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运用

2015-11-02 00:25:55王小玉
关键词:讨论转变自主

王小玉

摘 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从激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转变教学观念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和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兴趣;讨论;探究;转变;观念;主体;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52-2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以达到对知识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起教师导、学生学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初中政治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和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如果缺乏适当的方法,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基于此,笔者采用了以下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

1.巧设疑问,导入新知。在教学“走进情感天地”这课时,我考虑到初一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往往会使学生慢慢地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如在讲述人的“情绪”时,我制作了三张幻灯片,上面有女孩面对下雨、男孩面对下雨、李白面对长江时的不同情绪反应,分别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出三个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从而向学生提出不同的人面对同一情景会出现不一样的情绪,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景也会出现不一样的情绪,由此导入“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一课题,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2.“表演”知识,潜移默化。如在教学“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表演“晓峰智斗小偷的故事”,通过形象诠释晓峰的机智勇敢沉着,让表演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在无形之中让同学们掌握了面临危险的时候,该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知识。

3.辩论与论证。初中学生虽然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讲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的时候,我会适时地让学生们展开辩论。要上好辩论课,在课前就要把同学们分为正方和反方,教会他们如何广泛地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并引导他们观看全国大专生辩论专场的录像,让其掌握基本辩论程序。上课正式开展辩论时,请正方和反方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并请部分同学做裁判。这样,通过辩论,同学们很容易就掌握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明白了它们的联系,分清了它们的区别。辩论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还锻炼演讲和表达的能力,并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学生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感觉自己像“搞科研”一样发现事物的本质与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成功感,激发出更强的学习、探究乐趣。

4.开展讨论。新教材在每一课时中都有讨论专题,如果能利用好这些讨论专题,一定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上这些讨论专题时,可以让学生按一定的人数组成一个小组,对于文中的设疑,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开展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讨论结束请每小组派一至两个代表阐述自己组内的观点——同一组内允许有两种甚至更多的见解——一样的说明大家获得了共识,不同的再请大家去琢磨,去探索,让学生用自己的理由来说服大家,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讨论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就是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枯燥无味,学生是学习的容器;而探究式教学法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成为会问会学的人。

首先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其次选择内容,提供材料,创设探索的条件,再次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必要的锻炼,让学生学会探究,自主地掌握新知识。

如在教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字典查出这个词语的含义、来历,然后结合自己的现实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接着同学中进行讨论,说说怎么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他们掌握了这一知识,并学会了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知识,比老师讲授要牢固的多了。

三、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组织探究课的能力

1.教师要勇于更新观念。新课改已施行,但许多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观念来对待探究式教学,教师经常是对学生缺乏正确的估计,总认为他们是被灌输者,需要教师扶着,甚至牵着,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因此,探究式教学仅是装满旧酒的新瓶上的时髦标签。而主动性与独立性恰恰在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与“我能学”。心理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在的学习主动性与独立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自觉从“知识权威”神坛下来,充分信任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氛围,放权于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成为可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释放学生内在探究能量,使探究种子发芽、成长。

2.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造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此,探究式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性平台;尽可能改演示课件为探索性课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制作课件。通过问题的启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此外,可将教材中一些叙述性描述,设计成探究性的思维“台阶”,诱导学生沿着“台阶”创造。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须切实对学生的探究方向与方法给予有效指导。

3.要将探究学习与直接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方式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根据学生心理和思维特点系统地、发展地看待它、研究它。因此,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应把探究性学习与直接学习有机结合,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诱发、训练、发展、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探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探究程序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师转换观念,以“扶”的方式帮学生“上路”,以“引”的方式让学生“学走路”,以“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引发知识冲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是行之有效的。

在问题探究教学法中,学生会从跨学科、多角度去质疑、怀疑,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还应当具备跨学科多元知识结构、多向和谐的教育交往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当教师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才能真正当好学生探究知识的“导演”,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综上所述,新课改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要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些特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讨论转变自主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07:2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42:53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水库灌区灌溉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