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煜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是人教版八年级思品下册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的第一框题。笔者以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135”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一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动画视频:小丽刚买的名牌服装“天使的翅膀”腋下竟然有一个破洞;小雅买的“张师傅”方便面竟然是“张帅傅”方便面;小华买的饮料中奖了,竟然是去年的过期产品;小光在网上订购的家乡特色蛋糕竟然被快递挤扁了。
看完动画片,教师提问:“小丽等四人遇到的情况属于什么现象?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现象?”关于消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马上联想到消费、消费者等概念。教师继续追问: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上帝”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遭遇?他们应该怎么办呢?由此自然引入新课: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动画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感知文本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导学案,齐声朗读学习目标,然后按预习“三部曲”(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完成导学案)预习教材。预习时,着重思考五个问题:①为什么说顾客是“上帝”?②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消费者?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什么意义?④我国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⑤作为消费者要履行哪些义务?
这些都是基础性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完成,不需要在课堂上大展示。对于少数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采用小组对学的方式,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学中,学生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消费者这个问题归纳得不够全面,教师没有展开分析,因为这个问题下一个环节还会涉及。
三、合作探究,攻坚克难
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探讨、交流和展示,包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集体评价四个步骤。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
一是“保护原因我探究”。围绕开课时的视频,思考:①这一现象对个人的消费以及社会的生产和经营会产生什么影响?②面对这一局面,社会作出了怎样的反应?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二是“权利侵犯大家辨”。在上述故事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简述你判断的理由。
三是“权利义务我统一”。学生阅读《我是“上帝”我怕谁》(案例简述:学生李华去买水果。他在水果摊前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觉得酸,扔掉了;随后拿起一个橘子,掰开,吃了一瓣,觉得太甜,又扔掉了;接着,假装不小心把西瓜碰到地上,摔碎了。摊主大怒,欲打李华。李华说:“顾客就是‘上帝,我是‘上帝我怕谁!”)思考:①你认为这个“上帝”做的对吗?为什么?②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探究一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伤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危害性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认识到消费者的“上帝”地位。第一个小问题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教师安排学生班级展示,对抗质疑,最后归纳:①对个人的影响——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对生产者、经营者失去信任。②对社会的影响——失信于人,产品卖不出去,生产不能继续,企业破产;社会经济遭受损失。有了这个理解做基础,学生很顺利地理解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重大意义”。
探究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几项基本权利,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回放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读教材,找依据,谈理由。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展示的答案都不全面。有人说侵犯了安全权,有人说侵犯了知情权,还有人说侵犯了公平交易权,甚至有学生把“安全权”说成“生命健康权”。在最后的“专家断案”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案例有可能侵害了消费者多种权利;“安全权”和“生命健康权”表达的角度不同,概念的内涵也有区别。
探究三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消费者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学会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班级展示时,教师先安排两名学生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分析原因时,大家都知道小华的做法不对,但说不出原因。教师采用“ 焦点访谈”的形式进行“聚焦”,集中讨论这个问题;同时,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公民的义务》进行思考。学生恍然大悟: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关系,不能只讲权利,不尽义务。
四、盘点收获、知识延伸
这个环节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总结,自主反思。
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知道了消费者依法享有多项权利,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说:“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关系,作为消费者,既要正确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还有的说:“执法要严,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伤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这些简洁的回答博得阵阵掌声。
为了制造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师趁机又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维权呢?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很多解决途径。教师没有及时点评,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下节课再理解。
五、达标检测,巩固反馈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利用白板出示了一组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在本组的小黑板上展示。由于这是最后一次为本组加分的机会,所以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一个比一个认真,一组比一组准确。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分值最高的小组给予了一定的奖励。
(作者单位:大冶市灵乡镇中学)
【互动链接】
“老师,我们组对你有意见!”六组小组长张敏找到我说。“有什么意见,说出来听听!”“你给各小组分配展示任务时,不公平!”“怎么不公平啦,说说看!”我感到有些意外。“你给各小组分配的任务不均匀,每次我们组只需要一个人展示,而其他组可以安排多人展示,所以我们的得分总是不高。”张敏显出委屈的样子。
我知道原因出在哪里,但又不忍心打击她的积极性,就告诉她:“你的意见太好了,在细节上老师确实没有考虑周全,但我不是故意的,请大家原谅!”“我们也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不然就不会来找你了。”她调皮地眨眨眼睛。
“以后,我一定全面考虑,合理搭配任务,变换分配方式。”我话锋一转,“你们想过吗,任务分配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她困惑地摇摇头。我告诉她:即使只有一个题目,也可以人人参与,个个拿分。比如,一人读题目;一人分析题意,理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一人分析解题思路;一人讲解解答过程;一人总结重难点或易错点;再由一人进行拓展与延伸,归纳方法与规律;最后还可以安排一人进行点评。
张敏恍然大悟,带着方法、信心与决心,高兴地走了。
(大冶市灵乡镇中学 陈光霞)
听说灵乡中学的课堂让学生讲课,开学前那天晚上,我几乎一夜没睡着——让我讲课,说不定会出什么糗事呢!
第一节课,自我介绍。看到同学们一个个上台,神情自若、条理清晰、口齿伶俐地作介绍,我既佩服,又紧张。终于轮到我了,我挪开身子,腿像绑了沙袋一样。很近的一段距离,我似乎费了很大的劲才走上讲台。照着提前写好的稿子背下来,中间还遗漏和弄错了几处。正感到无地自容时,同学们却送给我一阵掌声。
就这样磕磕碰碰地起步了。第二节课,第三节课……第N节课。我的胆子越来越大,表现越来越自信——上台脸红、吐字不清的毛病早已改正;讲课不仅能抓住重点,时不时还来点小幽默。今年,我还获得大冶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呢!
(大冶市灵乡镇中学七(2)班 章艺彤)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