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深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竞争压力,加之教师自身的原因,往往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和冲突。矛盾处理得好,学生会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和环境,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处理得不好,既影响师生关系,又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健康发展,严重者将会酿成终生悲剧。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冲突,使青春期的中学生顺利渡过这一关,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1)民主与平等及融洽的关系;(2)严格与宽容及理解的关系;(3)表率与关爱及鼓励的关系。
一、民主与平等及融洽的关系
民主和平等是拓展学生思维、个性得以积极发展的兴奋剂。
现代社会,平等和谐与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教师必须树立平等民主的新观念,坚决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
当代社会道德价值的核心是公平公正。在师生双方的交往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宽松、合作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忌以个人好恶、学生成绩及学生是否守纪律看待学生,而因综合事件的各种因素,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已发生的矛盾。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矛盾,教师必须建立起新时代的师生观念,社会主义教育方式需要的是循循善诱、启发引导,而当代教育更需要的是民主、平等。教育者不能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要放下“架子”,摆正师生的位置,认清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的重要性,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正所谓“良师益友”,而不能带有丝毫勉强的色彩。能做到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因而就能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才能易于接受老师的意见。
只有公正合理地处理好师生间的矛盾,才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根本。创建民主、宽松、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也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在这种民主宽松合作的环境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才能得以发挥到极致,也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严格与宽容及理解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想品德及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他们在校受同学的嘲讽和歧视,在家受家长的严厉斥责甚或打骂,致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创伤,极易产生“拼死抵抗”的心理。对于这些学生,教育者要真诚、耐心地帮助其找出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而不能板着面孔“严格要求”,因为他们最需要心理安慰和支持,最需要人性情理感化,最需要公正评价,只有教育者无偏见,用“依情入理”的教育方式,为他们营造适宜的气氛,他们才能找到自己能够接受的“理”,才能使他们的行为也“依情合理”。在教育实践中,有相当数量的教育者,只是机械地“严格要求”,对“犯错误”“有问题”的学生,采取“不打不成才”的方式——抱怨、威吓、贬损;甚至用侮辱性的语言当众斥责、大打出手。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违理无情的“教育”是教育者的失败。作为老师,切勿恶语、恶行随便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也都需要别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赞扬鼓励,对
听者来说或许会如坐春风。当然,对学生的称赞,要恰如其分,不宜滥用,其分寸把握不好,也会适得其反。赞科夫指出:“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因此,让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感,具有充分的自信,这是我们的责任。
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站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严格要求。课余多和学生平等、自由地对话,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使用严厉的口吻,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来自师长的真诚和温暖,就会努力践行老师的“严格要求”,使师生关系在温馨顺利中成长。
三、表率与关爱及鼓励的关系
表率是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现代教师人格标准,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上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鼓励是唤醒学生上进的一剂良药,关爱是让学生体会到温暖,关爱和鼓励即给学生良好的心境和安全学习的环境,又能促进师生友谊的加深。
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由此可见,榜样就是最好的教员,因此,在树立教师自身形象和对学生的影响上,教师时时、事事、处处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无形中,老师的言行和高尚人格,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相互促进、相互教育、相互完善中形成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在学生内心深处培植一种对教师的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真正做到学生成长的领路
人。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学生的转化工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经常提醒学生不犯错误,一旦学生真的犯了错,尤其是学困生犯了错,要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发明家。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真爱和抚慰,会造就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更能造就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
表率的作用不可磨灭,加之关爱和宽容,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可亲、可信。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情感的大门,师生关系才能积极、健康、融洽地发展。
总之,当代中学生与教师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注学生的这种矛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矛盾和冲突是必要的,也是帮助当代中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而正确处理以上三种关系是解决当代中学生与教师矛盾和冲突的关键。
参考文献:
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