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
【摘 要】从发展角度讲,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应该使学生获得简单的字词语句、基本的语法修辞、常用的篇章结构、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如果连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那么提高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关键词】激发兴趣;融情朗读;生动表达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个比喻明确地告诉我们:任何大的事情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也是如此,应该从基本功抓起。对于学习者来说,首先应该通过学习来掌握各种基础知识,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各项技能。小学生学习语文更是如此,唯有把最基础的东西学到手,才能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立足课堂、激发兴趣,让学生会听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首先应该是从听开始的。学生通过倾听来理解老师口语表达的各种信息,之后才会在头脑中将这些语言转换成各种能力。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课堂,通过问答或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倾听状态,集中学生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听的欲望和兴趣。并适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赞扬和鼓励。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养成乐于倾听的好习惯,这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大有帮助的。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结合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随意性大的特点。把倾听当作一项语文基本素养来训练,只有对倾听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结合课本、披文入情,让学生会读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能够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用形象化的口语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从基础角度而言,朗读能规范发音,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求小朋友跟着老师读,看清楚口型,这都是为了规范发音,如果不读,就根本不会知道发音是否正确,只有读出来,发现不对之处才能及时加以改正。朗读还能帮助理解,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我抓住了文中“辩斗”的内容,让通过自读或者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便会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景之中,让他们在朗读和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方法。
三、训练思维、促进表达,让学生会写
听说也好,读写也罢。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我在提问的过程当中,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各种对话练习,促使学生学会表达。
简单说,表达就是通过口述或文字的方式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然而受小学生知识面儿窄和逻辑思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强是一种普通和正常的现象。而此时,我们如果能利用课文插图,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口语训练,或者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达练习,多留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等等。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是学生在不断地说话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为将来动笔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小学生写作是从一年级的“口头作文”开始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首先应该从指导学生说话开始。例如在说话训练中,我经常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能够完整地表述事情,帮助他们形成句子的概念。或者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把他们内心的想法或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平时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或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巩固识字,又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认识和表达能力,这样便可以为将来抒发思想感情撰写各类文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总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化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而且能够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应该从语文基本功抓起,并且在今后的实践教学当中予以重视和科学地加以实施,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宝云.小学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陈雨花.语感训练“四法”[J].小学语文教师,2003,(6).
[3]黄新清.提高朗读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