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关注“穷孩子”的精神贫困(一组)

2015-11-10 19:09
甘肃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穷孩子尊师礼法

谁来关注“穷孩子”的精神贫困

贫穷会对人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老祖宗耳提面命,谆谆教导,“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各个版本的奋斗故事中,几乎都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穷”能生“志”。但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是,穷人家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心理创伤。

贫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他们培养昂扬向上的自信力以及阳光豁达的心理养成。经济层面上的困厄,更易带来自卑感和惶恐感,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过分矜贵、脆弱的自尊心。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揆诸现实,不得不说,对于贫困家庭孩子的心理关怀,多数情况下都是缺位的。精神帮扶、心理干预的不到位,让这些贫困生只能独自体悟“穷”与“志”的大道理。一旦他们走不出认知泥沼,建立内心防御机制来化解因“穷”滋生的种种负面情感,就易形成性格上的某种极端缺陷。

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只有内心健康,具备豁达自信、厚重致远的健康心理,才能摆脱因贫穷给内心带来的种种困厄,告别精神层面上的匮乏与穷困。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在为贫困孩子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更要提供丰厚、温情的精神支持,用心理关怀化解他们内心的自卑与自我矮化。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帮扶、善解人意的关怀,才能让豁达温暖的阳光照进贫困生的心底,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心理成长。

(关 越)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句,语出《荀子·大略》。荀子指出,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晴雨表。先秦诸子百家尽管在如何治理社会乱象上开具的处方不同,但在尊师重教上则完全一致。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对先秦诸子的尊师思想做了集大成的阐释。

荀子高度尊崇礼法,认为老师是礼法的守望者,是社会秩序的看护人。他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习懂得礼法,遵守礼法,而老师,就是以身作则、以己示范的人,是礼法的代表者和体现者。在荀子看来,如果没有教师,不懂得礼法,一个人即便有其他能力,也只能偏离正道,流于匪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精辟总结了中华民族尊师的思想渊源,也对此后中国社会尊师重教风习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它既是我国古代社会尊师传统的提炼,也是鉴察历代政治得失的一个重要指数,今天依然是我们社会文明程度的风向标。

(徐 梓)

靠抓阄分专业  前途岂是儿戏

近日,湖南某大学通过大类招生入学的学生面临着细分专业的问题。学院领导经讨论决定成绩排名前200位的学生可自选专业,其余学生抓阄分专业。此举引发社会的广泛质疑和讨论。

抓阄抓的是运气,选专业则关系一个大学生的职业乃至人生走向,以抓阄分专业,“冷门专业”不愁生源了,但对学生来说公平吗?抓阄是随机的,看起来公平,但它无视学生的意愿、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这显然极度不公平。大类招生的一大好处是避免高考生报志愿的盲目性,提供更多专业选择空间,而抓阄分专业的做法恰恰把盲目性发挥到了极致。南辕北辙,莫过于此。

诚然,专业有冷热,完全按学生的意愿分专业不现实。这需要学院对“冷门专业”做好“推销”,让学生全面了解各专业特点和前景。根本上,学院应以学生志愿、成绩等因素,建立合理的筛选标准。

(谌 尘)

猜你喜欢
穷孩子尊师礼法
浓浓尊师意 深深感恩情——玉泉小学教师节主题活动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礼法之治与泰始律令
礼法文化中的“情实”问题及其巫术渊源
何尊师之谜
晏子论礼
吴佳倩油画作品〈之二〉
苏轼的礼法融合及其意义
读《含泪推荐的好文:<我叫山果>》
贱贱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