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植入”

2015-11-13 14:06赵阳
科教导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植入文化教育文化

赵阳

摘 要 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当传播主体有目的、有意识、主动地将某种文化向特定人群传递,即是一种文化植入。文化植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过程,通过对文化植入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文化教育的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文化 植入 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02

Cultures Infiltrate - The Efficient Research on Culture Education

ZHAO Y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The modes on culture transmission are various. The dissemination transmission subject transmits a certain culture to an appointed crowd purposefully, consciously and actively,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culture infiltrate. Culture infiltrate is an exceptive procedure of culture dissemination as well as can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echniques of culture educ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ulture infiltrate, thus it has important meaning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culture; infiltration; culture education

文化具有着的巨大影响力。当今社会,从企业院校到国家政府,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组织都在推崇建立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并期待能够将这种文化作用于自身组织内部的成员,以实现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可如何进行文化教育,从而可以让一个人或一群人接受、认可、受影响于某种文化呢?要实现有效的文化教育,就必须通过一些方法,我们姑且将这些方法实施的过程称为“植入”,那么,研究“文化植入”便是一个十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

1 文化植入的主体和客体

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文化植入则是特指传播主体有目的、有意识、主动地将某种文化向特定人群传递,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的主体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最大的文化植入主体是国家,为了维系民心、巩固政权,国家的统治者必须要在思想文化上对其人民进行统一。古往今来,从推崇四书五经,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到满清入关,不惜“嘉定三屠”也要百姓削发易服,皆是一种强势文化植入的表现。如今,国家层面的文化植入,逐渐演变成强调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的继承和发扬。在国家层面之下,是各类社会组织层面的文化植入。随着管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愈发认识到文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各级各类组织也纷纷强调建立自己的文化,如现代企业都积极推崇企业文化、政府机关大力倡导廉洁文化、各级院校积极构建校园文化等。文化植入的最小主体是家庭,家风的传承就是一种小型的文化植入:家庭的长者把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传递给家庭的晚辈,并逐代延续,以此指导、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以实现家族的兴旺发达。而在封建社会直至民国,很多大的家族不仅强调家风,甚至还有自己的家法、家规、宗祠制度等,这些都是以强势手段实现文化植入的表现。

文化植入的客体即是指特定文化的接受者,我们也可以用简单和复杂来分为两类。简单客体是指思想、观念尚不成熟,比较容易接受新文化的群体,如:少年儿童、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等;同样,复杂客体则是指思想、观念已经成熟,思辨批判意识较强的群体,如: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成年人、大学生等。不同的客体影响着文化植入的效果,以及文化植入的种类和方式。

2 文化植入的媒介

文化植入的主体要实现对客体的文化植入,就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言传、说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但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媒介在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活动。现代汉语对活动的定义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它具有目的性,能实现一定的社会职能。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文化植入正是通过活动的方式实现的。在大的层面,祭扫烈士陵园、参观历史博物馆等经常成为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惯用的方法;在中间层面,企业对新进员工进行的参观、培训,素质拓展等活动,各级行政机构组织公职人员参观监狱、聆听贪腐分子反省报告等,都是以活动载体进行文化传递;在最小层面的家庭教育中,也有不少父母通过身体力行,带领子女参加劳动、到乡村体验生活等方式,进行家风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文化植入,其优点在于通过活动自身的趣味性,更能增强受众的注意力,依托受众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强化文化植入效果。

(2)媒体。文化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到现实生活中,便可以演变成各种信息符号,比如文字、图像、声音等,而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便具有了文化传递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概念从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拓展到电脑网络,再到今天的手机移动终端,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捷,这就使得媒体成为文化植入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实际生活中,依托媒体进行文化植入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正是假借美食之名,以光影记录的形式,宣扬中华文化的精粹;而面对电视及网络上各种国外影视作品,不少有识之士高呼“文化入侵”,以致国家广电总局对一些外国影视作品做出禁播的命令,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作用。

