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红,邓世成(长寿区精神病医院:.五官科;.精神科,重庆4007)
由于我国现代化不断发展,人们口腔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卫生意识逐渐获得提高,在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其卫生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这要求医院在进行口腔治疗过程中给予干净、有效的口腔器材,并严格按照相关科学、技术性的消毒业务流程进行消毒工作,以规范口腔治疗工作[1-4]。由于在进行治疗期间口腔机械作为治疗的主要工具,而这些器具通常被认为是疾病传播的首要途径,所以应加强口腔机械消毒灭菌工作。目前,许多口腔器械在消毒灭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现就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口腔科中器械消毒工作进行分析,分别给予常规消毒以及灭菌消毒操作,并将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材料 选取本院口腔科400份口腔器械,分别给予常规消毒(200份)以及灭菌消毒(200份)操作,并将效果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常规消毒 随机抽取口腔科200份口腔器械进行常规消毒操作,采用医用消毒液体20瓶进行消毒操作,首先将消毒液放入清洗槽中,消毒后采用清水进行冲洗操作。
1.2.2 消毒灭菌 消毒初期首先建立消毒小组,其中包含有疾病消毒监控人员以及消毒技术人员4名,对灭菌消毒后现场以及器械进行检查、检测,并对消毒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向消毒人员宣传器械消毒措施,向灭菌人员了解是否掌握灭菌工作流程以及是否掌握灭菌知识等[5-7]。详细灭菌流程为:(1)随机抽取口腔科200份口腔器械;器械用具包含口腔治疗的持针器、缝合针、牙挺、拔牙装置、探针、镊子、针头、针孔、牙凿、医用剪刀、刀片、骨凿、牙科手机等,并备好含量为5 mL的消毒液体进行无菌消毒,然后把体积较小的器械放入内部清洗。(2)选用5套注射装置在无菌液体中进行吸取操作,而体积较大的器械装置采用棉拭子进行涂擦操作,然后把棉拭子放在含量为5 mL无菌液体中进行清洗[8]。最后进行90次振打操作,采用接种器皿1 mL进行活菌计算。(3)在温度为37℃中实施培养,时间约为2 d,并对细菌进行计算。
1.2.3 消毒灭菌效果分析 两组消毒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检测显示口腔器械消毒达到大于或等于95%;有效:检测显示口腔器械消毒达到大于或等于75%~<95%;无效:口腔器械消毒达到大于或等于60%~<75%。总有效率=(显效份数+有效份数)/总份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消毒后总有效率(69.0%)低于消毒灭菌(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常规消毒与消毒灭菌效果比较
3.1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问题分析
3.1.1 未能达到灭菌要求 口腔器械在进行消毒过程中未能达到指定消毒标准,例如:牙挺、手机钻头、牙龈分离装置、牙钳等装置未能达到指定灭菌水准[9-11]。由于戊二醛消毒剂属高效率消毒制剂,因此,口腔器械只有在浸泡后10 min才能起到灭菌效果,同时由于口腔器械周转率较为频繁,使用概率较高,如在浸泡工程中未够10 h,那么病菌残留概率较高,而采用碘进行消毒只能用含量为0.6%聚维酮碘对设备表面实施消毒操作,而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器械,其消毒灭菌效果较低;此外大部分口腔医生为方便治疗以及使用方便,只对器械进行常规消毒,从而导致大量病菌残留在器械表面,提高疾病感染率。
3.1.2 消毒意识较差 部分消毒人员在对器械进行消毒过程中没有重视消毒工作,除此之外,各个卫生部门对诊所消毒工作监督力度较低,未重视消毒检查工作,轻视执法任务,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依法管理[12]。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管理制度、执法力度较为薄弱等,从而导致消毒人员对消毒工作更不重视[13]。部分消毒人员虽然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消毒工作,但未能对消毒灭菌工作给予重视,正是因为未能受到员工重视,导致消毒制度只能以形式存在;此外,消毒人员对消毒知识不了解,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消毒培训工作,消毒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一对一消毒灭菌”操作。
3.1.3 硬件投入设备较差 消毒投入设备较差。由于医院内部用房较为紧张,而在进行器械消毒工作期间没有指定消毒室,同时未配置合理的清洗位置以及清洗装置,进行清洗时只能依靠自来水进行冲洗操作,因缺少指定硬件设备,导致细菌消毒工作未能有效实施,降低消毒质量。
3.1.4 病菌防护意识较差 部分消毒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毒期间,以及在处理病患分泌物质及血液时,没有佩戴消毒手套,在结束消毒工作后没有及时对手部进行消毒[14]。此外,佩戴消毒手套时未能遵循“一人一用”准则,脱掉手套后没有及时清洗手部,提高了病菌感染率,严重可导致二度感染出现。
3.2 腔器械消毒灭菌对策分析
