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峰
【关键词】 化学教学;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09—01
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师要想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就必须采用恰当有效的提问策略与措施,有效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一、怎样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通向知识殿堂的敲门砖,也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就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复习与要学的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例如,在《测量空气中含氧量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回想下测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我们是如何测出硫酸铜晶体中水的含量的?学生回忆道:通过加热将水分蒸发,然后用质量差算出水的质量,再算出水的质量与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比。教师紧接着问:现在我们要测空气中的含氧量,可以怎么做呢?此时学生会马上联系到和测硫酸铜晶体中水的含量类似的方法。
2.通过趣闻轶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教学开始或教学过程中可插入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趣闻轶事,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人们通常用下列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氢氧化钙,然后将净化后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轻质碳酸钙,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原理。答案(1)CaCO3=CaO + CO2↑;(2)CaO + H2O = Ca(OH)2 ;(3)Ca(OH)2 + CO2 =CaCO3↓+H2O。我讲解完写出化学方程式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个胆大的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的想法: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的成分也是碳酸钙,为什么还要花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转化一番?然后我告诉学生们,石灰石的杂质含量较高,影响牙膏的品质,而转化后的轻质碳酸钙比较纯净,同学们恍然大悟。
二、如何在因势利导的过程中提问
1.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问
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切忌采用一个固定模式。即使同一个知识内容,在不同场合进行提问时,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课堂提问应是双向的,在课堂上既有教师的提问,也有学生的提问,是一种双边的互动活动。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原理中,有些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它是由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得的。而有些老师不会单一地告诉学生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来一些固体物质,比如,石头、鸡蛋壳、水泥等,再提供稀盐酸和稀硫酸。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自己探究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是什么,它们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能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什么?显然,上一种做法只是让学生知道了结果,而第二种不仅锻炼了他们动手探究的能力,更让他们学到更多有关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优化和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设计好每个问题,并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思维创造性。
2.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复杂问题
对于教学中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可把问题化大为小,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提问,慢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因此要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思考问题的设计的要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
3.同一问题多想后问
在化学教学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或实验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师必须提出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把二氧化碳通入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加热该液体,看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受热后又变回紫色。教师提问:根据上述现象,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问题:紫色紫色石蕊试液为什么会变红色?什么物质导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以本堂的重难点知识,从另一个角度来提问,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上完新课后,教师先让学生回顾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提出一些需要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学习不是学习者简单地将知识拷贝到大脑中,而是学生能将知识自主构建的一个过程。课堂的总结变换式提问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差异,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