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提问也是对教学的延伸。但目前课堂提问却存在种种问题,提问设计亟须改革创新。主要讨论了提问设计中对“主问题”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设计;创新
一、什么是“主问题”
“主问题”是与“碎问题”相对的概念,是指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的问题。与“碎问题”相比,“主问题”有以下特点:
(1)“主问题”概括性较强。它是经过教师仔细研究课本之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设计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的整体性阅读,并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2)“主问题”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与顺序的。没一个问题都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3)“主问题”带动了课堂进度。一个问题就相当于一个板块,它贯穿在这个板块中间,所以“主问题”的质量必须非常高,一个主问题抵得过许多个碎问题。
以《最后一课》为例,认识一下什么是“主问题”。
在讲课前,教师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大致了解故事背景(普法战争期间),之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师韩麦尔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先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与故事背景,表达出自己的
见解。
1.学生发言
生1:是一个可怜的人。
生2:是一个严厉的人。
生3:是一个严肃慈祥的人。
生4: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生5: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
生6:是一个普通的人。
2.教师调控
通过讨论,总结出了三种主要观点:
(1)他是一个普通人。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镇上教了40年学;管理水平不高;偶尔玩忽职守……
(2)他是一个可怜的人。无法再继续自己的教书行业了,第二天就要收拾东西离开学校;只能一动不动盯着周围的一切;脸色惨白……
(3)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为了他持续了40年的教书生涯,他在最后一节课换上了礼服;激励颂扬了法语的伟大;反思了自己对阿尔萨斯人的偏见;在黑板上写下了法兰西万岁。
讨论的重点为第三种观点,通过文中韩麦尔先生的独白以及生动的动作描写,学生很容易就在脑海中想象出了这一情节,加深了学生的感情体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
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学生讨论
既然韩麦尔人格如此高尚,为什么不让他做一个伟大的英雄,而是一个镇上普通的教师呢?
(2)教师点拨
正是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才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它的爱国情感正是法国人共有的,正是如此,这篇小说才能让许多人产生共鸣。
二、如何进行主问题的创新设计
对“主问题”的创新包括两方面:一是仔细研究教材,设计出更具代表性的问题;二是合理运用主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科学地运用“主问题”。
教师在运用“主问题”时应遵从以下规律:
1.初读阶段
用“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促进思考。
2.进行阶段
用“主问题”构成活动版块,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更容易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深化阶段
用精炼的“主问题”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形成发散式思维。
以《孔乙己》为例,对如何运用“主问题”加以说明。
(1)初读阶段。
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谈谈孔乙己与酒。也就是要求学生以“孔乙己与酒”为中心点展开阅读,对文中的场景、对话等有所了解,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个问题很新颖,不像传统的要求那样,泛读、划分段落、找到重点等,它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阅读更加专心致志。通过阅读学生得到了如下体会:①孔乙己是一个爱喝酒的人,是唯一一个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②咸亨酒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当时社会的微缩;③短衫酒客对孔乙己的嘲笑是本文的重点;④咸亨酒店不能带给孔乙己一丝温暖;⑤孔乙己临死前还不忘来到咸亨酒店,最后用手走出去了。
(2)进行阶段。
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谈谈孔乙己与偷。
这个问题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仅要注意“偷”这个字眼,“谈谈”还为学生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对整篇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学生可以得到以下理解:
①有了偷才有了酒。只靠他抄书的工作不能满足他的酒瘾,因此他就要靠偷,描写出了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②有了偷才有了众酒客的嘲笑,酒客大肆对爱面子的孔乙己不留情面的嘲笑,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③有了偷就是有了打。每次被打都是因为偷东西被人发现,然而无论伤多重甚至是被打断了腿,他始终没有悔改之意。
(3)深化阶段。
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孔乙己这个人。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句话就能说清楚,这就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因此学生的回答兴趣非常高。这绝非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串讲、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所能比的。
在进行教学提问设计时,教师不能把“主问题”的创新看作局部问题,其实它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到课堂改革创新的问题,通过对“主问题”的设计创新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王坤业.优化提问设计实施有效教学[J].课外语文,2014(16).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