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丽
摘 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口语在中学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某些地方的英语口语教学仍不尽人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探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使其真正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关键词:口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口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43-2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快,我们每位教师的课题是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同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结合起来。外语教学同样面临这一十分艰巨的任务。此外,英语的语言素质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
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又观摩了许多节新教材的研讨会,笔者发现当前口语教学存在以下的问题:
问题一:虽然使用了新教材,但仍然承袭旧教材的教学方法。教师还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中心的讲解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牵着鼻子走,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问题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热热闹闹”的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的话题,但在谈论的过程中漫无边际,无法和教材的内容相结合,达不到真正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的目的。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口语课”并加强学生语运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堂中既点燃学生的“兴奋点”,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于是笔者吸取教训,逐步摸索,采用了有效的教学尝试来改善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校级公开课,内容是The Disabled (SEFC BOOK II UNIT 17)。
二、示范课教材分析
1.话题:本单元口语是围绕整个单元的中心话题“The Disabled”而展开的。
2.内容:讨论有关残疾人的状况,为本单元的阅读作热身准备。
3.目标: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有个充分的讨论,熟悉话题,为接下来整个单元的学习作好铺垫。
(2)培养学生分组合作、收集资料、整合分析材料的能力,并基于一定的材料的输入最终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3)情感目标:让每个人行动起来帮助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三、在实践中大胆地尝试,试着解决问题
Step One: Leadin
对于残疾人这个话题学生们应该很熟悉,笔者在学生一进入教室的时候就播放了舞蹈《千手观音》的视频,然后再给学生观看一段普通的残疾人的影像,史敬的故事(这个故事从配乐到情节都催人泪下,讲述的是一对双目失明的夫妇,靠自己的双手做按摩来养活自己与女儿的故事,一家人过的普通而又幸福,女儿的希望是长大后自己能给父母买一个可以“看见”阳光的房子),看后让学生回答“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disabled?”目的在于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残疾人的生活以及他们在生活中要面对的种种困难,使其触及学生的情感点。
教学后记:本活动在设计上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真实、生动的视频效果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与情感效果,然后guiding questions调动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热情。
Step Two: Discussion
准备:上课前一天教师已向学生发放了四个关于残疾人的话题,让学生根据需要课下自由组合形成小组进行讨论
分组的形式:主持采访,自由陈述,表演,辩论(正反方),男女对抗等
讨论话题: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isabled and what can they do?
2) Should disabled kids be allowed to school with normal ones?
(以电影《漂亮妈妈》为素材)
3) Whats your opinions about disabled beggars?
4) What can we do for the disabled?
设计思路:事先把话题发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前一天就开始相互合作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彼此间进行相互讨论,课下进行充分的信息输入,为课堂的信息输出做好准备。四个话题的设置是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讨论的形式大多是多人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人人参与的主人公意识。
课堂的中的讨论实效呈现:
Topic One: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isabled and what can they do?
讨论方式:主持采访
学生主持人走到讲台上来,他所在组的其他成员是观众。
他首先发问,底下的观众不断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主持采访这种形式很受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的欢迎,他们一方面想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害怕自己成为主角,这样这个形式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挥的平台。那么只要主持人一发问,底下的观众可以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全民参与,英语交际的氛围就给予自然的营造。很多学生由于课前就搜集了很多有关残疾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信息输入,课堂上的表达多了几分自信,学生自然地就树立了课堂上“主人公”的形象了。
Topic Two:Should disabled kids be allowed to go to school with normal ones?
(以电影《漂亮妈妈》为素材)
讨论方式:自由陈述
教学反思:残疾儿童的就学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很多的电影、电视、报纸都曾报道反映了这个问题,学生对此话题非常的熟悉。自由的讨论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和焦虑感,做到畅所欲言,笔者适时加入其中,给予评价与认可,自然的成了学生中的一员,这使得课堂交际更加活跃,真实,自然。达到真正的把课堂回归给学生的目的。
Step Three: Moral Education
向学生灌输我们对残疾人不仅需要同情更需要的是认可,然后自然地引入到“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sabled?”
设计思路:
基于前面的讨论,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比较全面,情感上也逐渐高涨,此刻笔者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推向更高的一个顶点,同时也在口语教学的过程中贯彻道德教育的目的。
Step Four: Highlight and Homework
笔者选择的是一个有手语老师演唱的歌曲《爱的奉献》,伴着歌声笔者对学生组织开展的讨论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布置了家庭作业:写一篇相关文章投到校刊《喜雨》上,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残疾人的队伍中来。
设计思路:本着素质教育的主旨,让学生学有所用,并学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让课堂的话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笔者给学生营造了从音乐中来再从音乐中走的和谐自然的氛围。
四、实践后的反思与小结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课堂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因此,在口语任务的设计上应该遵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认知规律。从口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关于口语的设计总结以下几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活动要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同其他人进行交流,扩展有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活动不应该只限于课本教学,而要延伸到课本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其次,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通过对日常生活题材讨论,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从“从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英语口语学习。要使学生能根据交际的话题、场合、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得体地运用语言。SEFC教材提供了涉及邻里关系、购物、运动与健康、家庭生活、看病、抽烟与疾病、教育与发展等等日常生活话题。因此,每节课都有生活背景,那么教师善于把握这点采用适当的口语教学策略,激活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最后,分组活动,活化内容,形式多样。坚持多开展小组口语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和焦虑感,做到畅所欲言。活动结构可以分两人组、多人组、男女组、正方反方组等等,内容上,尽量活化教材,结合教材或社会热点(如北京奥运会等)展开讨论或自由辩论。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谈得尽兴、听得过瘾,还可使课堂交际更加活跃、真实、自然。小组讨论中,可以是“舌战”型,也可以是“出谋划策”型,等等,注意变换方式和精选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小组活动形式也可采用角色扮演、故事复述、“记者”采访、画面解说、即兴演讲、话剧表演、辩论等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五、结束语
笔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课前的任务设计,课堂上的气氛营造下功夫,并采用了有效的分组讨论来开展这节口语课教学,使公开课如预料的效果一样获得了成功。其实一节公开课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口语教学的路,任重而道远,以上是笔者的一点拙见,希望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行关注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郭跃进,曹曼.中学英语游戏教学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社,2002(08).
[3]张严君.通过学习者训练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实验[J].外语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