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微博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015-11-03 04:24顾佳琴
文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内容摘要:微博能够实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但是,微博信息的复杂性和大量性使得信息辨别更加困难,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认知偏差;微博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高校舆情控制的难度加大;微博的膨胀性和虚拟性给大学生的心理养成带来一些“副作用”。完善以微博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大学生的媒介理性;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引导思想以及监测校园舆情;利用微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微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网络和手机用户的信息获取、发布和传递平台。[1]微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实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平等对话,传播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研究以微博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以微博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有利于实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进行平等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微博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距离拉近,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教育者不再像传统教育模式中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以一个可以提供意见或建议的身份出现在受教育者的身边。这就打破了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传统心理界限,使教育的双方都有相对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教育者便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受教育者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受到他们健康向上、与时俱进思想的熏陶,最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得到显著的提高。

2.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针对性

在通过微博这个平台进行交流时,大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展示自我,能够更加大胆、自由地去表述自己的想法。而且,微博传播信息方便、快捷,准入门槛比较低,只要将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用简单明了的话表述出来就行。通过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需求和思想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和了解大学生群体或个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和思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微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利用它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的生活与微博相连,无时无刻不被微博上的信息包围着,这样就使得他们时刻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传统地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和说教,从而也进一步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再那么抵触,而能自觉地接受教育。另外,微博是与互联网相通的,因此它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这样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和信息来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在高校,如果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运用微博等一系列网络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无处不在[2]。

二.以微博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

1.信息辨别更加困难,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认知偏差

从“门户网站”、“博客”再到“微博”,信息传播的渠道逐渐被拓宽,使得各种健康的和不健康的、积极地和消极的、有用的和无用的思想信息充满整个微博空间,并且快速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3]而微博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带有个性和感情色彩的描述增强了信息的指向性和映射力,使得大学生受到比较强烈的影响甚至是震撼[4]。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阅历比较浅,而且暂时还没有形成正确辨别、选择及传播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微博的海量化和多元化的庞杂信息的影响面前出现认知的偏差。另外,因为现在社会对于微博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甚至包含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文字、图片、视频,乃至于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人类的消极价值观念也夹杂其中[5],从而使得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在认知上、辨别上比较茫然。

2.微博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高校舆情的难度加大

微博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的话语权不再那么遥不可及,网络传播过程中享受自主权的人群得到了扩大,许多人都可以在微博这个平台上随意地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同时,因为微博不是实名发布信息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去辨别信息发布者的身份,这样就会更容易出现一些不负责任而又给别人带来伤害的言论,特别是一些用心不良者在微博上发布虚假信息,造谣生事,推波助澜,极易引发大学生思想的混乱[6]。这就大大超越了高校的监管范围,从而使得校园舆情的监控难度加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微博的膨胀性和虚拟性给大学生的心理养成带来一些“副作用”

同样具有交际功能的微博,给大学生提供了交友的新平台,突破传统的交际方式受到时间、地点等方面限制的局限,逐步提高媒体本身和信息传播区域的结合度。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接受这种交流平台,它可以让他们摆脱在别的交流平台中他人的目光和舆论。但是这也让大学生们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所以,如果他们在微博中遇到一些交际方面的问题时,就会容易产生敏感、恐惧、多疑甚至冷漠、麻木的心理特点。另外在微博中容易出现“去个性化”心理。[7]虚拟又是微博的另一个特征,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行为不需要负法律责任,这就使得大学生养成轻率、不负责任的陋习,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应对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大学生的媒介理性

所谓网络媒体素养,就是网络用户在网络活动中利用网络去传播和获取信息时所应该具备的个人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入手:第一,增加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公共教育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在网络环境中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自己对于网络中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第二,还可以利用一些课外教育实践和活动,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目标,开展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这样就会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活动中,提高他们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兴趣,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效果得到提升。第三,充分把握学校现有可利用的媒介资源,对学生宣传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

2.充分利用微博引导思想和监测校园舆情

大学生经常需要自我发泄以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微博这个平台是低门槛准入和方便快捷的,这就很好地迎合了他们的需求。由于微博是即时的,所以在学生中出现一些问题时,高校在监测时就能及时地去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从而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8]微博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因此高校在对校园舆情进行监测的同时可以开设一些公共主页,并定时地在上面发布一些积极、健康的内容,使学生在关注该主页的同时,关注积极健康的信息,形成良好的互动,最终引导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网络舆情,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介舆论氛围。

3.利用微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达到极限,这就需要一个地方来让他们释放压力,而微博恰恰具有这个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恰当的时候释放内心的一些压力,从而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对有的观点和做法有着严重的不满,而微博给他们提供释放这些不满的平台,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自媒体时代,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针对微博传播信息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探讨以微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田丹丹.基于微博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工会论坛.2012.(9).

[2]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3]王丰昌.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 2012.(6).

[4][6]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5]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7]王椿阳.朱永新.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现象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8]廖颖.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学理论.2011.(6).

(作者介绍:顾佳琴,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