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程标准》以法律性的纲要性文件把学生阅读兴趣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强调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要广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文围绕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谈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持续保持发展。
关键词:兴趣;聆听;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84-1
兴趣,是推动探求认识并带有情趣体验色彩的一种意向。阅读兴趣,是推动阅读者通过阅读去探求知识、感悟文本情感意趣的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一种意向。教育心理研究表明,阅读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对文本中的奇异现象和新颖的描写感到有趣而产生直接的兴趣,继而深入阅读,去探究和钻研,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发展成为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间接性的乐趣。这三个发展阶段,是渐进性发展,是随着阅读所得的不断巩固、扩大、加深,是导致阅读兴趣产生并保持的重要条件。学生阅读所得越多、越牢固,产生的兴趣和保持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阅读所得的不断扩大加深,兴趣在不断增长,以至成为终生读者。
那么,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阅读兴趣得以持续保持发展呢?
一、聆听,学生动情的第一步
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所面对的首先是听。听的懂才会感到有趣,没有动情的阅读不是一次真诚的阅读,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永远不可能成功。听,便是动情的第一步。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求知的潜在意识和对事物探究的兴趣。而作为教师又应如何激活这种潜在的求知意识和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呢?首先,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清楚明白。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要求讲课要做到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词,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教师在说明某一问题的时候,思路要清晰,条理要有逻辑性。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要洞若观火。让学生听了,心里明白。二讲课语言要生动、动听。教师传递信息,解说课文,所有的语言能激发兴趣,引人入胜。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抓住要点,梳好条理,做到言简意明;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文言、俗语、成语、古诗词,比喻、拟人等手段,多带上点文学味儿,强化表达效果,才能让学生听得真切,听得明白。三、讲课语言要富有情感。文本作者往往是情动而发,有感而发。入选课文所抒之情,有个人之间的情意,如亲情、友情、景情、物情、乡土情;有祖国情、民族情、天下情,还有悲天悯人的爱满天下等等。这些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总能扣人心弦,给人以感染。教师讲课,情动于衷,情表于外,就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进入文本,进而把自己的个人体验与任教者的情感形成碰撞,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四、讲课的语言应富有启发性。孔子强调教学要不愤不启。做到不愤不启,才能抓住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进而结合课文内容、情感,结合知识经验,调动学生想象、联想的能力,使学生于课堂阅读教学中能够既获得知识、获得情感愉悦,又得到思维训练。
二、思考,触摸文本的灵魂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知识,教给阅读的方法、技巧以外,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阅读,才能有目标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那么教师怎样设置问题才更有利学生进行阅读而获得阅读的快感而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呢?
1.根据课堂教标设题。这就是说,教师所预设的问题跟该堂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要达到怎么目的而设置;要根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培养什么阅读技能,领悟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达到什么地步的人生启迪,布置什么练习等的授课的程序设置;要适合于所在教的班级的学生思考并顺利进行阅读而设置。
2.所设置的问题,它的指导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并且是具有启发性的。这就是说,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仅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且所要求回答的内容必须确定无疑。不是或此或彼,模棱两可,或不着边际的。它要求所设题目作答条件清晰,要求明确,学生经过认真阅读思考是可以理解并作出明确答案的。
此外,阅读课堂教学还可从以下方面激发和保持阅读兴趣。如:从耐人寻味的课题入手,从课文生动的情节入手,从复述课文内容入手,从新知旧知联系入手,从朗读背诵精彩文段、古诗词名句入手,从分角色朗读入手,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入手,从作业、写作要求入手,从介绍课外阅读名著及感受入手……教学实践证明,把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并读有所得。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学期一学年便可达成,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的阅读能力的程度,于每一节、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激发兴趣,并使兴趣不断地发展,而达成阅读志趣。这原理好比移动通讯的信号加强站。一个信号传到一定的范围,它会变弱以致逐渐消失。这信号传递过程中必须要一个接一个信号加强站的加强,信号才能到达终极目标。因此,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求趣求知的潜在因素,更需要语文老师对其潜在因素的不断激活而使之持久发展,形成阅读技能和志趣,才能达到课标要求并进而成为终生读者。