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华
摘 要:高中新课改的目的性很强,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密切。
关键词:课改;课堂;教师
唯有课堂高效,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才能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宗旨。本文就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粗浅体会,目的是达到抛砖引玉。
一、传统教学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要坐得端端正正,上课不能打瞌睡,更不能插嘴。教师只负责讲课,只负责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是否理解了、是否听懂了、是否看懂了,则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任务只是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笔来记,考试只要能过关就行了。在这种教学方法下“生产”出来的学生,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没有自己的个性,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创造性,只会参加考试。
2.过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
在传统课堂上,知识的灌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于是,我们的课堂常常会呈现出以下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本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紧张地记着这些内容,担心漏掉一个知识点。这么做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校培养了太多的“解题高手”“应试高手”。然而,这些学生在其他非智力方面却表现出“低能”的情况:如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除了考试没有其他技能等。
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图方便,其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如,在课堂上很多老师用讲授法进行授课,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在座位上却听得昏昏欲睡、头昏目眩。这种模式下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后会对学习表现出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如出现厌学、逃课、爱玩等不良现象,一些优秀学生甚至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新课改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及优化的途径
1.深入贯彻三维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新课程立足于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作为教师而言,他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认真贯彻这个“三维”目标,这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贯彻呢?
(1)正确处理新旧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传统教学目标是“双基”目标,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如何整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重视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使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体会课堂、感悟课堂,做到“学有所得”。他们在沐浴知识的同时,其精神世界也能够得到升华。例如,在讲解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设计了一场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如何消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我将全班学生分组,选出代表,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辩论赛中。这种形式的辩论赛,一方面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涨,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其他能力。
2.用心转变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氛围下,教师统治着整个课堂。这显然在扼杀学生的学习激情。对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圣人”的地位,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不平等”关系转化为“平等”关系。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再生疏,而是很好的朋友关系。这种融洽的师生朋友关系,无疑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如,我在讲解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时,我就将教室的课桌进行重新布置,把课桌围成一圈,教师与学生以朋友交谈的口吻上课。
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传统课堂着重知识的灌输、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只要自己所教学科的功底扎实就行了。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全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涉猎各种知识,而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苦心研究教学课本,认真批改课堂及课后作业;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多地涉猎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如当前时事、当前科技知识、当前社会知识等,并且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学生,与课堂教学知识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感知社会的变化、体会政治学科的魅力。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苦心探索。相信会有硕果累累的那一天,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张艳霞.领会课改精神,改革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