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预约的精彩

2015-10-31 19:00钞然杨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刘兰芝林冲祥林嫂

钞然 杨玲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出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出教学的周密计划性,生成体现出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相辅相成,教学才能良性发展,然而实际教学中,两者却常常相互掣肘。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呢?

一、预设必须尊重个性解读,生成才能多元化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面对同一个文本,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思考角度等不同,往往会产生出个性化的理解。教师要尽力从个性中找到共性,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祝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中的一篇文章,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祥林嫂的死因,理解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年轻力壮、勤劳能干的祥林嫂为什么会在鲁镇新年的祝福声中凄惨地死去呢?课前,教师预测到学生难以把问题提升到“封建礼教和大多数人的冷酷、无情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个高度,于是决定另辟蹊径,迂回绕进。

教学这个环节时,教师先播放了鲁镇新年祝福的热闹场景与祥林嫂死于漫天风雪的画面,紧接着问,“祥林嫂死了,谁是杀害她的凶手?”强烈的画面对比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争相表达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说凶手是鲁四老爷,因为他死守封建礼教不让祥林嫂参加一切祭祀活动,剥夺了她劳动的权利;有的说凶手是自私冷酷的婆家人,婆婆凭借手中的族权把祥林嫂像牲畜一样卖掉,逼死了祥林嫂;有的说凶手是鲁镇那些麻木的看客,他们把祥林嫂的人生遭遇当作赏玩的材料,这种冷漠取笑害死了祥林嫂;还有的说凶手是她同阶层的打工姐妹柳妈……

学生的回答虽极具个性,但因为有教师预设问题的牵引,这些回答的指向是一致的。教师引导学生稍做提升,学生就豁然开朗:鲁四老爷、婆家人、柳妈等都不是真正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鲁四老爷,会有张四老爷、赵四老爷,没有柳妈,会有王妈、李妈,真正的凶手是封建思想和人情的冷漠。

二、预设必须结合课堂实际,生成才能超越预设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再精心,也不能确保课堂不发生意外。教师要善于利用意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以生成精彩。

教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孔雀东南飞》,分析刘兰芝的性格特点时,有名学生认为“刘兰芝有些冲动”。这个问题备课时没有预设,但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随即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讨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文本中有没有依据?

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地参与了讨论。有的认为,刘兰芝性格中有自负的一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些话表扬自己如何有教养,如何多才多艺,有炫耀显摆、自命不凡之嫌。有的认为,刘兰芝性格中有好强的一面。她感觉到婆婆容不下自己,被休是早晚的事,就主动提出“及时相遣归”。这就像当今的员工“炒”老板,虽然结果一样,但总比被老板“炒”要体面,要好听。还有人认为刘兰芝不懂得审时度势,不懂得隐忍,面对蛮横霸道的婆婆和封建礼教赋予婆母的强权,她选择了针锋相对、锋芒毕露,这就注定了她悲惨的命运。如果她能退让一步,不与焦母争一日之短长,悲惨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对刘兰芝的形象有了全面而又辩证的认识,而且水到渠成地进入到预设的“兰芝为何被休?”的探讨,教学环节的衔接比预设更加自然无痕。

三、预设必须切合教学目标,生成才能丰富有序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二是理解“官逼民反”的主题。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做了这样的构想:首先,抓住小说中具体刻画林冲的语句分析林冲性格的多面性;接着,抓住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理清他被“逼”上梁山的全过程;最后,让学生明白像林冲这样的禁军教头都被恶势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抗,那么一般民众因受欺压迫害而聚众起义,就不足为奇了。

课堂上,学生按照这样的预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环节,一名学生抓住林冲去沽酒前特意“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一句中的“盖”“取”“拿”“拽”等动作,分析出他细心缜密。另一位学生受此启发,抓住林冲沽酒回来见草厅被雪压倒,“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的细节描写,分析道:“林冲为人如此精细,草料场失火怎会是他疏忽所致?这分明是陆谦等人故意纵火、借刀杀人的阴谋。安分守己却换来得寸进尺,忍辱负重却换来赶尽杀绝,这真是‘官逼民反啊!”这名学生自然而然地分析出了文章的主题,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名女生却对这个主题提出了异议:按常规理解,“官逼民反”中的“民”应该指普通老百姓啊!林冲跟高俅、高衙内等人同为朝廷命官,只不过地位不如高俅显赫而已,他怎么能算“民”呢?林冲到底算不算“民”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不算,理由与这名女生大同小异。一小部分认为算,理由是,不能把“民”的范围理解得太窄,也就是说不能用有没有官职来作为判断“民”的唯一依据,与职位更高的官员相比,林冲也就是普通的“民”了。这种理解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教师趁机补充解释了“民”的古义。《康熙字典》对“民”有这样一段解释:“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对君而言者,《书》民惟邦本。是也。有别於在位而言者,《诗》宜民宜人。”这样一解释,学生对“民”的含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官逼民反”这个主题的认识更深刻了。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应该说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料,之所以如此,与教师课前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层层推进不无关系。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粗糙的、散漫的、低效的;然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也会是呆板的、了无生趣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既精心预设,又积极地促进生成,智慧地运用生成,才能有效地解决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作者单位:钞然,南漳县实验小学;杨玲,南漳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刘兰芝林冲祥林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也谈刘兰芝被休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死因探究
泪写《孔雀东南飞》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