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琴
摘 要:维生素C缺乏病主要是指坏血病,坏血病在历史上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过去几百年间曾在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特别是在远航海员中尤为严重,故有“水手的恐惧”之称。
关键词:维生素C;化学与生活;实验探究
化学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化学的影子。化学既研究微观,又研究宏观,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所以应说一切物质都和化学有关系,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物质都是化学物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蔬菜水果。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物质条件的调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演变成食肉动物,像蔬菜水果这些“草”吃得相比就少了,所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身体上的变化,比如坏血病、肥胖症、心脏病等。所以建议人们少吃肉多吃“草”。
坏血病(scurvy),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化学名:L-3-氧代苏己糖醛酸内酯,分子式:C6H8O6。。维生素C缺乏病主要是指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不仅能引起坏血病,还与炎症、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患有关。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Vc,只能通过食用蔬菜、水果或相关的饮料药物来补充。
学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加深对物质的认识,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于维生素知识,学生在生物课上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概念,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有介绍维生素,学生对维生素有了大概的了解。高中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就是对身边化学问题的专门的研究性实验,将身边的物质带进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第三章所学知识中,基本已经掌握了应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物质中酸含量的基本方法,且熟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我们教师没有直接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实验操作,而是以引导的形式带领学生交流各自的意见,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自行分析实验。实验前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的方案,并分小组报告所设计的方案,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设计的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在分析讨论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对该节研究型实验课的研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有关维生素C的一些性质以及维生素含量的测定。进一步认识了维生素C的一些性质,再一次将生活中的物质带进课堂,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对不同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的探究,学生既了解了本实验的化学反应的原理,又搞清楚了在酸碱滴定法的基础上弄清楚实验的操作原理和过程。同时也可深入渗透一些有关维生素C的性质。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定的,易被氧化和分解,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I2和O2等氧化剂氧化。维生素C是强有力的还原剂,参与并调节体内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和羟化反应,如将人体内的三价的Fe3+还原成二价的Fe2+,加速铁元素的吸收;参与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从而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协助赖氯酸、脯氨酸羟化,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等。维生素C还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神经递质的合成,故缺乏时免疫力低下,应激能力差,易遭感染,伤口愈合慢。
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分析生活当中应该如何处理。蔬菜、水果、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根据维生素C极易受到热、光、氧的破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尽可能地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的损失?学生纷纷自告奋勇,提出了很多有用的方法。比如:(1)许多蔬菜、水果在卫生的基础上能生吃的尽量生吃;(2)水果蔬菜不要放太久,要趁着新鲜时候吃;(3)蔬菜、水果如要保存,应尽可能放在冰箱里:(4)水果、蔬菜不要切得太细;(5)蔬菜、水果汁要立刻食用;(6)切开的果蔬不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要用保鲜膜包住,以减少其氧化的机会;(7)烧煮蔬菜等食物时,尽可能缩短烹饪时间,以减少高温的破坏;(8)烹饪蔬菜等事尽可能盖上锅盖,以减少氧化的机会;(9)蔬果的汤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应尽可能地把汤喝掉等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学习化学确实是有用的,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样既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能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了思维,从而进一步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