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月,张 华,彭珍珍,肖 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护理部,重庆4000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MNIS)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以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HIS)为基础,结合移动手持电脑设备(PDA)和无线局域网络技术,将HIS延伸至患者床旁[2]。PDA具有使用便捷、便于携带、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对保证护理安全和规范护理行为均有很大帮助[3]。通过PDA的使用,临床工作人员可在床旁施行生命体征信息查阅、医嘱查询、对口服药、输液单及治疗单进行批量巡床、护理内容录入等一对一的服务,并结合MNIS实现所有信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共享,从而整合整个医疗护理资源,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4]。
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选择护理管理、临床管理及医疗信息化专家进行了3轮意见函询,构建了PDA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制定问卷调查表,抽选全院8个科室、19个病区[包括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ICU、胸外ICU 3个监护室,16个普通病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造成PDA扫描频率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
图1 造成PDA扫描频率低的各因素构成
1.1 使用人员因素
1.1.1 使用人员对PDA的操作不熟悉 之前采用的使用前培训方式是由软件工程师对全院护理人员统一授课。由于软件工程师对临床护理工作不够了解,很难从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角度讲解操作,因此难以让护理人员有效掌握PDA的操作方法。
1.1.2 护理人员忽略扫描 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对PDA使用环节的不熟悉,临床工作人员存在忽略扫描的情况。例如,在抢救患者时,需先执行口头医嘱,但抢救完毕后,容易忽略扫描;静脉滴注结束后容易忽略扫描。
1.2 设备因素
1.2.1 PDA取用不便 PDA在不使用时需要放置在充电箱中充电,取用时不容易区分PDA的蓄电量,容易造成取用PDA后发现电量不足,又需将PDA拿回充电箱再次进行更换,进而导致效率低下。
1.2.2 PDA设备的不便 PDA存在屏幕小、调取速度慢、系统反应时间长的问题,对于需要输入大量文字的情况,PDA自身难以迅速完成,造成操作时间长。
1.2.3 PDA数量不够 目前,临床各科室采用每8例患者配备1台PDA。实际应用中发现,临床科室基本可以正常运作,但ICU则明显不够用。另外,PDA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一般只能使用4 h左右,导致处于使用状态的PDA数量不够。
1.3 患者因素 使用PDA需要扫描患者腕带及床头卡,由于患者活动等原因,目前所制腕带和床头卡易被磨损,造成PDA无法完成扫描。另外,使用PDA进行定时巡护过程中需要扫描患者腕带,影响患者休息,使部分患者不愿在午间和夜间接受PDA扫描。
1.4 其他因素 如网络因素,在网络阻塞或网络瘫痪的情况下,PDA无法完成扫描。PDA的损坏也会影响其扫描率。
2.1 针对使用人员因素的措施
2.1.1 改革对使用人员培训方式 改变由软件工程师对全院护理人员统一授课的培训方式,采用先培训“种子”护士,让这部分护士理解掌握PDA操作,在培训过程中,这部分护士充分地与软件工程师交流沟通。然后再由“种子”护士分片区在每个科室进行培训操作演示,软件工程师协助在培训现场答疑。
2.1.2 帮助PDA使用人员熟悉使用环节 针对临床工作人员对PDA使用环节不熟悉的情况,由院方、科室和各护理组充分调研,帮助PDA使用人员尽快熟悉使用环节,避免忽略扫描。
2.2 针对设备因素的措施
2.2.1 完善PDA使用制度 每天早班(7:30~15:30)整理完病房,需对病房PDA进行消毒擦拭和关机重启。每天白班上午(8:00~12:00),甲组与丙组各携带 4 个PDA进行静脉滴注治疗,静脉滴注结束并扫描后必须及时退出本人登录系统,放置充电。新充电的PDA需放置充电箱后排,并将较之前充电的PDA放置于前排,便于下一位人员使用。白班下午(15:00~18:00),甲组与丙组各携带2个PDA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至少保证2个PDA处于充电状态。中夜班原则上各使用2台PDA完成病房巡视和静脉滴注治疗,其余PDA为白班储电。对PDA定期维护保养。
2.2.2 改进PDA软件模板 在PDA软件模板选择时尽量采用结构化勾选模式,减少需要在PDA上进行文字输入的环节,同时完善病房电脑和PDA之间的交互,尽可能在电脑上完成文字输入工作。
2.2.3 增加ICU的PDA配置数量 由于各临床科室PDA基本可以正常运作,故主要增加ICU的PDA配置数量,达到患者与PDA比例为4∶1。
2.3 针对患者因素的措施 当班护士每天按单时(7:00~、9:00~、11:00~、13:00~)使用 PDA 完成对患者的病房巡视。白班责任护士在巡视时发现床头卡、腕带扫描失灵的情况需及时更换,护理组长不定时抽查。午间和夜间采取PDA扫描床头卡的方式,减少影响患者休息。
2.4 针对其他因素的措施 网络等原因造成的PDA无法完成扫描,可采用重新登录或关机重启。以上措施均无效的情况下,可先以纸质版输液单或治疗单完成核对,待网络恢复后再用PDA完成补扫描。
自2013年9月始开始实施上述整改措施,经过初期的磨合和适应,10~11月全院PDA扫描率较整改前有了显著地提高,11 月达到 55.6%,12 月达 49.8%,考虑为正常范围内的波动,见图2。
图2 整改后全院PDA扫描率提高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PDA作为医院护理信息系统的终端开始使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中[5]。PDA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广泛运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质量[6-8]。有研究结果认为PDA有助于临床工作[9-11]。本院自PDA应用于临床以来,全院的护理差错(特别是用药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全院6例护理差错中4例均是因未使用PDA发生的。这也从实践上佐证了PDA在加强医院管理、改进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与谢红珍等[12]研究中护士并不认可PDA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果不一致。但这不意味着PDA在临床工作中优势不大。与任何一种新事物投入生产实践一样,PDA也不可避免要经历陌生—磨合-熟悉-再磨合-接受-有机契合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使用人员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大(35.40%),这也符合 Lin[3]提出的观点:个体适应技术是最强烈的影响使用的因子,其次依次是任务技术匹配和组织准备。
