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晖
摘 要: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在教学领域新的探索成果,结合当今的教学现状,给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可圈可点的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这一话题,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教学的现状,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及分层教学实施后带来的反思几个层面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目标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相较于小学来说,在难度上上升了一个大的梯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立体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就使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并没有体现出来的差距逐渐凸显,并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这种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已经形成差距的学生不断夯实基础,并进行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来缩短并消除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现状
1.对象分层不精确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并未做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使教师对一些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层次划分,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分配的任务时极度吃力,而另一些学生则感觉任务过于轻松,完全没有挑战性,最终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失望和懈怠,并未达到数学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致使分层教学以失败告终。
2.内容缺乏阶梯性
有的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教学任务和知识学习的跨度过大,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时,一些学生还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练习,而另一些学生已经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熟练掌握,这种情况使学生之间知识学习的差距过大,
水平稍差的学生觉得自己和水平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过大,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比肩,这种状况的出现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有违分层教学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适宜进度和方式教学的宗旨,并未达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初衷,造成了分层教学成为等级化教学的不良后果。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明确受众差异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知识面较为广泛;B级学生对于数学的掌握程度为中等,基本上对教学内容能够全部理解;C级学生对于数学的掌握程度较低,对于数学学习有很大困难,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这种差异目标,以及受众特点的明确划分,提升了分层教学中差异的针对性,为分层教学的高效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如果有需要,老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划分,划分得越细,其针对性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2.明确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使得教学目标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水准进行不同目的的教学,例如,对于A级的学生除了课本里面的相应知识之外,还要掌握课本之外的知识,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于B级的学生,要求其将课本知识百分之百掌握熟练;对于C级学生,要求其彻底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原理,并对课本中较为简单的知识进行掌握。这种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对学生做不同要求的差异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有很高的自信心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自然会有很高的积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任务和掌握知识,使各个阶段的学生获得不断的进步。
3.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为了顺利地实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分层化教学,避免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小组合作辅助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个学习程度稍差的学生,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分配。例如,在学习“圆与直线的关系”时,我会在小组内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层的任务分配,吸收比较慢的学生进行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较高的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并和中等学生帮助着弱一点的学生对于所出题目进行解答和讲解,在这种分层理念的团队学习模式下,
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获得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使教学过程中能够分中有和,和中有序,获得不错的教学成果。
四、分层教学实施带来的反思
通过准确制订划分标准,恰当实施分层次教学法,结合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整个学习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以前不喜欢讨论问题的学生或者是那些碍于“面子”而不参加讨论的学生也都积极地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好好完成。通过期末测试和平时测验,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扎实的巩固,而优等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其数学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只有我们对此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才能够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参考文献:
常宏.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