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本文从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57-1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的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如图片,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供想象和操作的开阔、自由的教学空间。如:炮弹的飞行轨道,彗星的运行轨道,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激励学生找出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那种好奇、好胜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迫使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努力寻找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如在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内容时,可以先做这样的一个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拿一张普通的白纸,边演示边提问:对折白纸一次,剪开叠起来,此时纸的总厚度是原来的几倍?如此继续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至第三十次,纸的总厚度又是原来的几倍?假如纸的厚度为0.06毫米,此时纸的总厚度又会是多少米?如果说此时纸的总厚度会大于珠穆朗玛峰高度,你信吗?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存在的实际环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内容与自己每天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如在研究平均变化率时,引入某市2009年4月20日最高气温为33.4℃,而4月19日和4月18日的最高气温分别为24.4℃和18.6℃,短短两天时间,气温陡增14.8℃,闷热中的人们无不感叹:“天气热得太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教材在这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题材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有可选择性,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勇于大胆创新,促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故事和历史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如讲等差数列前项n和公式时,可引入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快速而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1+2+3+…+100=?”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小高斯是如何这么快计算出呢?”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集中讲解之后,配套相应的当堂反馈材料,允许凡是认为自己已达到教学大纲中关于本部分要求的学生自愿参加过关检测,若在规定时间内满足相应正确率(我一般选择90%),则可免除对应部分的作业及复习任务。过关检测题目的设置,宜将叙述题与计算、解答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留下思考的痕迹。而在他们自己赢取到的额外时间里,这部分走在前面的学生可以自由地从教师提供的充足的延伸性学习材料中选择感兴趣的材料继续或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应注意的是这些延展性的学习材料应与本节或先前就近内容关系紧密、对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提出更高的要求,达到巩固与灵活应用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大量的重复练习或超前介入下几节全体同学都将学习的内容。对于自认为尚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这部分过关检测时间将用来进行同质个体互助自学与师对生个别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将当堂得到其他学生或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持,这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难点把握教材重点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思维过程,通过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取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并形成符合学生个体学习的思维方式。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开放性问题,体现内容的层次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所谓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不唯一的数学题。这类问题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展示才智、发挥特长,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行为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学习《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进行分层教学。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有如下三个层次:(1)能找出一个或多个答案;(2)能找出所有的答案;(3)能有规律、有序地把所有的答案表示出来。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数学能力。进行开放题的教学也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新教材中所编排的开放题为开放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合理利用教材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