(3)仪式。仪式是活动的一种,但仪式不同于普通的人类活动,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是一种古老而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古今中外的社会人类学家对“仪式”已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尽管成果纷繁,但是对于仪式所具有的功能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还是基本趋同的。仪式行为者通过行动、姿势、舞蹈、吟唱、演奏等表演活动和对象、场景等实物安排构拟出一个有意义的仪式情境,并从这样的情境中重温和体验这些意义带给他们的心灵慰藉和精神需求。各种各样的仪式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社会功能,如:祖先崇拜仪式有控制政治继承的作用、祭祀庆典有界定亲属义务的作用、神灵崇拜有协调农时的作用、占卜仪式有加强社会控制的作用、成人礼有促进人格成熟的作用等等。尽管功能各异,但所有仪式发挥其功能的核心,都在于引发仪式参与者特定的动机和强烈情绪的心灵状态。仪式是人们对动机、情绪、感情以及意义灌注的工具。

(4)环境。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生态、植被等;二是人文环境,包括:制度、观念、行为准则等。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环境的不同可以孕育不同的地域文化,比如同为中华文明,烟雨江南与黄土高原、齐鲁大地与岭南山水就分别显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些文化差异会表现在语言、风俗、着装、习惯等很多方面。另一方面,人文环境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进而影响身处其中的人。中国经典的育儿故事《孟母三迁》,凸显的就是人文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反过来讲,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去实现——与自然环境天然形成,难以改变不同,人文环境本就是人为形成的,完全可以人为地再进行改变和完善。

3 文化植入的分类

在生物学中常出现“显性”和“隐性”的概念,表示某个基因的性状是表达的或是隐藏的。在文化植入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生物学的区分方法,根据植入过程的表现情况,将文化植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大类。

(1)显性植入。如同显性基因是表达的,能够让人看见一样,显性的文化植入也是一个“摆在台面上”,主题明确、过程清晰的植入形式。典型的显性文化植入是课堂教育:将需要让被教育者接受的文化内容编入课本,以课程的形式加以灌输,目的明确、内容系统且一般还会有考试等考核手段作鞭策。除此之外,显性文化植入也会利用媒介进行间接的实施,比如:通过播放主题明确的影视剧作品、参观访问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场所等,将明确的文化思想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加以传递。显性文化植入在家庭教育方面体现为“言传身教”,“言传”是直接灌输,“身教”是间接表达。显性文化植入的特点在于,其实施过程的主题意义明确、信息量大、强度高,可以较快实现文化的植入。但这种植入方式对实施过程中的技巧设计也要求较高,如果不能精心设计好每一次实施过程,那么这种主旨明确、高信息量、高强度的灌输,也会引起被教育者的抵触甚至反感。

(2)隐性植入。与显性植入相对,文化植入中也存在着隐性植入方式。人们经常谈到的广告植入,就是利用语言、图像等将产品信息巧妙融入到影视文化作品中,以实现品牌传播的隐性方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上的“阈下知觉”理论:植入式广告在电影中播放时,没有超出观众对广告感知的阈限值,公众很难察觉,但却受到影响。而在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影视作品同样经常作为隐性植入的载体:在影视作品表现自身主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剧中环境、人物形象、语言、习惯、生活方式等一系列要素的塑造,实现了将特定文化与跌宕的剧情和炫目的特效的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隐性文化植入借助的媒介并不单限于影视作品,环境也可以成为隐性文化植入的另一借力点,尤其是制度环境。如Google为鼓励创新,允许员工自由装饰自己的办公室、在公司内部自由流动,自由到一个新部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一系列制度设计让员工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产生创新的驱动力。除了媒体、环境外,语言也是文化隐性植入的媒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任何一种人类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剥离其文化属性而仅仅强调其工具性,因此,对一门语言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也是对一种文化认识和接纳的过程。隐性文化植入充分利用了媒介的作用,其特点在于文化植入的方式较为隐蔽,容易让人接受而不产生抵触,但也正因为其隐蔽性,隐性文化植入在强度上不及显性植入,且往往需要较长的实施时间。

文化植入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其本身并无好坏、对错之分,关键在于文化植入的主体是谁,文化植入的目的是什么,植入的是什么样的文化。研究文化植入,正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文化植入技巧,从而为提升国民素质、振兴国家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参考文献

[1]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J].广西民族研究,2003(3)(总第73期).

[2]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2).

[3] 张爱娣.美国大片中植入式广告的跨文化传播[J].新闻世界,2011(7).

[4] 马玉堂.宗教文化论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0-42.

猜你喜欢
植入文化教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师德教育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岗位培训过程中的植入与开展
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
韩国“植入”赶超好莱坞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