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获取民众政治认同的探析

2015-11-18 21:49曹琼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

曹琼

[摘 要]政治认同是执政党维护执政地位的基础和维持长久统治的前提条件。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巩固执政地位的角度出发,通过以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和更新人才为前提、以发展经济为物质保障、以关注民生为社会保障、以完善法律体系为法制保障、以倡导共同价值观为思想保障等路径,获取了民众长期的政治认同。借鉴人民行动党获取民众政治认同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民众政治认同、巩固执政地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民行动党;获取;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 D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1-0060-03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期间获得了民众的长期政治认同,不仅有党自身因素,更在于执政时期的诸多方针措施,使得民众确信人民行动党是值得信任的政党,其政府是好政府。分析人民行动党获取民众长期政治认同的原因,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获取民众政治认同、巩固执政地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民行动党具有以精英政治为基础的领导力,并且十分注重提升领导力。李光耀曾多次强调新加坡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于部长能力高强,并且有一群素质高的公务员做后盾;而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也在于政治领袖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政治领袖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稳定。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人民行动党在选择领袖接班人时,非常注重候选人的品格,认为好的领袖必须具备以下特质,即高智商;高情商;坚强的意志;忠于人民、忠于理想的献身精神;冷静、临危不乱的品质;超越本身部族的对国家的责任感。为了发掘政治人才,人民行动党在明确了选人标准后,采取了科学具体的方法。首先是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候选人。让年轻人明白不能只关心个人的发展和问题,要关心和了解国家的发展和问题;鼓励年轻人积极实践,对各项议题提出建议,直接参与讨论;给予有才干的年轻人机会,投身于政坛为民服务。其次是经验识人。很多党内资深领袖凭着多年的经验,在选人的问题上颇具慧眼,能够发掘出有潜力的候选人。最后是科学选人。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人才,自1979年起人民行动党采取了一种更为严格、系统的方式遴选候选人,候选人必须经过多重筛选程序才能最后脱颖而出。整个过程大致有七道程序,一般先由第二代领导人进行初筛,再由老一代领导人定夺。每一道程序都会淘汰一批候选人,整个过程不仅仅有智商测试,还会考验候选人的情商,以保证最终的人选在面临风险时能沉着冷静、临危不乱。

人民行动党主动地更新人才。更新人才一方面是人民行动党价值观念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外在形势的客观要求。从人民行动党权力移交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人民行动党更新人才具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人才更新要未雨绸缪并持续进行。人民行动党领导人,在新加坡刚刚独立时就已经郑重提出接班人的问题,要进行党内人才更新,为年轻人提供机会。其次,更新人才必须主动而坚决地进行。但同时,要很多老一辈的行动党议员退出政治舞台主动让贤,就此宣告其政治生涯结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光耀说过:“不能学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人民行动党元老如果总是紧握着权力不放,他们将不能履行他们的责任。除非我们能够有才干,有献身精神和有魄力的人,也就是那些能够使党和年轻一代的领导层符合九十年代需求的人。不然新加坡将会有麻烦。”[1]再次,更新人才必须保证权力交替的有序。人民行动党领导人的权力交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十几年时间一步步完成的,整个过程平稳而有序,做到了“软着陆”。最后,更新人才要妥善做好前代领导人的退后安排。让那些为国家、党和民众做出过贡献的党员能够老有所养,还可以发挥余热,得到应有的尊重。

人民行动党立足于新加坡国情,把发展经济作为执政之本,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并抓住时机,不断做出调整,完成了经济战略的一步一步转型,为获取民众的政治认同提供了物质保障。

执政初期,人民行动党制定了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发展制造业,推动了新加坡经济快速增长,改善了经济结构单一的情况。良好的成绩使人民行动党初步得到了民众的认同,为其继续执政打下了基础。1965年新加坡独立,失去了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条件。为了巩固人民行动党政府的统治,人民行动党领导人毅然决定推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提高了民众的收入水平,也证明了人民行动党驾驭经济的能力,增加了民众的政治认同。面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新加坡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力,再一次的经济战略转型是人民行动党破釜沉舟之举,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化战略。此次经济转型,人民行动党因势利导,推动了新加坡的产业升级,至1984年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只有人民行动党才能管理好新加坡。1985年,新加坡出现了经济大衰退,经济增长率骤降至-1.6%,人民行动党面临执政以来经济上的第一次巨大困境。1986年时任政府领导迅速做出了经济转型,开始实行制造业与服务业双驱动的战略模式。这次工业化战略调整,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步走,环环相扣,逐步把新加坡变成了竞争力较强且能向国际输出多种服务的国际化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新加坡也受到冲击,但由于人民行动党政府在危机发生前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和危机发生后及时、正确的对策,很快走出了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到二十一世纪,新加坡进一步加强发展创新密集产业,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新加坡人均GDP与当初相比增长了80倍,接近4万美元,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亚洲位列第一。

