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武
摘 要:高中学生都很喜欢信息技术,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学生都非常热衷。然而,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和上机操作实践时间毕竟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构建高效的课堂非常必要。要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堂理念,加强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管理;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在现今教育制度下,信息技术不作为高考科目,导致从学生到一些教师再到一些领导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会考很简单,等于是“鸡肋”课。但调查发现,高中生都很喜欢信息技术,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学生都非常热衷。可是,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和上机操作实践毕竟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构建高效的课堂非常必要。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堂理念,促进课堂的有效管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教师一定要丰富个人知识,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由于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再单一,这些变化在客观上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新的知识结构应对新的挑战。而我们往往被湮没在琐碎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备课、上课、命题……于是,我们的视野越来越窄,总是停留在所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上,使信息技术缺乏一定的深刻性和实质性。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发展形势如火如荼,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大胆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新课程也需要成长型的教师和学习型的教师,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越来越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把课堂当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互动舞台。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同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认知这一目标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力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开动脑筋,开发教学资源,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最广阔的空间。当然备课不能仅仅理解为写教案,更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备学生时,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法。最后还要对课堂教学具有预见性,仔细琢磨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教学事件,准备好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这门课程的培养需求,也很难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维持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原则,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非常有效的培养,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激发。例如在教学方法上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联系,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的信息技术工具,这就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的切入点,很多学生对于网络中的视频、音频以及各类软件非常感兴趣,而这些内容的制作都离不开基本的信息技术原理,我在课堂上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分解成各个部分的信息技术理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在课程学习中都有所涉及,然后先从理论的角度推演视频、音频以及软件等内容的形成过程,然后再以任务的方式将这些内容的手动制作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计算机基础知识来制作自己喜爱的视频、音频、软件、网站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巩固和利用课内知识,还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发散,这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的夯实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三、探索高效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我们要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找到可以灵活、恰当运用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如利用投影仪、实物、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生动形象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动机。
四、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实现信息技术学习的高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呢?根据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教师要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合作者。力求避免扮演活动的评判者,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或终结学生的研究任务。
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非常重要。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究和创新学习提供了形式和手段,从而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好学习小组,一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指定或者选出组长,对组员的任务进行分工,指定发言人。在讨论问题时,鼓励每位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主张,然后在全班内交流,各组进行评论质疑。在信息技术研究性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使信息技术表现出灵动和情趣。
参考文献:
徐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学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