除了使用人员因素外,改善设备硬件和软件也非常重要,这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加强院方-科室-临床医护人员-软件工程师的良好沟通,改进系统架构的设计,达到实际应用与系统改进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真正的“信息化”,而不仅仅是“电子化”。另外,网络信号差、稳定性不够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在李森等[13]的研究中也有反映,提示对移动护理网络的建设应该整体布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形成成熟的网络配套。
在整改过程中,通过以改促建,本院初步建立了PDA的管理使用制度,经临床实践检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这只是初期的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使用情况,最终建立起适合的、完善的PDA管理使用制度。
对于患者因素,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论,更多地需要调整服务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要求患者配合,否则容易引起患者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使PDA的临床应用难以继续。本次改进措施中,午间和夜间尽量不直接扫描腕带,避免了影响患者休息。但不扫描腕带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人床不一”的可能性。期望后期能从技术解决需要显露腕带才能进行PDA扫描的问题,从而既可以弥补不扫描腕带的风险,又能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从改进后PDA扫描率的提高来看,改进的效果较好,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持续改进。正如许丽杰等[14]提出的,PDA应用在我国刚刚起步,各医院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没有标准的护理程序,护士对使用PDA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很少报道。期望通过临床实际的应用暴露问题,逐一解决问题,从而使PDA能够充分发挥其便捷、高效、安全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15]。
[1]张海川,王盼卿,陈家文,等.基于SOA的装备保障领域信息系统集成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8):57-59.
[2]张翠霞.移动护理系统质量控制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1,18(3):39-41.
[3]Lin TC.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utilization:the task-technology fit perspective[J].Comput Inform Nurs,2014,32(3):129-137.
[4]Mickan S,Tilson JK,Atherton H,et al.Evidence of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using handheld computers:a scoping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J Med Internet Res,2013,15(10):e212.
[5]Rempher KJ,Lasome CE,Lasome TJ.Leveraging palm technology in the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environment[J].AACN Clin Issues,2003,14(3):363-470.
[6]Tooey MJ,Mayo A.Handheld technologies in a clinical setting:state of the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J].AACN Clin Issues,2003,14(3):342-349.
[7]SchlairetMC.PDA-assistedsimulatedclinicalexperiences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a pilot study[J].Nurs Educ Perspect,2012,33(6):391-394.
[8]Johansson PE,Petersson GI,Nilsson GC.Nursing students′experience of using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in clinical practice-an intervention study[J].Nurse Educ Today,2013,33(10):1246-1251.
[9]White A,Allen P,Goodwin L,et al.Infusing PDA technology into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2005,30(4):150-154.
[10]Chang P,Hsu YS,Tzeng YM,et al.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triagebased,mass-gathering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PDA support systems[J].J Nurs Res,2004,12(3):227-235.
[11]陈君英,章雅杰.信息系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51-152.
[12]谢红珍,何丹丹.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效益评估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82-85.
[13]李森,吴晓英,王泠,等.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3):18-20.
[14]许丽杰,贾晓君,王泠,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我国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3(8):24-26.
[15]赖燕贤,刘立,徐建业,等.医学诊断辅助护理过程支援系统[J].新台北护理期刊,2001,3(1):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