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与文章进行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语言表达能力。低段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积累也比较少,阅读能力也就相对较弱,到了高年级,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积累,教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该多措并举,培养和巩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习惯;方法;读思结合;读写结合
美國著名作家吉姆·崔利斯认为,阅读能够为孩子的发展与成长带来巨大推动力:第一,你读的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第二,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第三,你越聪明,你的学习时间就越长;第四,你学习时间越长,你收获的也就越多。这一定律也成为阅读培养的基本理论。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如何才能搞好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切实实现课程目标呢?
一、培养和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通过不断地阅读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和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利用工具书查找、标注。在每节课上课之间,都要对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阅读,起到预习作用等等。
二、注重朗读训练
课文朗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朗读有多种重要的意义,既能锻炼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情感,体验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朗读培养阅读的能力。
1.要重视学生的自我阅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的训练,在阅读中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去感悟,去创新,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我提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重视学生自我提问。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阅读中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既可以集中提问,也可以自己随时提问。让学生在质疑中感悟文章,理解文章,提升阅读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阅读中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阅读学习,通过教学互动学习,阅读效果会更加有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更高。
3.重视学生说话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敢于表达,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将阅读教学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只有在多说多练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升,阅读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三、多形式读
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长期、细致、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和重复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探索和创新出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分角色朗读,单人有感情地朗读等;针对阅读目的的不同,选择范读、赛读或评读等;针对阅读人数的不同,可以选择单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针对阅读速度的不同,可以选择快读、慢读、跳读等;针对阅读意图的不同,可以选择精读、略读、浏览……无论是哪一种阅读方法,教师都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和空间,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类型,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自读自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读思结合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即读中有思考;还要做到“读出来”,即读中有感悟,而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小学阶段的课文都是经过编撰者精挑细选出来的佳作,每一遍都有启智育人的教学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像传统阅读教学中那样,一味地进行文本内容的解剖和讲解,而应以读代讲,尽量减少对于文本烦琐零碎的分析,将更多的读书时间留给学生。其间,教师还应特别注重对文本中的教学精华语句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诱导学生有效地将读书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学生只有边读边想,对文本有所领悟,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逐渐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五、读写结合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认知养成的初期,写作以及阅读方式的结合也有着非常好的实际效果,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
1.归纳总结,读后感写作
读后感是学生在阅读完文章或者书籍后有感而发,将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的写作形式。因此,读后感是在充分理解文章和书籍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抒发感想和情绪的过程,可以说这是对阅读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般会反复阅读文章的内容,然后结合文章来完成读后感的写作过程,有着一定的训练量。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帮助其完成读后感的写作。
2.理解课文,仿写写作
阅读教学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大纲来展开,即通过阅读教学理解教材中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思想,其本质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表现方式和写作手法,然后有目的地进行模仿。
3.感悟生活,日记写作
日记是用来记述一天中发生的故事,我们常说日记说白了就是流水账,好像与阅读训练不太沾边,但实际上作为个人生活的记述,日记有着一定的写作自由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过程让学生学习大量的句式、词汇,并在日记中运用这些词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日记不应该只是记录生活的,更加需要对生活进行感悟,因此,可以通过阅读训练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写作和阅读与真实的生活相结合还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4.展开现象,续写和扩写
续写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特别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抽取几篇较好的题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文章的情节进行延伸,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文章进行续写。
总之,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阅读,边读边想,并搭配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