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准备。例如:老人的鞋子、衣服、帽子、棺材等,都要提前去购置好,绝对不能临时去买,临时进行安葬。人去世后就要在房间的中央放一个木制的床,然后把死者放到床上,在把死者放在床上之前给死者梳洗好,穿上衣服。过世的人躺在木床上的方向是很有讲究的,一定要头部朝外,脚朝里的方向。死者躺在床上,两个脚要用绳捆扎起来,这样就可以让两条腿完全的合紧,不能留有缝隙。还要在木床的旁边放大半碗的水。要用黄色的布或者是黄纸把死者的身体全部的盖上。在黄布或者是黄纸的一端系上一条细绳子,再把绳子的另一端放在水碗里,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死者在死后也可以通过细绳喝水。有一些人说:无论死去的人是在哪里去世的,都要把他们的尸体用木床抬到西间屋子里面,因为有人传说,西的方向就是上方,吉祥;还有人传说:死去人的尸体根本不用木床,在哪个屋子死去的,就在哪个屋子里面的炕上;更有人说:死者在摆放上没有一定的规矩和方向,也不用考虑死者的头和脚到底该摆放在哪个位置,也不用考虑到底头部朝里还是脚部朝里。“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就这样有关去世的人到底应该怎么摆放,摆放的方向应是什么样子的,就有着前面说的这四种不同的说法。到底哪个对?应该听哪个的?并没有确切的结论。结合上面所有的说法我认为:死者在去世以后摆放的方向应该是头朝着门的方向,这也算是对死者的尊重。至于头和脚到底谁是西,谁是东这也就没有必须的限定了。
(二)家人要做的各项准备
“对于艺术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在以前会有人使用“激达”枪的时候,那时候去世的人就会把这类物件带到棺材里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快枪慢慢的取代了“激达”这种枪。快枪是比较贵重的一种枪类,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再使用这种快枪作为殉葬品了。在人们把这些物品放在死者棺材里的时候,死者的家人、朋友也会在旁边看着,等到放置完毕以后其他人就可以出去了,屋子里只留有自己的儿女就可以了,再由自己的儿女把物件放在棺内。最后,由死者的子侄会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根麻绳的一端放在棺材里面,在上面压上棺材盖上防止绳子掉下来。这个时候都准备就绪以后,外面的亲人就要再次的进来,孝子们要拉着绳子的另一端跪在地上。在这期间,要在所有的亲人中挑选出一位年纪大的老人,手中拿着芦苇,要求在芦苇上捆上三块红布,然后点燃充当香火来使用。老人在这个时候还要对着死去的人祷告:你已经走了,不要惦记
家里了,离开家里吧!你自己走吧……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家人会让死者安心的离开家里,也不要再去牵挂任何人。等老人说完以后,要用准备好的剪刀来剪断麻绳,表示死者的一生已经结束了,就此了断了,然后把棺材的盖子盖好。这就是死者在入殓前要做的所有事情。
二、在殡葬时需要的时间、进行祷告、适合埋葬的地理位置
(一)晌午起灵、生者与过世的人祈祷
“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其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体现在汉族中,一般会对去世的人在进行出殡时辰上的选择很有讲究,但是在赫哲族中时间这个问题就不是很讲究,也没有好坏之分。一般时间会选择晌午起灵,也不会有吹奏打击乐之类的音乐。
“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在摆放棺材方面就体现出来了一定的审美功能。例如:人们把棺材搬到墓地以后,再一次向去世的人祷告。大致的意思是:老人家啊,这就是您的家了,希望您可以安息了,您就好好地住在这里吧,虽然您现在不在您生前的家里,您也要保佑您的子女平安、健康……。当大家的祷告完事以后,年轻人就要动手挥镐刨坟坑了。家人会事先找到适合的坟地,然后在这个地的中央开始刨坑,待到刨好以后,人们慢慢的把棺材放在里面。棺材在坑中的方向也是很有讲究的,说是死者的头要朝向西脚向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方向上也有着一定的改动了。因为人们现在习惯把坟墓的位置选在山坡,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人们也就慢慢的适应了,也就不再去追究方向的问题了,只要看着哪里的地势高,就会把去世人的头部朝向哪里。
在进行最后填土的时候,不能所有人都进行,要有一定的先后顺序,首先死者的子侄们在棺材的四角上各添一锹土,然后其他人才可以动土添坟。最后完成所有事宜以后,要在坟墓的上面放上一张黄纸,黄纸上面要放上一锹土,这一锹土一定要是挖出来的第一锹,然后把纸幡插在旁边就可以了。以后每逢三日、七日、“三七”、“五七”都是为过世的人填土上坟的日子,一定要坚持七七四十九天,在这里,“五七”是个最大的日子,这个习俗,现在汉族也一直流传着。
(二)孝服的样式
“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例如:当所有的拜祭都结束的时候,家人就会把所有死者的所有物件包括被褥辙去,人们把这种形式叫做“撂档子”。在“撂档子”上没有固定的时间,主要是看死者家里的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决定一切。在“撂档子”之后,人们就可以不再穿大孝服了,可以改为穿小孝服。“小孝服”的样式一般就是,在帽子上和鞋子上留一个白边。所有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就是:“撂档子”可以说是给死者送魂,也是告诉人们可以脱去大孝服的时候了。
从1947年以后,相传在街津口有四位老人去世,他们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差,但是四位老人告诉自己的子女,等到自己去世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办理自己的丧事,除了一些必要的物件。“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例如:棺材。但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也不需要任何的殉葬品。就这样,时间慢慢长了以后,家家户户都会去学习这四位老人的节俭精神,这是一种赫哲族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编辑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2]苏和平.少数民族美术起源及发展特征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6).
[3]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5):84-88.
[4]苏和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以民族艺术的教学为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3(4):101.
[5]苏和平.构建学校传统艺术教育体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4).
[6]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J].民族教育研究,2005(6):87-90.
[7]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6):124-127.
[8]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8(2):41-44.
[9]苏和平.水族审美意识探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4(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