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课堂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培养策略

2015-11-08 08:33:48沈丹丹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中学生

沈丹丹

摘 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某个知识点或做大量习题,而是要让他们形成一种科学本质观,以科学本质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科学本质观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以科学作为基准的思维模式,科学本质讲究科学依据,需要不断创新且一直处于发展状态,对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培养需要教师从不同维度来实现。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本质观;中学生

学习科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形成一种科学思考的思维模式,讲究创新与发展,以科学为依据,不断追求学习和生活中的新高度,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带领学生发掘知识背后的事实依据,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科学课堂培养初中生科学本质观的具体策略。

一、理解教材,以实证的意识组织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观察、实验、推理和怀疑等方式得出的,但并不是说科学知识的得出完全依赖于上述几种做法。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课本知识讲述时,不要仅仅凭着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得出最后结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在传授知识,而并不是在培养他们的科学本质观念。老师应该通过大量实证,为每个结论的得出提供大量的科学依据,以使学生做到在对科学依据和相应推理的过程中理解课本中有关结论的得出是基于大量科学性的推理过程的,以此启发学生具备实证的意识。比如,在学习“观察生物”这一节内容时,老师不要将教学重点放到讲述不同生物特征的知识点上,而要以实证的方式,带领学生通过相关实验,自主观察不同生物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出不同生物的不同特征,然后再与课本上提供的特征相对比,比较自己的总结与书上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带领学生对不同点进行实证,通过相关实验证明到底是谁的总结出现了错误,如果由于教学设施等客观原因,导致书上的有些知识点不能通过有关实验得出,老师也要搜索有关实验图片或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都是基于科学实验来论证的。以实证的意识组织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最终目的。

二、整合教材,以探究的理念彰显科学本质

探究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作为一门课程,担负着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此,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将科学探究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呈现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目标。在科学教材上,设置了许多以科学探究为主题的内容,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科学探究版块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比如,在进行“地壳的变动”相关内容的学习时,大多数老师都会按照课本既定顺序,先讲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然后向学生讲述有关大陆漂移的假说,最后讲述地壳变动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没有体现出科学探究对获得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而且抹杀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科学本质观念的建立,只是在照本宣科。为了避免这种弊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完全可以调换一下讲解顺序,突出科学本质观。比如,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一名探险者在登山过程中,在山上发现了一块海洋生物的化石。然后询问出现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收集相关科学事实依据,最终证明老师和学生先前的猜测。然后老师可以进一步将教学推进,让学生思考是什么给予了地壳运动的力量,接着逐步引入地球内部构造的内容。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大胆猜想,探究验证,进一步推动学生科学本质观念的构建。

三、丰富教材,以创新的视角看待技术改进的过程

技术的改进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持,科学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又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在初中科学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诸如“试管婴儿、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世界前沿的技术,开阔了学生眼界,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还有较远距离,学生一时无法掌握其原理,而且难以通过自主实践进行情景再现和检验。所以,在平常的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进学生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到的技术,让学生了解此项技术开发和演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平常所接触到的事物中蕴含了无限创新的火花,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这也是科学本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学习“电和磁”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电和磁被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知晓,即使生活中如此常见的事物,也经历了漫长的发现过程,依靠科学家的不断钻研与创新,才使他们呈现出当前的状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思维创新,传递给学生创新作为科学的本质,在科学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的观点,激励学生进行科学创新,以更好地把握科学本质观。

四、结合实验,以实践的方式验证科学理论

科学课堂上,不能忽视科学实验对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相应的科学变化,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本质。在学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导体的材料、粗细、长度和温度,分别测量出不同状态的导体的电阻大小,然后自己得出相关结论。老师最后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析与完善。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本质观,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在初中科学课堂上,老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让学生知晓科学是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状态中的,需要时刻具备科学本质观,在科学本质观的指引下指导自己积极探索与发现,为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媚,高凌飚.凯利方格访谈技术在科学本质观研究中的运用[J].全球教育展望,2011(06).

[2]蔡其勇.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 教育研究,2013(06).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资讯(2016年25期)2016-12-27 11:05:11
微课不微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46:32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05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