3.2.1 加强消毒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由于进行消毒工作主要是通过消毒人员的手部进行消毒,而手是传播病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消毒期间,应洗手、佩戴手套后进行消毒杀菌工作;此外,在实施口腔治疗期间应按照相关规则佩戴帽子、口罩等,严格检查治疗人员手部以及是否佩戴帽子、手套;此外,严格按照杀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消毒流程开展消毒工作,而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防止在佩戴无菌手套时,避免触碰无菌物品,尽可能运用脚控开关对患者座椅进行调节。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期间要尤为小心,避免在治疗期间误伤患者和自身。同时,开展普遍性预防工作,由于不了解进行口腔治疗患者是否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所以治疗人员在开展口腔治疗工作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消毒防护工作,阻止将任何疾病患者、血液等作为传染源,并意识到疾病传染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消毒杀菌意识。由此得知,器械作为疾病、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而目前器械消毒现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因此提高消毒人员、治疗人员杀菌消毒意识尤为重要,所以要加强消毒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3.2.2 完善器械消毒杀菌流程 建立有效的器械消毒杀菌流程,实施消毒杀菌过程中严格按照消毒、冲洗、杀菌消毒等流程开展工作。部分患者使用过后的器械以及血液污染后的医疗装备可能已经被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并通过体液、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实施消毒处理期间确保器械达到无害标准,有效防止出现环境污染、暴露性污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器械消毒的方法较多,例如干热消毒灭菌、化学消毒灭菌、真空消毒等。干热消毒灭菌:主要适用于不怕高温的玻璃设备、金属装置等可采用该方法进行消毒;化学消毒灭菌:主要适用于腐蚀性较小、刺激性较小的设备,并采用灭菌杀毒消毒较强的消毒液;高温高压消毒:该消毒灭菌方法是最为有效的消毒方法,主要应用于牙科手术器械消毒装置中。全部器械进行消毒操作期间均实施3次真空消毒工作,把器械消毒装置中水分运用气管抽取,然后运用高压高温方式进行消毒,利于对器械各个部位起到杀菌消毒效果,可有效杀灭芽孢等病菌。
3.2.3 加强消毒人员培训工作 首先应提高消毒灭菌人员消毒意识,并加强消毒人员培训工作。在思想中着重重视消毒工作,不要一味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消毒灭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消毒工作,如器械属于非一次性设备的应按照制定流程实施消毒措施,例如消毒—冲洗—灭菌消毒的流程;同时拔髓针、小车针等体积较小的器械首先可采用含量为3%戊二醛液体进行浸泡,时间约为30 min,其次再用清水进行冲洗擦干。并将清洗后的器械分类包装,然后将其放入高温蒸汽灭菌装置进行灭菌操作;此外,属于为非一次性的骨凿、镊子、牙挺、拔牙设备、针器、弯盘等器械使用过后应用含量为500 mg的氯溶液浸泡,浸泡时间约为30 min,然后对其冲洗擦干,并进行分类包装运用高温蒸汽进行灭菌消毒。
3.2.4 消毒灭菌成效检测 口腔器械进行灭菌消毒后需要给予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严格按照我国卫生部门消毒操作规范及医院内感染管理流程进行检测,开展检测。此外,还应对使用的消毒液体、消毒剂等实施化学、生物检测工作,最终检测以无任何微生物细菌为标准。
[1]余娟,张伟.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和改进措施[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6):1663-1664.
[2]余静,余群.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监控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18.
[3]陈爱国.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286-287.
[4]刘侠,董珍萍.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感染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04.
[5]彭刚德.牙科诊所消毒中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4):145-146.
[6]田田.孕产妇产前保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4):67.
[7]刘慧.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86-87.
[8]王春燕.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7-68.
[9]韩玲,徐丹.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规范管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7):104.
[10]周淑萍,许晨耘,柯雅娟,等.海南省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0):1231-1233.
[11]邹亚清,仇海华,吴云暖.口腔专科医院口腔器械集中供应的模式探讨与成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3):410-421.
[12]张宝芳,李旭龙,张铮,等.宝鸡市口腔器械消毒效果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4):462-464.
[13]姜海妹,姜智.2009年医疗单位牙科器械消毒灭菌效果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0):1312-1313.
[14]黄梅花,钟春梅,陈运生.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其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