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唐剑琴
关注数学历史考场蓬荜生辉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唐剑琴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故事等,承载着德智双馨的功能.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傅鹰教授所言:“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若能适时地采撷历史之“珠”来光耀我们的课堂,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追溯它的渊源和动态演变,学生会在欣赏历史人物、品味历史故事、触摸大师的光辉足迹抑或成败的同时唤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涤荡自己的心灵.殊不知,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中考考场也加强了数学史知识的渗透,引领学生关注历史、关注发展.以下采撷近几年的考题作一解析,以飨读者.
例1(2014年山西)如图1是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给出的“弦图”,它解决的数学问题是().
A.黄金分割
B.垂径定理
C.勾股定理
D.正弦定理解析:这是直接对数学史的考查,答案C.
例2(2007年陕西)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故事里出现了一串神密排列的数,将这串令人费解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1,2,3,5,8,…,则这列数的第8个数是_________.
解析:观察这一列数,从第三个数起,该数为前两个数的和,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依此规律,第7个数是8+5=13,第8个数是13+8=21.
例3(2013年哈尔滨)世界上著名的莱布尼茨三角形如图2所示,则排在第10行从左边数第3个位置上的数是().
图2
解析:先来观察此三角图的规律:(1)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2)从上至下,每一行都比上一行多一个分数;(3)每一行左右两边的数对称;(4)从上至下,两端的数依次是,…;(5)任意一个分数都等于下面两个相邻分数之和.照此规律,第8行第1个数是第9行第1个数是,第2个数是;第10行第1个数是,第2个数是,第3个数是.故选B.
溯源:本题直接搬用“希望杯第4届全国青少年数学大赛7年级初赛第6题”,2007年济南市中考也直接搬用了此题.
例4(2007年山西)毕达哥拉斯学派发明了一种“馨折形”填数法,如图3所示,则“?”处应填______.
解析:观察九宫图各行的三个数,易发现:2=1× 2,14=7×2,,5=1×5,15=3×5,35=7×5,这就是说:第2列的各数是前面一个数的2倍,第3列的各数是最前面一个数的5倍.所以“?”处的数应是3×2=6.
图3
例5(2007年自贡)一个叫巴尔末的中学教师成功地从光谱数据,…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门,请你按照这种规律,写出第n(n≥1)个数据是___________.
例6(2007年河池)古希腊数学家把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根据它的规律,则第100个三角形数与第98个三角形数的差为_______.
解析:观察给定的这一列数可以发现: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大2,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大3,第4个数比第3个数大4,…,以此类推,第n个数比第n-1个数大n.设第100个数为a,第99个数为b,第98个数为c,则第100个三角形数与第98个三角形数的差为a-c=(a-b)+(b-c)=100+99=199.
例7(2006年湖北)“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1寸,锯道长1尺,问径几何?”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如图4,CD为⊙O的直径,弦AB⊥CD于点E,CE=1寸,AB=10寸,则直径CD的长为”().
A.12.5寸B.13寸
C.25寸D.26寸
解析:设直径CD的长为2x,则半径OC=x,因为CD为⊙O的直径,弦AB⊥CD于点E,AB= 10寸,所以10=5寸.如图5,连接OA,则OA= x寸,根据勾股定理得x2=52+(x-1)2,解得x=13,CD=2x=2×13=26(寸).故选D.
图4
图5
例8(2012年黄石)“数学王子”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他读小学时就能在课堂上快速地计算出1+2+3+…+98+99+100=5050,今天我们可以将高斯的做法归纳如下:
令S=1+2+3+…+98+99+100,①
S=100+99+98+…+3+2+1,②
①+②有2S=(1+100)×100,解得S=5050.
请类比以上做法,回答问题:若n为正整数,3+5+7+…+(2n+1)=168,则n=________.
解析:我们知道,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和牛顿、阿基米德被誉为近代三大数学家,高斯有“数学王子”之称.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他面对1到100的求和问题的应对策略,反映出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至于我们面前的问题,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找出规律,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设S=3+5+7+…+(2n+1)=168①,则S=(2n+1)+…+ 7+5+3=168②,①+②得,2S=n(2n+1+3)=2×168,整理得,n2+2n-168=0,解得n1=12,n2=-14(舍去).故填12.
例9(2014年泉州)“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同学们你得出的这个古代名题的结果是().
A.鸡23只,兔12只B.鸡12只,兔23只
C.鸡14只,兔21只D.鸡15只,兔20只
解析: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可用算术法确定其解,是对学生思维品质考查的优质题目.对初中学生而言,选设好未知数用方程可轻松拿下.设鸡有x只,则兔为(35-x)只,据题意得2x+4(35-x)=94,解得x=23,兔有35-x=12,即鸡有23只,兔12只.故选A.
例10(2005年台州)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它的面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S为面积).①
(1)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7、8,试分别运用公式①和公式②,计算该三角形的面积S;
(2)你能否由公式①推导出公式②?请试试.
例11(2005年佛山)“三等分角”是数学史上一个著名的问题,但仅用尺规不可能“三等分角”.下面是数学家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的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如图6):将给定的锐角∠AOB置于直角坐标系中,边OB在x轴上,边OA与函数的图像交于点P,以P为圆心、2OP为半径作弧交图像于点R.分别过点P和R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连接OM得到∠MOB,则∠MOB=∠AOB.要明白帕普斯的方法,请研究以下问题:
(2)分别过点P和R作y轴和x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请说明Q点在直线OM上,并据此证明∠MOB=
(3)应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结论,你如何三等分一个钝角(用文字简要说明).
(3)以下方法只要回答一种即可.
方法一:利用钝角的一半是锐角,然后利用上述结论把锐角三等分的方法即可.
方法二:也可把钝角减去一个直角得一个锐角,然后利用上述结论把锐角三等分后,再将直角利用等边三角形(或其他方法)将其三等分即可.
方法三:先将此钝角的补角(锐角)三等分,再作它的余角.
数学史开拓了中考命题的市场,使得中考富有情趣,让学生在用其所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了历史、增强了认识、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我们期待数学史增亮中考.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