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琴,易 敏,黄国会,张 月,刘 为,陈文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腺外科,重庆400010)
品管圈(QCC)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自发形成的由通常7~12人组成的质量控制小团体,充分发挥团队内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提出重要问题及课题[1]。这种组织形式可充分调动团队内人员为提高工作质量主动参与管理,是持续改善医疗质量的有效管理模式及先进管理理念[2]。PICC是用于化疗、强化抗生素治疗及外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静脉入路,留置时间长,常替代深静脉置管。此项技术操作简捷,安全性高,可保证了肿瘤化疗患者血管的安全[3]。运用QCC活动可显著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如减少静脉炎、堵管率等发生,提高PICC维护合格率,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自护意识[4-7]。但是PICC置管后,需敷贴固定置管,而后者容易造成置管敷贴部位皮肤过敏,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QCC活动能否减少PICC相关的敷贴部位过敏,鲜见报道。为此,本科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QCC活动,以期降低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改善护理质量。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581例。纳入标准:年龄大于或等于18周岁,患者发生的皮肤过敏仅与PICC装置及相关维护材料有关。排除标准:非PICC相关全身皮肤过敏反应;其他原因致皮肤破溃、渗液;明确诊断皮肤疾病患者。实施QCC活动前(2014年1月1日至3月15日)共收集PICC带管出院患者301例,QCC活动后(2014年3月16日至 6月 30日)共收集280例。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罹患疾病谱以及PICC入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QCC前后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QCC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1.2.1.1 目标设定 成立由护理骨干参与包括圈长及圈员共9名的QCC小组,确立活动主题。QCC小组集体讨论制订与主题相关的PICC置管后换药维护流程图,再依据“5W1H”原则,从患者因素、医护因素、物品因素方面制订“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查检表”,进行现况调查,设定QCC活动目标。
1.2.1.2 对策制订 通过圈员的头脑风暴法,从人、方法、环境以及物品4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查找出的可能原因进行圈选找出要因。最后根据2014年3月16日至2014年6月30日所收集的PICC置管术后发生敷贴部位皮肤过敏数据,进行真因验证。按可行性、圈能力、经济性评价各对策,拟订7个对策实施。
1.2.1.3 对策实施 遵循PDCA工作程序,进行对策实施与效果核查,若效果不佳,及时反馈。在院期间加强监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带管出院的患者电话回访,更换敷料,建立PICC置管患者换药流程图,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活动饮食。
1.2.1.4 督促检查 加强和完善圈员,分项目负责人,圈长检查制度。圈员每天自评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情况,分项目负责人每周检查1次,圈长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在圈会上分析原因,进一步完善对策。
1.2.1.5 及时处理 对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正确地加以肯定,并总结,制订标准。对效果还不显著,或者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措施,以及未能解决的质量问题,以进入下一个循环中去。
1.2.2 敷贴部位过敏标准 敷贴部位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潮湿、水泡、糜烂等,由主管医师确定,部分疑难患者经皮肤科转科医生会诊确定,明确医疗文书记录。
1.2.3 QCC能力评价 使用评分法(优1分,非优0分),对QCC成员从QCC品管手法、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等6个维度进行评价并绘制雷达图。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QCC活动前后皮肤过敏情况比较 实施QCC活动前,301例患者中敷贴部位皮肤过敏38例(12.6%),实施QCC活动后,280例患者中敷贴部位皮肤过敏12例(4.3%),QCC活动前后过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5,P<0.01)。
2.2 品管圈活动前后过敏原因分析 QCC活动前后患者PICC敷贴部位过敏可能影响因素。运用“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查检表”,收集QCC活动前后发生过敏反应分别是38、12例。运用柏拉图分析数据,过敏因素最常见因素:患者因素包括3 M敷贴过敏、护士对防范皮肤过敏意识欠缺,出院后不按时回院换药,消毒剂聚维酮碘过敏,体质肥胖。见图1。
图1 PICC患者皮肤过敏原因柏拉图
2.3 团队能力提升 团队能力利用雷达图分析法进行分析,QCC活动前后小组成员从QCC品管手法、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QCC品管手法及沟通协调方面提升较快,见图2。
图2 QCC能力评价雷达图
皮肤过敏反应是皮肤损伤的一种表现,严重时可引起皮肤破溃、渗液而影响导管留置时间,导致导管拔除,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及时发现,早期处理,有效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减少拔管概率,让化疗患者得以顺利完成化疗流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PICC患者的生活质量。QCC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QCC活动以减少PICC敷贴部位皮肤过敏可能。
本研究中QCC活动可降低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将QCC活动前过敏率12.6%降至4.3%。本研究及既往研究均表明,QCC活动是解决PICC相关并发症的有效管理措施[8-9]。这可能归因于让基层专业员工对于组织的改善拥有更多的参与权及自主权,在提高基层员工自主改善意识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QCC活动,让圈成员各司其职,提高成员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其特长。另外本研究中采用有效措施如发放PICC维护手册、加强健康宣教、电话回访、加强带管出院的患者监管并加强班班交接等护理管理细节落实,增加患者依从性,徐静等[10]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QCC活动的理念就是让护理管理从“物”到“人”管理根本转变,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意识。本研究通过对QCC活动前后对比,并利用雷达图分析法对团队能力进行分析,显示综合能力从潜在发展型转变为综合发展型,这表明这种管理能调动团队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个人能力及团队整体实力。急诊科护士QCC活动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工作能力[11],也支持了本研究结果。医疗领域其他科室表明QCC可使护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工作效率得以提高[3,12]。另外降低护理管理成本,提高效率是一种有效管理模式[2]。
总之,通过QCC活动,可以减少PICC导致敷贴部位过敏反应,进一步明确导致过敏的危险因素,同时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这管理模式是进行护理品质管理的一种科学有效方法,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开展时间较短,收集相关数据较少,未对相关数据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但目前结果初步明确这是一种较好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待更为精细严谨设计,扩大样本量,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更有力证据,以便更大范围推广使用。
[1]Evans JR,Lindsay WM.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Quality[M].7th.Southern Western:Thomson Publishers,2008:848.
[2]Wang LR,Wang Y,Lou Y,et 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
[3]方妍.“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13,8(24):232-233.
[4]敖丽华,鲁林艳,程林,等.品管圈在预防PICC患者静脉炎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7):139-140.
[5]李玮.品管圈对出院患者PICC带管堵管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7):159-161.
[6]刘悦新,张婷婷,刘美玲,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出院患儿PICC维护合格率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9):72-74.
[7]邹琴燕,王珊.品管圈在缩短患者PICC返院维护等候时间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476.
[8]许金凤,郑海燕,马义芳,等.品管圈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304-306.
[9]尹纪娟.运用品管圈减少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并发症的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6(3):214-216.
[10]徐静,黄建丰,吕时花,等.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遵循率[J].护理学报,2012,19(22):27-29.
[11]Hosseinabadi R,Karampourian A,Beiranvand S,et al.The effect of quality circles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work-life of staff i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J].Int Emerg Nurs,2013,21(4):264-270.
[12]徐建鸣,蔡贤黎,姚礼庆,等.应用品管圈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