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经捷
【摘 要】2006年的电影《香水》给无数观影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令人称赞的莫过于电影中那一首首美妙的配乐,它们完美地将香水那种难以言表的芳香,用音符表现了出来。本文便结合电影创作背景及故事背景,从配乐作曲及视听语言的角度,浅析本片令人沉醉的原声音乐。
【关键词】原声音乐;《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配乐作曲;视听语言
一、电影创作背景——夺目班底演绎
旷世佳作
本片改编自德国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畅销国际的同名小说,小说自1985年出版至今,一直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名,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四十种文字,作者也因此成为德国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本片的改编事宜在很早的时候便被搬上日程,期间甚至连大导演库布里克都曾插足此事,但一位位导演们都因“香味太难表达”的原因而放弃。直到导演汤姆·提克威提出:“为什么不用音乐来表达香味?”
诚如男主角格诺伊在片中所说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灵魂就是他的气味,那么音乐就是电影的心跳。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张由柏林爱乐現任音乐总监操刀的电影配乐。
鉴于香水的气味与音乐的声响同样具有唤醒回忆、影响性格的特质,再加上原著小说中提及香水产业用语源自于音乐理论的概念,汤姆·提克威、克莱梅克与海尔决定以音乐来表现香水的迷人特质,他们以高贵、华丽的交响乐,神圣的男、女高音演唱,唱诗班的合声,再搭配深具空间感与意象感的电子合成乐,赋予香水另一种让人意乱情迷的气息。
二、故事背景——堕落年代的那丝芬芳
本片的故事设定在1738年的法国巴黎,我们的主人公格雷诺耶出生在整个巴黎最臭的生鲜市场,却拥有惊人的嗅觉天赋,能识别世间万物的味道。他的故事,从他接触香水的那一刻起,才正式拉开了序幕。从小缺爱的他,误将香水所散发的香味理解为爱的语言,为了得到最诱人的芳香,他甚至不择手段,以致最后走上了不归路。全片因为格雷诺耶不善交际的性格和出格的举动而笼罩着诡异的气氛,却又因为那对香味的追求与诠释而显得美轮美奂,而本片的配乐,便是这看似极端的两者之间的调味剂。
三、经典原声音乐赏析
1.Grenouilles Childhood
长达五分钟的曲目,男主角格雷诺耶不一般的童年在这五分钟转瞬即逝。持续不停的心跳声象征着格雷诺耶顽强的生命力,而箫声、提琴声与幽幽的女声标志出了他因不谙世事在孤儿院中受人排挤的数个片段:幽暗的房间里,数个脏兮兮的小孩围绕着幼儿格雷诺耶,试图将其闷杀;五岁仍无法言语的格雷诺耶被其他孩童恶意袭击……伴随着音乐的起伏,格雷诺耶年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每一次的高潮,都是格雷诺耶非同一般的嗅觉的展现。
2.The Girl With The Plums
对一个嗅觉易于常人的人而言,足够将其震撼的,便是绝世罕见的香味。泥泞的街道,浑身脏兮兮的男主角,与之相伴的确是悠扬婉转的有如天堂般的弦乐,这一切都是源于格雷诺耶在一瞬间捕捉到的芬芳,胜过时间所有的气味,伴随着起伏的音乐,他快步走着,生怕将其丢失。终于,音乐放缓,他见到了这位卖李子的少女,红色的头发,雪白的肌肤,待人处世时投出的那丝温柔,都让这位平凡的少女犹如天使。这一切也奠定了悲剧的开始,格雷诺耶认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将这丝气息永存。
这一曲目使观众有着极强的代入感,仿佛自己是格雷诺耶,仿佛自己也闻到了那非凡的香气,因而融入剧情,理解不善言行的格雷诺耶接下来的行径。
曲目进行到一半,旋律急转而下,声声沉重的低音充满了绝望,与之联系的剧情便是格雷诺耶为了避免少女的抵抗,无意将少女杀死,在少女的气息渐渐散去后充满了懊悔与绝望,并下定决心学习保存香味的途径。后半段音乐相比前半段而言较为普通,但仍与画面紧密相关,代入感强。
3.Meeting Laura
就在格雷诺耶即将到达格拉斯时,他停下了脚步。音乐在此时开始,反复而又震颤的音符,由远及近。如同画面中从远方驶来的马车,断断续续的,无法确定的香味。
我们看到女孩的局部特写,音符仍在震颤,格雷诺耶确定了,那是足以使无数女香臣服的味道。果然,马车驶过,坐在马车里的,是一位绝美的天使。
伴随着女高音的和声,观众再一次身临其境,在音符的熏陶中,仿佛置身那言语难以形容的香味中,如同格雷诺耶眼神中所透露出来的,那般耀眼,那般神圣。
4.Lauras Murder
画面的那头,格雷诺耶正静悄悄地展开他最后的谋杀,但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除了典型的制造紧张气氛所用到的厚重鼓声与弦乐,背景中,还夹杂着柔美的女声,将格雷诺耶追求香味的那份纯洁与错误的犯罪式提炼手段完美结合。格雷诺耶越是接近美丽的罗拉,女声越是变得凄凉,仿佛在乞求,乞求格雷诺耶停止这错误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