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燕
【摘 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自己的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在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中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以及提高新课程教学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教学行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课改虽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对有效性教学的认识的缺乏,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学得热火,但成绩越考越差。所以,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我想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人为本思想、全新的教材观等。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倡有效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更有重要的意义。
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准备。 首先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撰写教案时,要有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其次提高备课工作的有效性,落实集体研讨制度和备课组长负责制度,落实研讨的内容责任到人,并改进集体备课的方法,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再次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要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预习题;三是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
课堂教学是实施过程,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每一节内容都有一个“问题探讨”来引入新课,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探讨”都设置得很理想,因此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但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通过对前一阶段的教学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的教学效益打下了基础。这就说明了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而不只是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改革要求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用它来显示差异,促进平衡,强化导向,切实使教学效益获得可持续的提高。教学评价应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来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高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因此,有效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必须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牢牢把握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国教育部.《生物1》,《生物2》,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厚德.有效教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