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荣
摘 要: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必须通过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尤其是戏剧,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成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起到感染读者、教育受众的作用。曹禺的剧作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我们都应该学习他的写作技巧。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活,极具个性,且有社会代表性。他笔下的人物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值得大家来学习、探讨。
关键词:人物形象;人物塑造;艺术功力
《雷雨》在极其复杂的矛盾关系中塑造出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周朴园和蘩漪。在剧中,这两个人物在曹禺大师的笔下被塑造得活灵活现,让人能直接窥见他们内心的复杂情绪。
一、内心充满了伪善和冷酷的周朴园形象
周朴园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于一身,他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喂养成的一个封建性的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以往分析这一人物只是从他的阶级性出发,分析得不彻底,也反映不出什么问题。但笔者认为,分析这一人物不能仅仅从阶级性的角度来分析,这样是不全面的,看问题也是肤浅的,不能反映出周朴园这个人反映的社会问题。按理说,周朴园留过学,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是一个资产阶级绅士,对于蘩漪这样一个既貌美又年轻的女子怎能不为之动容?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蘩漪是个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思想,不愿意随波逐流。她的思想比较开阔,不喜欢因循守旧。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向往人格上的平等,并且蘩漪和周朴园相差二十岁,因此,蘩漪无论如何是不会从心里接受周朴园的。正因为这些,蘩漪对周朴园一直在拒绝和疏远,从而就导致了与周萍乱伦。从剧中第二幕周萍和蘩漪的对话中可以推断出蘩漪有一定的主动行为。由此看来,周朴园在感情方面处于一种被冷落的状态,与其说是周朴园的冷漠与专制而导致蘩漪的变态,还不如说是蘩漪的拒绝与冷漠导致了周朴园心理上的变态。周朴园作为一个“人”,他感觉自己生活得不快乐,但他又不得不在妻子、仆人面前维护自己的封建家长尊严,因而就进一步转化为对妻子蘩漪的愤恨,而对蘩漪的恼恨又不免导致了他对侍萍和谐情爱的回忆,因此不难解释戏中出现周朴园逼蘩漪喝药的情节。周朴园把自己家的陈旧家具摆成原来的样子,还保留着相片和生活习惯,而当侍萍真正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样子,这也合乎他心理的逻辑——他的行为出于一种“恋旧情结”。在“超我”的层面上,周朴园努力扮演成一个具有威严的封建家长,但在“本我”层面上周朴园却是一个被扭曲的人。周朴园出于体面不能和蘩漪离婚,只得继续维持婚姻,因此不能对蘩漪用家暴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恨,只能以“合理”的方式即假关心来逼迫蘩漪就范。
二、多重性格造就下的蘩漪形象
蘩漪是曹禺“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一个人物,也是《雷雨》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悲剧形象。她的性格丰富,不仅仅代表了她一个人,而是当时社会上的一批大众。评论者从各种角度来对其进行评述——文艺社会学、戏剧美学上都能发掘出她蕴含的审美内涵。如果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曹禺赋予了这个人物鲜活的人性、高度逼真的生活。她对社会不满,因而追求自由,向往属于自己的生活。她身上爆发出一种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激情。蘩漪为什么会爱上周萍呢?难道就是因为周朴园冷酷,从而才使她抓住了周萍吗?其实不然,蘩漪爱上周萍是她主动的、唯一的选择。蘩漪在年龄上与周朴园相差整整二十岁,于蘩漪这样一种性格的女性,不可避免地会对周朴园产生一种抵抗心理。周萍却不然,他们年龄相仿。在周公馆里,周萍对于蘩漪来说是唯一“合适”的男性。当蘩漪看到自己与周萍之间畸形的相爱关系将要被无情斩断的时候,她明显地表现出一种无法接受现实的痛苦与绝望。她嫉妒四凤,想要把四凤从周公馆赶出去。在四凤和周萍幽会时她在外面将窗子锁死,自己奔跑在风雨中,披头散发,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她一时间失去理智,逢人便将自己的苦水往外倒,不留一点自己的隐私。她已经到了崩溃的地步,精神有点恍惚。最终也没有从内心上得到情绪的舒缓,因为爱而陷入了困境,精神的一度崩溃使她一再无视封建制度,无视家庭的道德伦理,以致自己越走越远,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精神崩溃。
曹禺对典型人物的创造,来自于他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在他笔下的人物之所以个个“生灵活现”,正是因为曹禺不仅赋予了他们血和肉,更赋予了他们灵魂。曹禺写作《雷雨》前后用了五年,这期间曹禺付出了多大的心血是不言而喻的,他对人物的理解是深刻的,对文章的构思不断推敲,去粗存精,映射的道理发人深省。正如狄德罗所概括的:“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只有真实,才会带来动人的艺术魅力,才会伴随着美!曹禺对《雷雨》中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正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田本相.曹禺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34.
[2]曹禺.雷雨[M].上海: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