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及其培养

2015-05-22 05:58陈礼松
智富时代 2015年3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培养

陈礼松

【摘 要】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探讨和研究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扩大政治参与、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促进民族政治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界定了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科学内涵,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民族、村社等层面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政治认同;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培养

一、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科学内涵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基础上,对社会政治生活生产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实质上是政治心理的反映。在国家政治统治稳定的前提下,社会成员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政治社会化不断提高,人们在情感和意识上不断对国家依靠,形成对国家政治的普遍认同。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定义应建立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包含着少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内容,是少数民族在服从国家政治统治的前提下,基于一定在民族政治文化和民族政治心理对特定的政治单位的认可和归属,是少数民族社会成员与民族政治体系相互作用和影响实现对政治资源、政治信息和政治产品输入和输出的反映。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是相互认同的主体,国家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是通过政策实的施、法律的保障等手段实现;而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可是基于本民族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文化通过参与某个政治单位的政治生活等方式实现,这种参与既是对国家或某个政治单位的认可,同时也是作为“政治人”找到政治归属。少数民族与政治体系或政治单位的参与互动也就突出地表现在政治资源、政治信息和政治产品输入和输出上。少数民族通过政治参与实现其政治价值和政治利益,若少数民族成员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会由内参与转向外参与,从而引发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危机,而这种危机通常表现为群体性突发事件。

二、我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主要居住在边疆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首先,各民族受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历史传统及政治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少数民族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国家政治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观念等发生价值取向上才冲突,若这种冲突调试不好就会制约少数民族对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同;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制约了少数民族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阻碍了其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导致对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培养缺乏物质保障和内驱动力。而这种差距会导致少数民族在政治心理上的不平衡,致使对国家政治体系认同受到一定的影响;再次,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存在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政治认同感相对较低,现状不容乐观①。

(二)我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特点

1、差异性。少数民族在整体上对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与内地少数民族存在差异。其原因除了地理因素和民族特质之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外界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的影响和煽动大于内地。在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下,民族区域政治体系运作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影响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外在因素的可能性增强,差异性也越明显,表现为边疆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危机大于内地。

2、互动性。扩大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少数民族找到政治表达的途径,保障个人或集体的利益,所以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认同具有良性互动性。这种政治互动会促使民族政治体系的运作不断完善,同时在高度的国家政治认同下会对潜在的政治认同危机起到缓解或消除的作用②。

3、趋利性。少数民族政治认同不能排除它存在被动性,这种被动不是在高压的政治统治下造成的,是少数民族社会成员或民族干部从自身或本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政治实践过程中选择相互协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达到国家的政治认同。

4、连带性。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是与政治文化、政治心理和政治参与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每一个要素都将影响到对整体的把握,必须联系起来考虑,才能对现实社会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进行客观、合理、科学的研究。

三、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感

(一)努力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对国家政治权力的承认和赞同,并自觉地按照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政治行为。把少数民族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变为符合一定政治规范的自觉行为,这对加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度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扩大了基层民主,使广大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广泛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为我国的民族政治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群众基础;其次,保障基层政治稳定。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凸显,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给基层政治稳定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加强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培养,让少数民族的思想和政治行为统一到国家要求上来,自觉地遵守和认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基层社会的安定团结;第三,提高基层政府的执行力。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会对提高政府执行力产生推动作用,有了少数民族广泛而高度的政治认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有效的落实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成员中去。

(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感

扩大政治参与、出台和落实少数民族政策是实现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有的学者还借用了一些西方的理论对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加以论述,这些都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但从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主要类型来看,应从国家、民族、村社这三种层面入手:

1、国家层面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层面的政治认同,即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对民族政治体系中国家政治体系及其运作的认同。从国家层面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要从内、外两个方向进行。对内要求国家政治体系健全和完善,政治权力的运用、政治角色的定位、政治关系的协调统一和政治规范的要求与执行都要以积极有效的方式运转。尽管少数民族社会成员没有直接了解这一运作方式,但运作的作用效果会体现在少数民族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中。因此,国家政治体系健全、完善与高效运作是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内在要求。对外要输出公共政策,以实现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为目标指向。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国家输出的公共政策要最大程度地体系少数民族的利益需求,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少数民族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愿望在国家政治体系运作中得到体现,极大的增强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对国家得到的认同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家政治体系围绕少数民族的愿望和要求运作,而是使二者利益达到最大化的统一。

2、民族层面

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中心环节是民族层面的政治认同,即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对民族政治体系中民族区域自治政治体系及运作的认同。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更能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体系运作引起的效果,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政治体系的运作要实现公正与公平。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制定民族优惠政策、维护辖区内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政治体系运作和地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在以少数民族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为基础上把握好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民族工作原则和民族关系导向等,以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为前提;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原则;以实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为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提供全方位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3、村社层面

村社层面的政治认同就是少数民族社会成员对民族政治体系中民族村社政治体系及其运作的认同,是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最终执行者。民族村社政治体系运作会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也直接影响少数民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村社层面的政治认同作为非国家形态的政治体系,其政治权力不是由村长和村支书掌握,村社家族首领、族长、宗教权威、民族风俗等都掌握着一定的政治资源,在处理民族内部事务是具有较高的权威,这对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大基层政治改革的力度,扩大基层民主,让少数民族社会成员按照设定的程序广泛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也要尊重本民族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和民族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强村社的党组织建设,充分发展党员,并做好党员的思想、作风教育,是党员把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到少数民族社会成员中,争取其广泛的政治认同。在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上,村社层面的政治体系处于相对边缘化的位置,却是目前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薄弱环节,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危机也往往在村社层面引起。因此加强村社层面的政治认同将培养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突破口,形成自下而上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培养渠道和方式,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少数民族高度的国家认同会使民族层面和村社层面的政治认同降低,会导致基层矛盾增多,不利益基层的政治稳定;少数民族只对民族层面的政治认同,易使少数民族形成民族分裂思想,同也不利于基层民族政治建设;若少数民族具有高度的村社层面的政治认同,有会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到村社等。因此,如何综合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村社层面实现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是对党和国家实现科学执政考验,是体现更高的政治智慧和技巧一个重要方面。

注释:

①彭庆军.现代政治认同与和谐社会〔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5).

②陈纪、高永久,“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概念的内涵探讨[J].《新疆社会学》,2009(1).

【参考文献】

[1]周平.民族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阿克塞尔·霍耐特(德).为承认而斗争(胡继华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威尔·金里卡(加),应奇、葛水林译.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高永久,陈纪.论社会转型时期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国家转向[J].广西民族研究,2008(2).

[5]陈纪,高永久.“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概念的内涵探讨[J].新疆社会学,2009(1).

[6]马克林,邓美.西部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心理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6).

[7]余翠娥.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理性化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6).

[8]高永久.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3(3).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培养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