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探究策略 科学探究评价 促进探究高效

2015-11-08 19:32孔纯辉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高效课堂

孔纯辉

摘 要:在新型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对三维目标的达成作用越来越大。试图通过对探究活动设计的必要性、探究方式的合理性、探究过程的完整性、探究结果的有效性,并从如何进行科学评价进行思考,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探究。

关键词:探究活动;高效课堂;绿色评价

传统的化学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教材学习,向教师学习,实行题海战术。新型的化学课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学习,转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态度、拓展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广度,挖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深度,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知识的形成,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素养。

一、现有探究活动的设计和评价的现状

1.现有探究活动的设计现状

(1)探究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现在的化学课堂往往只要是公开课,就会有探究活动,有的探究非常简单,无需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有的探究难度很大,范围很广,不符合学情,不符合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差异。(2)探究的有效性有待改善:有的探究活动只注重探究的形式,不注重探究的内容。课堂往往显得很热闹,但探究活动的提出时机不恰当,探究的方式不合理。

2.现有的探究活动的评价现状

(1)评价的角度有待转变: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重视探究的形式忽视学生的实际收获。(2)评价的方式有待加强:评价方式是零散的,比较空泛,就课论课,不系统,无整体意识。

二、如何进行高效探究和绿色评价

如何进行高效探究呢?我认为应把握好探究活动的四性:

1.探究活动设置的必要性(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是高效探究的前提

(1)进行实验探究可增强感性认识,如钠与水的反应是高中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对学生对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知识学习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重要

的作用。(2)进行问题探究可有效突破重难点,如初三教材中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教师可提出实验问题:①它们能否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证明?②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再加稀盐酸,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通过一系列实验基础上的问题探究,学生的探究思路不断形成,思维从一个高潮进入另一个高潮,在形成知识的同时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进行主题式探究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如在教学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教师可抓住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次氯酸漂白的区别这一问题,既重视知识的学习,又重视知识的对比、归纳、运用,将知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知识的广度,挖掘了知识的深度。复习课上恰当地进行主题式探究,如在复习酸碱时,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洁厕灵和威猛先生的区别,既复习了知识,又加强了知识的运用,且避免了知识的简单重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进行命题式探究,有的课的标题就是探究一个具体的问题,有利于系统认识探究的目的、过程、方法、反思,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如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蜡烛的燃

烧等。

2.探究方式的合理性是高效探究的要素

依照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探究方式应当是灵活多样的。如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利用实验探究、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概念理论教学时,可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离子等微观概念的形成时,可用学生或动画扮演氧化剂、还原剂、电子等。

3.探究过程的完整性是高效探究的保证

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问题的提出、猜想、确定探究方案、实施探究、展示汇报、评价反思。

4.探究结果的有效性是高效探究的标志

探究活动的参与人数、三维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思路是否开阔都将影响探究的成效。

如何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呢?教学评价首先要对课堂中的各种现象包括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资源的使用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包括质和量的描述,教师本人可以从这些描述信息中获得直观感受,进行自我反思、讨论,通过活动后的学生反应、问题反馈对探究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等第评价,从而达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

为的目的。这样既减少了评价的主观性、客气话、套话,又有利于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

课堂教学的当堂评价固然重要,但是很多课堂教学的效果必

须通过多堂教学甚至课堂延伸活动才能体现,所以,除了对课堂教学进行记录观察之外,还需要建立长期评价机制,例如: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评价、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情

况等。

高效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完善评价机制,将进一步促进高效探究,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李焱,杜晶晶,许九奎.“主题化探究式”复习的实践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03).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高效课堂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给教材“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