保持经济增长,让民众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是人民行动党获得民众政治认同的一贯做法。面对经济衰退,人民行动党的各项举措都得到了民众的认可,新加坡的历次大选都见证了民众对人民行动党的较高支持,巩固了其执政之基。

在新加坡,多党竞争长期存在,虽然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但依旧不能丝毫懈怠。人民行动党一直关注民生,确保让民众安居乐业,感受到人民行动党政府的施政方针切实有效,是人民行动党获取民众政治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央公积金制度是新加坡的综合社会保障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设有专门的《中央公积金法》,并成立专门负责管理公积金的中央公积金局。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人民行动党进一步完善了公积金制度和中央公积金局的管理职能,赋予其更大的行政自主权。中央公积金制度建立以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缴费水平不断提高,从最初的养老功能发展成为综合了住房、医疗、教育等在内的多功能制度。中央公积金制度将民众的切身利益与政府的好坏、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由于每个人都有公积金户口,由谁来组织政府,就与人们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除非由诚实、有才干和可靠的人来当政,否则,民众本身就会遭殃;由于当政者的政策措施将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人们的政治意识也就获得了巨大的提高。[2]人民行动党一直持续优化完善中央公积金制度,保障了新加坡民众的基本生活,亦有利于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自然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和认同。除此之外,人民行动党还将住房问题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通过“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着力营造“易居”之地。20多年后,新加坡每10名居民当中,就有9名拥有自己的住房。

李光耀曾指出:“公积金和居者有其屋计划确保了政治稳定,使新加坡持续不断地发展了30多年。”[3]实际上,人民行动党实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和“居者有其屋”政策,不仅仅夯实了该党执政社会基础,也巩固了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石,更是获取了民众心理上的高度认可和依赖。

国家的进步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秩序,而法律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人民行动党执政以后,为了推动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坚定地推行法治。李光耀认为:“当现行的法律不能维持秩序时,就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保证社会回到秩序状态。”[4]根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现行的法律、法规多达400多种,法律的规定非常详细,可操作性强。并且人民行动党政府执行法律非常严苛,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事,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得心存侥幸之人也不敢以身试法。

不仅如此,人民行动党还制定了严密、严厉的法律来规范官员的行为,以法保廉,让官员不敢贪,获取民众的信任。1960年新加坡出台《防止腐败法》,扩大“礼品”的定义范围,使之包括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不仅仅指金钱。这使得法律在处理各种不同的贿赂时能够更加灵活。反腐官员被赋予更大权力来逮捕个人、搜查住宅、调查嫌疑人及其密切相关者的银行账户和银行存折等。同时,不再需要由国家去证明,受贿者是否有权给他人好处。被指控者凡过着超出其收入水平的日子,或者无法解释其财产来源,都被认为是贪污腐败的嫌疑犯,应该由当事人出来自证清白。[5]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新加坡保持政治清明,社会持续稳定而有序发展,广大民众安心生活的保障,也是人民行动党获得民众高度政治认同的法宝。

新加坡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各自信仰和文化差异很大,如何促进各民族、各种族共同发展,良好互动合作,一直是人民行动党长期重视的问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直致力于在多元文化中构筑某种价值认同,这一价值认同对新加坡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加坡70%为华人,老一代都受到儒家文化熏陶,有良好的思想基础。自1965年独立之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着力从儒家传统文化的转化方面挖掘道德资源,倡导共同价值观。它把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视为儒学核心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政府的治国之纲,确立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儒家伦理或亚洲价值观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6],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7]

在树立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人民行动党还确立了多种族民族文化民主原则,培养了“新加坡人”的观念,树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观念。[8]这些举措得到了国会和民间的广泛支持,甚至反对党阵营中很多领袖都没有反对。人民行动党提出的共同价值观作为培养国民国家意识的基础,促进了新加坡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对于人民行动党自身而言,这是维护其执政合法性,获取民众政治认同的有效手段。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的需求来自各方面,如何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认同,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难题。以人民行动党获取民众政治认同的经验为鉴,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自身领导力,注重更新人才,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选拔和培养高素质接班人,提高党执政水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提升经济绩效,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收入,获得人民认可;更加注重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医疗、教育、养老覆盖面,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构建政党的法治系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持,让人民能够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发扬传统文化道德的示范作用,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和政治认同。只有通过上述行之有效的举措,才能得到中国人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李光耀.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M].外文出版社,2001:618-619.

[2]魏新文,吕元礼.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三重基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3(3).

[3]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M].香港:联邦出版社(新)私人有限公司,2000:117—118.

[4]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1.

[5]庄庆山.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管理和结构[D].上海:“中外执政党治党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6]李耀峰.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与道德治理——以新加坡社会公共政策的道德引导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7]吕元礼.新加坡为什么能(下卷)[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91-94.

[8]周敬青.国外一些执政党获取民众认同路径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3).

本文是周敬青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外执政党治党理政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批准号为12&ZD078。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 捷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内地新疆班“三史”课程的价值指向
中国农村:法治化环境、政治认同、社会治理关系研究
情感何以影响社会稳定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试论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及其培养
试论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