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子 张富有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自学开始,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现状分析 策略 设想 自主学习
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预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反之,如果养成不良的预习习惯,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还会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习惯最终成为学生人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学习习惯是不断地形成、发展和定型的。应该不断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一、语文课预习现状分析
作为教师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研究。为此,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法,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来分析,课前预习存在的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预习缺乏明确指导和书面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让学生预习,但具体怎么预习,学生该做些什么,教师并没有细化,没有具体的书面要求,仅仅限于口头要求,课前预习往往浮于表面。
2.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过于模式化。许多语文教师在学期初,就给全班学生制定了本学期的预习要求,从读课文出发,到字、词的抄写及词义的理解,到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到最后的查找资料和质疑,前后不少于七八个项目,每篇课文的预习要求都是一个模式,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思维水平和个性差异,不考虑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预习作业的布置采取一刀切,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要求,没有针对性、选择性。
(二)学生方面
1.不重视课前预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他们对课前预习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前预习作业不用管,反正教师到时候会讲的。有的学生或是家长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读读课文,画画生字,标标自然段,蜻蜓点水、敷衍了事。
2.未养成预习习惯,不讲究预习方法。由于教师对预习缺乏指导和明确要求,学生如何去预习,如何做到有效预习缺少一定的方式方法。预习时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重视,偏重于读字词等的理解。在预习中能主动去完成课后思考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
3.不注重预习质量,缺少问题意识。对预习中的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不能够主动提出疑问,对于一些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
(三)家长方面
大部分家长往往以没时间或常年出外打工为理由,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往往疏于监督,推卸责任;还有的家长没有充分意识到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根本不会关心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孩子的预习作业,那就更是不会过问了。
二、应对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一)循序渐进,指导预习过程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对于预习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进行安排,文章内容应该是从易到难、由浅至深、从扶到放,应该逐步推进,循序渐进。要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他们尽快掌握一定的预习的方式方法。对于在预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认真总结。只有学生在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
(二)检查反馈,维持学生预习的热度
每次上课的前一部分,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环节,以此来检查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通过这个环节的检查,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可以提高学生课下预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二,通过教师的检查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复习不透彻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使学生熟练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预习习惯,激发预习兴趣
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各组的小组长在讨论中谈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小学生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会自发地想,为什么别人能获得教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而自己却没有呢?这样他就会重视预习环节,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发现预习的重要性和优势,不知不觉间,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让班级里有一种预习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
(四)预习要尊重差异,提出预习要求
要尊重个性差异,分层进行布置和检查。对于学生分成两个部分,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中的字、词,还要能够把握文章的情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预习时要掌握课文中的字词,以及文章大意就可以。只有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五)坚持家校共育
学生的语文预习应该有家长的参与,因为学生的预习一般是在家里进行,所以父母亲应该主动参与学生的语文预习,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家长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对于孩子在预习中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应该予以表扬和肯定,增强学生的预习信心和主动性,利用家长会让学生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做法,引起共鸣。
(六)重视适度评价
运用多元评价理论,反馈学生的语文预习情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评价中获得“我能行,我可以成功”的情绪体验,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努力,完善自我。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前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发展,让学生适应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不断实现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主动解惑的习惯、主动复习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