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2015-11-24 20:50李平
关键词:形成原因转化策略学困生

李平

摘 要:笔者对高一化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弊端,由此,提出了预防的对策。

关键词:高一化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19-2

2005年以来,江苏省开始实行了新的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多的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到高二选科时很多的同学放弃选修化学。以盱眙县为例,实施新课标前,一般能有占一半的学生选修化学,而近几年来,选修化学的学生数显著减少,仅占五分之一左右。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四星级高中,2013年高一选科时共分出16个班级,理化班只有1个。我校出现的这种现象,主要是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出现了化学学习困难的现象,他们怕学、厌学,逐渐在高一成为了化学“学困生”。

一、高一化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要求的不同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如“摩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知识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再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集中在必修I,知识容量大,化学用语多,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2.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

一是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问题。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由于知识内容在衔接上的脱节,知识出现断层,不少学生难以适应这种知识的突跃,以致知识思维的连贯性上出现了“断路”,能力要求的提高发生了“断层”。这种知识链和能力层次要求的脱节,使学生一开始便很难适应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是学习方法衔接上的问题。初中生学习化学时,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十分细致,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这种被动接受的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没有养成,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方式。而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所学知识较多,内容较为复杂,教师更多的是对典型例题的讲解,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去主动学习,积极自主探索,教师的作用仅是进行必要的引导,教会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理解把握不准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是新课程中学化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新课程标准认为,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因在旧教材中有知识铺垫,许多教师习惯“深挖洞”一步到位的教学思维定势,总觉得讲少了影响教学质量,补充许多内容,这样就会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悖于新课程的初衷,结果人为地造成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其实新教材科学地安排氧化还原知识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到高三课程结束时,才能达到到位的要求;其中新教材必修I编排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初中基础上,对知识完善、充实和提高,它源于初中,高于初中,考虑到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和认知个体差异性,是初高中知识的合理衔接和自然过渡,因此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随意加深拓宽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高一化学“学困生”的产生,是由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要求的不同、教材的衔接问题和高中教师对教学要求的把握不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预防高一化学“学困生”的产生,就要确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重自主能力的培养。

二、预防高一化学“学困生”产生的对策

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刚进高一的学生可能由于化学基础差等方面的原因,逐渐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甚至持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就很难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例如,教师可充分利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特点,可利用教材中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稳定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同时,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和积极期望,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作为高一化学老师,更应该通过化学史话、化学课外书籍、丰富多彩的研究性课题活动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去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1)养成课前预习习惯:预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做好获得欲学知识的心理准备,能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事实是多数学生往往将预习流于形式。教师要先给学生讲清预习的重要性,动员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拿出一定时间进行预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做费时不多,而课堂上听课时又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为学生的学习争取了主动,同时也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2)重视课堂听课:听课是学习的关键,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了促进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抓住重点听,循着线索听;其次,要指导学生记好笔记,记好听课笔记能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也便于课后复习。经常检查,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最后,要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提问,使大脑保持活跃的状态,把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

(3)做好课后复习:通过复习能掌握知识的脉络体系、重点、难点和要点,教师应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做到课后看书。其次,做到课后小结,对教学知识加以梳理,概括归纳化学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迁移知识。

3.循序渐进,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这就要求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少坡度。例如在化学《必修I》专题1的学习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在回忆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使学生对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量(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气体摩尔体积,溶液及胶体等知识的学习,使这部分内容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的教学,其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通过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的可能性,给予帮助、指导,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以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过程,新课标的实施更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习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重视情感教育,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实验教学,在学校实验条件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验,如集中开设分组实验,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等;新课标教材充满了探究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但又充满了科学性,因此学习的要求更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教法的转变,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以“教是为了不教”为最高的目标去追求,使学生逐渐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爱学变为爱学,从不会学变的会自己阅读,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总结,自己创新的境界,学困生也就不复存在了。

学困生转化是一项艰巨的、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教师要有耐心,更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为他们的学习清除障碍,我们的学生才能都爱上化学课,主动学化学,也才会有更多的学生选修化学。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症状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2013/02/335)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志强.博士与中学生谈化学学习方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转化策略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